APP下载

从“慎独”看境界

2018-05-14钟芳

杂文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王密慎独检点

钟芳

在超市购物,看见一位大哥买了好多玻璃杯子,掉地上碎了一个,随后他立即走开了。就当我选好东西也要走开时,他却跟工作人员一起回来了,一边打扫碎玻璃,一边询问如何赔偿……这位大哥主动担责的做法颇有谦谦君子的慎独品行,让人心生敬意。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担当,一种良知,一种人生态度,是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动,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纯洁、行为上的光明磊落。它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最先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品质。有君子之德的人,即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会慎重行事,检点行为,不会因别人不在场或不注意而做有违道德之事。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个故事:东汉安帝时,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道经山东昌邑县,此地的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为表感谢,在夜深人静之时,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悄悄登门送给他。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而你这样做却太不了解我呀。”王密说:“我当然知道你为官清正廉明,但现在这么晚了,我送你金子是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甚为惭愧,悻悻退去。

面对深夜重金的诱惑,杨震廉洁自律,紧锁心扉,不放纵自己的欲念,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可谓慎独的典范。

慎独是金,要真正做到慎独不容易,因为做人行事,人们似乎都有一种习惯,知道有人监督,就会注重言行,循规蹈矩﹔无人监督约束时,就容易萌生侥幸心理,放松自己,一步一步地,贪欲便会迅速膨胀开来,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終身悔恨。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应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方面守住底线。

清乾隆年间,叶存仁任河南巡抚,离任赴京时,僚属们为其送行,为避人耳目,特地在夜里用小船送来大批礼品,叶存仁见此情景,写下一首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书毕,便将馈赠完璧归赵。见利不贪,不是怕人举报,而是“畏己知”,怕受到良心的谴责,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慎独二字。反观今天的一些腐败官吏,正是由于没能守住一颗“不谓人知谓己知”的慎独之心,终于被贪婪所吞噬,掉入恢恢法网。

古希腊著名学者德谟克利特曾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是的,一个人能够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如在大众场合里一样,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襟怀坦白、光明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那么真的就做到了“慎独则心安”了。

慎独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曾国藩感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在当今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里,倘若人们能知古鉴今,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矩、守戒律,不为功名奔波,不为权贵折腰,人生必然变得芬芳而绚烂!

猜你喜欢

王密慎独检点
立冬感怀
四知太守
庚子正月廿一
玉米地伫足
主编《罗田县志》感怀
“慎独”的境界
从“慎独”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