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治疗尿毒症的研究概况

2018-05-11胡必梅孟梓

科技视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穴位敷贴尿毒症综述

胡必梅 孟梓

【摘 要】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病,且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中国传统医学对尿毒症有其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在对尿毒症的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优势。本文从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穴位贴敷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尿毒症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尿毒症;穴位敷贴;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6-0168-002

【Abstract】Uremic disease is a common clinical critical illness,and the disease is repeated and delaye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unique insights and understanding of uremia, and it has outstanding therapeutic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emi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uremia from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uremia,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remia.

【Key words】Uremic;Acupoint application;Review

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发展至严重阶段所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是泌尿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病,致死率高,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危及病人生命而致死亡。从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发展来看,类似于中医学“肾痨”。

1 病因病机

尿毒症没有特定的中医病名,类似于中医所说“肾痨”,肾痨是指患者因痨虫通过血脉而侵及肾脏,继而耗气伤阴。临床上,尿毒症患者常并发高热,尿毒症的病人常因免疫力低下,而易外感新凉导致发热,但患者此时发热非常规外感可比。一般的外感发热,常常只需辨清卫、气、营、血。在卫只需辛凉轻疏,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则须凉血散血,用药层次分明、井然,而尿毒症患者发热纷繁复杂,内有湿热瘀滞于下焦,外有邪热犯于肺卫,上下皆为邪郁,临床多以内伤为主。且本病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多表现为颧红、潮热、盗汗等症状,临床上多见低热,但有时患者亦可为高热,或有患者体温并不升高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2 穴位贴敷治疗尿毒症

2.1 理论依据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无创痛的中医外治法,是融合了穴位学说、经络学说与药物学说三个体系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该方法通常将药物研磨成细末,用水、药液、醋或蜂蜜、蛋清等介质调成糊状,或加以赋形剂如枣泥、黄醋或米饭等制成的软膏,或直接添加凡士林等使之凝结成固状油脂,以饼剂、丸剂,或药抹于膏药,或将中药汤剂熬至膏状,贴敷于患处,即“阿是穴”或特定穴位等,该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

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用于治疗内伤发热是人们多年来在与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验证过程,是一种可操作性很高且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2.2 实践意义

温病学说认为,中病邪致病与内伤发热的的发病特点之一是病位有别。 患者因邪气侵犯各个脏腑,此时若有行之有效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病变脏腑,既可避免药物与尚未被侵犯的脏腑直接接触,又可提高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

口服药物往往有其作用局限性,口服药物大多经食管进入胃内,经由胃肠道消化吸收,这一吸收过程易降低作用于局部病灶的浓度,尤其是对于局部外症,遠离脾胃,若由内攻外,更是难以到达一定的药力。虽然内服药物基于一定的药物归经相关理论指导,然“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能恰当其位?能中病与否?能不犯无故否?不可必也”。[1]而使用穴位敷贴这一方法,施治者可灵活选择药物的作用部位,只要辨识出病变位于何腑何脏哪个部位,就可直接在病变部位的外面进行操作,使药物直达病灶,从而减少损耗。或施治者亦可遵循穴位归经理论,用药于病变脏腑所主的经络循行部位或特定穴位,因为敷贴虽然隔皮肤,但经络内外贯通且毛窍相通,因此敷贴药性亦可由外入内,直达病灶。

同时,相较于内服药物,穴位敷贴价廉易操作这一特点也不可小觑。由于穴位敷贴是用制好的药物直接施用于穴位部位肌肤或孔窍等体表部位,施治者可随时观察患者适应和耐受情况,部位选择得当,剂量掌握良好,毒副作用发生率很低,且在施治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亦可随时停用,比内服药安全度高。因此,穴位敷贴安全性高、适应症广且禁忌症少,只要施治者操作得当,老弱妇幼皆宜。

尿毒症病程中,患者发热,热毒燔灼,必然伤及胃阴与胃气,且发热患者常脾胃功能呆滞,又因尿毒症患者不可大量饮水,若内服药物,增加已受伤的脾胃,无疑雪上加霜。而穴位敷贴法退热时无碍胃阴与胃气,因此间接起到顾护胃气的作用,保护机体正气的抗邪能力。

2.3 经穴选用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经络联络着人体各部位的通路,运行气血津液,调节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腧穴是经气流注之处,穴位敷贴通过药物刺激局部腧穴,该部位脏腑之气与经络输注于体表,从而激发全身经气,并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可以发挥药物较大的药理作用。

涌泉穴又名地冲,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归属足少阴肾经。该穴是升降要穴,功擅主降,可引气血下行。正如《针灸资生经》所记载:“针灸于诸穴皆分主之,独膏盲、三里、涌泉特云治杂病是三穴,无所不治也”。《黄帝内经》云“病在上者下取之”,中药贴敷涌泉可清火退热,引火归元。

大椎穴[2]为督脉和手足三阳经的会穴,文有“泄大椎退热”的记载[3]。

命门穴归属督脉,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在腰部,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刺激该穴位能益气壮阳、补肾固本之功,主治腰痛虚损、遗尿等。

肾俞穴为肾的背俞穴,最早见于《灵枢·背俞》篇,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具有补肾纳气、益精利水、聪耳强腰之功,主治腰膝酸痛、水肿目昏、小便不利等。

复溜穴归属足少阴肾经,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在小腿内侧, 主治水肿、腰脊痛等,具有通调水道、滋阴补肾之功。

2.4 临床治疗

穴位敷贴疗法[4]是将药物敷贴在与病变相对应的体表或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张振中[5]等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外敷肾康敷剂治疗PNS40例,加用该法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效缩短蛋白尿患者尿蛋白转阴时间,有效降低强的松的副作用,进而提高该疾病整体治疗效果。

李氏[6]等用吴茱萸、生山桅各等份(1-5岁用8克,5-10岁用10克),共研细末混合,加以鸡蛋清调成糊状,分2份摊在外敷布上,外敷于涌泉穴,约8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该法用于治疗小儿口疮、感冒、扁桃体炎等发热63例,除3例无效,均获痊愈。方氏[7]和王氏[8]等均采用单味生山桅10克,研成细末,加以鸡蛋清调成糊状,或浸泡于75%酒精(白酒亦可)中,混合取汁用面粉调和,做成硬币大小的药饼,敷于内关、涌泉穴。张氏[9]等运用蝉蜕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感冒、急性扁桃炎发热、支气管肺炎,方用全蝉蜕、山桅各9克,钩藤3克,地骨皮5克,共研细末,倒入少量鸡子黄搅拌成泥状,做成4个药饼,贴压于内关、涌泉穴,次晨取下。马氏[10]采用退热散(吴茱萸、牛膝、大黄、生山桅各10克,黄连5克),研末,以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12小时更换,一般连用2-3次即愈。

刘彩欣[11]等人认为,患者肾功能正常时肾脏能充分排泄钠离子和水分,如果患者肾功能损害迁延不愈严重到尿毒症期,则肾脏对水与钠负荷过多,肾脏适应能力下降,出现血压升高与钠水潴留,甚至出现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尤其少尿型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时,现代医学发现,人体皮肤组织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并不是绝对严密而无通透性的组织。药物经皮肤吸收的途径有三,即汗管口、毛囊皮脂腺及角质层。由于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作为皮肤附属器,表面积仅占体表总面积的0.1%,因此,角质层就成为药物经皮吸收的重要途径。且研究发现,经穴对药物具有放大效应与外敏感性,经络系统是低电阻的运行通路,药物贴敷于特殊经穴,能够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上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能够起单相或双相调节作用。

3 结语

穴位敷贴作为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理论为依据,在辨证论治指导下采取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尿毒症,保护肾残存的功能且能降低对肾脏的毒副作用,为治疗尿毒症内伤发热症状拓宽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师机.理论骈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23,27,39,45,89,134,123,145,246,231,267,321,348,324,395,367,383,2,239,271,298.

[2]袁志太.灸百汇、点刺大椎穴治疗杂病[J].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3,23(8):466.

[3]王晓波,潘巧红,李丽娟.石膏贴敷曲池、大椎穴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3):53-54.

[4]陈庆昭,陈家鑫.肺腧穴敷贴治疗小儿咳嗽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0-111.

[5]张振中,岳军.肾康敷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2

[6]李正平.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高热2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50

[7]方红,楼建华.生山桅外敷治疗小儿发热60例[J].中医杂志,1991,32(12):32

[8]王明义,姚九香.自拟退热膏取穴外敷治疗高热45例[J].新中医,1995,27(8):28

[9]张群才,王安平.一贴灵外敷治疗感冒200例[J].陕西中医,1990,(6):270

[10]马杰.退热散外用治疗小儿高热129例[J].河南中医,1998(5):45-46

[11]刘彩欣,李永刚,李忠兵.限盐限水饮食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9.

猜你喜欢

穴位敷贴尿毒症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人物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