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行业运行指数(“网行指数”)报告
——中国网站

2018-05-12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互联网天地 2018年2期

□ 文 中国互联网协会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随着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应用,互联网融合业务加快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网站是网络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是互联网网络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互联网基础资源。为推进我国网站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对我国境内526万个网站宏观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工作实践成果,构建了“互联网行业运行指数(‘网行指数’)—中国网站”(以下简称“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根据“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报告对我国网站当前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类、量化评估,并对我国网站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全面、科学、客观地分析呈现我国网站基础资源发展现状和总体态势,推动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

图1 各省市自治区网站数量排名情况

图2 我国网站主办者组成情况

一、我国网站总体发展情况

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站数量达到526.06万个,网站主办者达401.65万个,接入商数量达到1274家。与2016年底相比,网站数量增长51万个,主办者增加41万个,接入商新增62家,总体持续增长。

图3 我国网站主办者行业分布情况

图4 我国网站内容主题分布情况

从地域分布看(图1),我国网站发展情况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总体呈现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的发展格局,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截至2017年底,东部地区网站占68.91%,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18.49%和12.61%,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和四川、陕西、重庆等西部省市。

从网站主办者分布看(图2),以企业和个人为主,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统计表明,74%的网站由企业主办,22%的网站由个人主办,其余网站由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主办。

按照行业分布进行统计(图3),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主办网站的数量较多,而卫生、金融、商务、交通、餐饮等行业主办网站也逐渐兴起。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各传统行业主办网站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从网站内容分布看(图4),网络科技、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行业企业、商务服务、综合网站、购物网站和教育文化等类型网站数量最多。在网站支持语言种类方面,除了中英文网站外,维语、藏语、俄语、法语等其他语种的网站数量较2016年增加1284个。

从网站接入市场看,民营企业占据较大份额,接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十强接入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一是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网站接入市场的份额继续下降,其直接接入的网站比例仅占我国网站总量的4.23%,较201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二是接入市场份额集中趋势明显,在全部1274家接入商中,排名前20的接入商占据了75.06%的市场,较2016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其中排名第一的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接入了全国36.65%的网站。三是近年统计数据显示,接入网站数量排名前10的企业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这些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从网站注册域名看(图5),在中国网站注册使用的709.69万个通用域名中,注册使用“.com”、“.cn”、“.net”域名的中国网站数量最多,三类通用域名使用数量占整个通用域名总量的91.72%。截至2017年底,“.com”域名使用数量最多,达到416.73万个,较2016年底增长24.72万个,其次为“.cn”和“.net”域名,分别为199.61万个和34.62万个,较2016年底分别增长28.44万个和减少0.20万个。

二、“网行中国网站指数”介绍

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对我国境内已备案的526.06万个网站宏观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支撑、国内外互联网第三方公开数据源汇总、全国网民网站访问体验测量状况、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等多项工作实践成果,以构建“互联网行业运行指数(‘网行指数’)—中国网站”(以下简称“网行中国网站指数”)为中心,对当前我国网站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类、量化评估,以期更全面、科学、客观地分析呈现我国网站基础资源发展现状和总体态势。

(一)指标体系设立背景

构建“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互联网行业管理支撑的重要体现。围绕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聚焦互联网行业管理支撑,构建了“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旨在全面反映我国网站发展的最新状况,为行业综合评估分析我国网站发展现状和水平提供可量化、可参考的依据。

图6 “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指标体系

图7 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网站综合指数分布

图8 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网站指数总量排名

图9 网站主题类型综合指数分布

图10 网站主题类型综合指数总量排名

开展网站统计工作是支撑有关国家战略方案实施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中央《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及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部署,在指标体系中,将我国网站IPv6支持情况、网站内容分发加速情况、信息无障碍访问支持情况等统计数据纳入考量,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助于切实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开展网站标准化统计工作旨在科学、客观、准确掌握一国网站发展水平。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充分吸纳互联网行业管理支撑、国内外互联网第三方公开数据、访问体验测量调查、权威机构发布数据等多样化数据来源,科学分类、认真统计,对全国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该指标体系刚刚设立,尚带有一定探索性,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扩大覆盖范围,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国网站发展情况。

(二)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网行中国网站指数”体系(图6)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网站的访问热度、服务技术、网络安全、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指标等五个维度,对我国网站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类、量化评估,综合行业发展特点和专家意见对指标设置了权重,加权计算得到综合指数。

网站访问热度指标来源于国内网站访问的宏观统计数据,主要体现全国受众网民的网站综合访问现状统计。

网站服务技术指标主要体现网民网站访问的体验测量状况,根据网站服务可用率、首屏加载时间、吞吐率、下载速度等关键技术指标测量结果进行衡量;此外,指标专门考察网站IPv6支持情况、网站信息无障碍访问支持情况以及采用CDN内容加速提高网站访问性能情况等。

网站网络安全指标根据全国网站网络安全宏观监测结果进行统计,主要体现网站安全防护水平。

网站社会监督指标根据全国网站的网民投诉举报数据进行评价。

第三方指标广泛收录Alexa、百度、Google、360、搜狗等国内外第三方知名企业、机构发布的公开统计数据,如页面浏览量、点击量、独立访客、独立IP等技术指标,主要体现第三方公开数据源评价的网站访问情况。

三、“网行中国网站指数”结果分析

本报告在对我国境内已备案的526.06万个网站综合分析基础上,对其中的主流网站(“网行中国网站指数”达到80分以上的10万余个网站,可通过http://index.isc.org.cn页面具体查询)进行指数情况分析,统计数据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图11 综合指数排名前500的网站所属主题分布

图12 全国各省市网站综合指数分布

图13 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监督指标排名

图14 各行业网站IPv6支持度指标分析

图15 各行业网站支持CDN加速的数量

图16 各行业网站采用CDN加速的占比分析

图17 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的比例

(一)网站应用种类日益丰富,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网行中国网站指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网站应用服务种类日益丰富,地区和行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新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普及。以综合指数前500网站为例,“网行中国网站指数”平均达到91.55分,共涉及18个省区市,12个国民经济主要行业,15个主题大类,产业生态非常丰富。总体来看,该指数充分反映出我国网站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行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数字经济引领发展

按照网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各主要行业网站平均“网行指数”普遍较高,均在82.83以上;各主要行业信息化程度均达到一定规模,网站数量均达到上万家。按照网站数量和网站平均“网行指数”进行综合考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网站水平较高。(见图7、图8、图9)

按照网站内容主题分类统计,各内容主题的平均“网行指数”指数较为接近,均在84分左右;除搜索引擎外,各类网站数量均在数千家以上。按照网站数量和网站平均“网行指数”进行综合考量,网络科技、休闲娱乐、新闻媒体、教育文化、生活服务等主题类型网站的平均水平较高。(见图10)

此外,在综合“网行指数”前500网站中,数字经济涉及网站数量占比达到58%,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互联网+融合、ICT等行业中的重点网站多有上榜。(见图11)

(三)网站区域特征较为明显,地区不平衡有待改进

按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在综合考虑各省的网站数量、网站平均“网行指数”的基础上对各省的网站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站发展情况普遍较好,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较为一致。从全国范围来看,网站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有待进一步改进。(见图12)

(四)公益性网站网民满意度佳,民生类网站有待提高

按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网站社会监督指标统计,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公共管理类、卫生等公益性网站的网民满意度最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批发和零售等高新技术类和与民生类网站社会监督指标相对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见图13)

(五)网站新技术应用不断普及,推广范围仍需扩大

在新技术应用程度方面,按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服务技术指标统计数据显示,IPv6、CDN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技术创新源头,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但是,整体推广应用范围仍需进一步扩大。

从网站应用IPv6支持度来看,截止12月22日我国境内网站首页域名支持IPv6且可访问的已达4155个,大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教育等行业,主要分布在校园网、个人网站和部分重要商业网站中。(见图14)

图18 区县级以上政务网站实际接入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的比例

图19 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网站访问热度总量排名

从网站CDN加速技术应用来看,目前采用CDN加速技术的国内网站已达到194729家,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网站CDN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以“网行中国网站指数”前10万网站为例,教育行业独占鳌头超过25%,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网站CDN应用比例已超过20%,而个人、文化、体育和娱乐、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应用推广比例也超过了15%。(见图15、图16)

在网站支持信息无障碍访问方面,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国已有1000多个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政务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其中北京、广东、新疆、青海、贵州、海南建设比例达到100%。然而,实际接入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进而实际支持信息无障碍访问)的网站比例相对较低,各省市均在10%以下。此外,主流经营性网站和信息服务网站的无障碍访问支持仍有待加强。总体来看,全国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见图17、图18)

图20 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网站安全指标排名

图21 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网站性能指标排名

(六)访问热度存在行业差异,地域特征较为明显

根据“网行中国网站指数”网站访问热度指标统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网站访问热度较高,民生类相关的金融业、仓储运输、居民服务等行业访问热度居中,传统产业如采矿、电力、水利等行业网站访问热度相对较低。(见图19)

从地域统计网站访问热度指数总量来看,网站地域发展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的特点,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北、华东和华南区域访问热度较高,这与该部分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高也有关系。

(七)网络安全水平存在差异,金融业网站排名居首

按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网络安全指标统计,各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网站网络安全指数存在差异,金融业网站网络安全平均指数排名最高,采矿等传统行业和文化娱乐等行业网站网络安全平均风险较大。(见图20)

(八)“宽带中国”战略成效显著,网站性能持续提升

按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服务技术指标中网站性能相关指标统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教育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网站性能平均指标较高,采矿、电力、热力等传统行业网站平均性能仍有待提升。(见图21)

按照“网行中国网站指数”全国各省市网站性能指标统计,国家“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效果显著,我国各省市网站性能都明显提升,访问性能最高和最低的省份指标相差不到10%,北京、浙江等省市“网行中国网站指数”网站平均性能指标较高,西部地区网站性能指标还有一定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