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之光”下的“农村社区”

2018-05-12王华平廖芮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城市之光城乡结合部城中村

王华平 廖芮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是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较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城乡结合部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环境;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2-007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城市的郊区村庄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城市范围,形成大小不一的居住区。这种过渡地带的特殊性使得城乡结合部区域的管理常存在盲区,从而成为各种社会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城市管理中最为棘手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城市和农村两种社会形态结合的地方,城乡结合部更应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最特殊及最脆弱的区域。

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和范围

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地带”(urban-rural fringe)、“城市过度地带”(urban fringe)、“城乡连续地带”(urban-ural continnum)、“城市盲区”(urban shadow zone)。国外学者对“城乡结合部”尚无统一定义。我国学者将其译为“Rural Area”,即“城中村”。对城乡结合部的含义和划分方法不同领域的专家有不同角度的看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规划学者将其视为城市近郊区,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地域上表现为不完整、不成片或散在分布的空间;而地理学者则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之间出现的典型城市与传统农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同时兼有城乡双重特性的独立地域;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指城区和郊区分管的接壤地带,处于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分管的状态。

二、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又异于农村社区,兼具城乡二元性和过渡性属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异质性。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的相互混雜,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2)社会网络关联复杂性。不同群体的社会网络关系复杂,干部与本地或外地群众之间的社会关联也有很大的差异。(3)公共需求多元性。人口结构复杂,其公共需求也体现出多元性。(4)经济发展多样性。(5)管理体制交叉性:城乡存在“二元管理体制”,且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上述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管理具有特殊性,给环境规划、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等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三、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区域经济发展,但随之而起的却是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

1.城乡结合部的水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带来的城市水污染问题比较严峻。由于排污管网不完善,缺乏排水和污水处理的一套完整设施,存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排入周边水体,并大量流入城市河流和湖泊,加剧了城市水系统的污染。村民在自建房时建设的暗沟或明沟,造成道路上污水横流。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除了存在雨污混排的现象以外,城乡结合部地下水也经常而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对一些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城乡结合部的空气污染。已有研究报道,受城乡多种来源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一些城市城乡结合部大气中的SO2、NOx、PM2.5、O3等有害气体,及各类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不仅远高于远郊区,甚至在一些监测点,也明显高于城市中心区。此外,城乡结合部大多基础设施薄弱,天然气、煤气等城市集中供热管道尚未延伸至此。而外来人口多居住于此,人口密度相对较大。餐饮业和商业网点多,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居民采暖、炊事、餐饮业和其他商业网点大多选择相对廉价的煤和柴作为主要燃料。这些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地有害气体和尘埃等,不仅使周围的空气和土壤质量更加恶化,同时也加剧了整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

3.城乡结合部的固体垃圾污染。固体垃圾主要是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工业垃圾三个方面构成。城乡结合部随处可见到随意倾倒和堆置生活垃圾,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严重破坏。部分沿街居民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随意堆放建筑材料,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在建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堆放和处理场地,造成道路、居住区和土地的污染。农户个体养殖,畜禽粪便管理不善,无序排放也造成了二次污染。“城中村”建有较多小企业和加工业。对其监管不善,存在工业垃圾和工业污水任意排放的污染问题。

4.城乡结合部的土壤污染。由于农业污染物质、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的大量输入,城乡结合部的土壤肥力水平下降,土壤环境健康质量恶化。据文献报道,城乡结合部存在的很多环境污染现象,如: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水肆意排放、污水灌溉、矿山开采、大气降尘、固体垃圾任意堆放、农膜的覆盖、不合理施有机肥、农药使用,等等这些行为已经对该地区的土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

四、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1.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法规法律尚不完善。如果没有健全的环境保护法规、法例的约束,管理体制和机制就会出现执行不协调、不通畅的问题。城乡结合部环境管理制度缺失;环境管理部门相对弱势,导致环境治理出现不良的现象。

2.城乡结合部的城市规划处于“空窗期”。“城中村”局部开发收益与成本形成逆差,导致城建无法顺利进行。区域基础设施薄弱,建设缺乏规划的指导和控制,引发建设的无序和混乱,使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3.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构成复杂,造成管理困难。既有村民也有市民,还有大量流动人口,这也是造成城乡结合部是管理盲点和难点的原因所在。

4.城鄉结合部的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农村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重要作用。

五、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建立并完善城乡结合部环保的法律法规,健全有关环保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生态村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大乡镇工业污染监管力度,提倡清洁生产。做好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2.将城乡结合部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目标。编制农居点生态环境规划。引入资金,新建和改善基础设。

3.推行城市社区管理制度,给城乡结合部和主城社区以同等待遇。

4.大力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增强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环境意识。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要保障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持续地健康发展,避免重蹈城市环境问题的曲折,在加强环境方面的研究的同时,还应制定并实施好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和管理措施与相应的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李宽.城乡结合部的特点与治理方式创新[N].文汇报,2015-07-22(007).

[2]杨长福,王殿鹏.重庆市城乡结合部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3-18.

[3]黄宝荣,张慧智.城乡结合部人——环境系统关系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2,32(23):7607-7621.

[4]李玉兰.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问题初探[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02):96-98.

[5]刘巍,朱俊林,程林.中国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5):101-105.

[6]胡伟,魏复盛.部分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元素组成比较[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08-411.

[7]崔崎.呼和浩特市“城中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5,(03):28-30.

[8]王映雪.昆明市“城中村”生态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6,(01):21-23.

[9]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城乡结合部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土壤,2006,38(2):121-129.

[10]孙艺心.关于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3,(05):43-45.

[11]刘吉,张沛.“城中村”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243-247.

"Rural Community" under "City Lights"

—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Conjunctures in China is Observed

WANG Hua-ping,LIAO Rui*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 6505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sible causes of form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Key words:urban-rural fringe;urban villages;environment;condition

猜你喜欢

城市之光城乡结合部城中村
谭广超 作品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方盒子——太原城市之光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