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种植高秆稻生态培育扣蟹技术要点

2018-05-11卢丽群陈友明李佳佳

水产养殖 2018年5期
关键词:塘口轮虫稻种

卢丽群,陈友明,李佳佳

池塘种植高秆稻生态培育扣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既有一定的水稻产量,又有较好的蟹种产量,同时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蟹种质量,达到了国家提供的双保“保产量、保质量”,是一项种植和养殖相融合的新型生态技术模式,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促养增粮”新模式。自2016年起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2年在淮安区南闸镇省级渔业精品园区严龙明塘口开展了池塘种植高秆稻生态培育扣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塘口准备

塘口要求周边环境无污染,水源良好,土壤质地为黏壤土。进排水系统单独设置,用网片封好进排水口,防蟹种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扣蟹种植高秆稻的3个塘口都为低洼田,面积共计40×667 m2,池塘内四周开挖环沟,中间滩面高于环沟50 cm,滩面开挖成宽5~6 m东西走向的多个长方形畦块,畦块沿东西向开挖宽3~4 m、深40 cm的暗沟,暗沟与环沟相连。此外,在塘口配置底层管道徽孔增氧设备。

2 水稻种植

水稻品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的粳型高秆稻种,该品种区别于常规稻,株型高大、茎秆粗壮、不易倒伏;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秆高近2 m,茎秆比普通稻粗1~2倍,又称芦苇稻,适合在0.5~1.2 m的养殖池塘或低洼田塘口生长。稻种采取点种,具体做法为:4月下旬将高秆稻种用水浸泡,2~3 d即可发芽,待发芽后开始点种,用小铁锹开口,每个洞穴放6粒,穴距、行距均为60~70 cm,3 d后观察发芽出土情况,如出芽太少,及时适当补种。因此,比育苗栽秧所需稻种多,一般每667 m2需要稻种1.5 kg左右。

3 除杂草

4月中旬开始清除塘口杂草,清除干净以后开始慢慢上水,用100 kg/667 m2漂白粉消毒,清除塘口野杂鱼和青蛙蝌蚪等。3 d后上水至环沟位置,滩面上开始施肥,施用量为复合肥25 kg/667 m2、发酵好的菜籽饼100 kg/667 m2。一周后种植适量水花生,用泥土压实(先种植好水花生再点种)。

4 蟹苗放养

自提供4母5公的亲本代育大眼幼体,于5月20日左右开始投放,每667 m2放规格为14万尾左右/kg的大眼幼体1.5 kg。放苗前一周培育轮虫,作为大眼幼体的开口饵料。

5 日常管理

5.1 饲料投喂

大眼幼体放养后以摄食轮虫为主,15~20 d内不需要投喂,但需培育轮虫。轮虫需要控制数量,以蟹苗足够摄食为宜,如果轮虫数量多,会因轮虫耗氧影响扣蟹产量;当轮虫数量太多,可用药物除去一部分,期间需注意药物剂量,且避开蜕壳高峰。6月中旬起,开始投喂专用配方饲料,投饲量为投苗量的100%,后期逐渐增加,投饲量根据大眼幼体摄食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保证吃足而不多投,从而达到促、控的作用,保证收获时扣蟹个体规格大小适宜;大暑期间,每2 d投喂一次;9月中旬以后,开始投喂38.5%~40%的高蛋白饲料,增加蟹种营养积累,便于储存能量越冬和保证来年放养体质。

5.2 水质及水位调节

前期滩面水位维持3~5 cm,高温期间滩面水位30~40 cm。同时定期使用EM菌、小球藻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及时开启微孔增氧设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高秆稻从秧苗开始,生长过程中以水位不淹没秧苗顶部为水位调节原则,随养殖的水位而增加。

5.3 巡池防逃

每天早晚坚持各巡池一次,勤检查水质情况、蟹的吃食情况、防逃设施完好程度,恶劣天气要注意加强巡查,严防逃跑,同时还要防范老鼠、水蛇、白鹭等天然敌害。

5.4 病害防治

高秆稻生长过程中,除台(滩)面上施一定的基肥、复合肥、菜籽饼之外,点种之后全程不需要施肥、治虫、搁田,生产的稻米为天然的绿色有机健康安全食品,米质好、品质佳、出饭率高达1:1。放苗后立即泼洒Vc提高大眼幼体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减少因环境不适引起的应激反应。放苗后消毒2次,每蜕2壳消毒1次,V期以后再消毒1次,入秋后杀纤毛虫1次。

6 收割、起捕

10月初高秆稻成熟后,人工割去水稻上部,留下秸秆。扣蟹在次年开春后开始起捕。据试验统计,平均每667 m2可收获水稻150 kg、扣蟹150 kg,扣蟹规格为200~220只/kg。

7 效益分析

通过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高秆稻与扣蟹养殖试验,主要投入及产出情况见表1、表2,其中稻种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免费提供。

表1 高杆稻与扣蟹养殖主要投入与成本情况表

表2 高杆稻与扣蟹养殖产出情况分析表

由表1和表2分别可以得出,主要投入成本为1.3734万元/667 m2,养殖产值情况为2.5855万元/667 m2,每667 m2效益达1.2121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8 试验小结

在池塘种植高秆稻生态培育扣蟹模式中,高秆稻优点为:高秆稻不耗氧,池中缺氧时还可以供扣蟹攀爬。夏季高温时起到遮阴避暑降温作用,经测量,高温时池中长稻塘口比普通塘口水温低3~5℃。蜕壳期间能够躲避残杀。根茎能吸收扣蟹排泄物和残饵产生的多余氮磷元素,有效改善池口水质,进一步提高了扣蟹的规格和产量。同时,避免了正常蟹池种植苦草,高温期易遭到破坏,引起水体臭,引起大量死蟹;避免了种植伊乐藻不耐高温,易臭水,只能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的劣势,而高秆稻因秆粗壮、根茎发达,既不会出现上述两种水草根部腐烂,也不会随水位升高,受到类似螟虫的害虫侵袭,不要打农药,施化肥,产出的稻米达到有机、绿色、无公害,稻、蟹和谐共生、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是新形势下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猜你喜欢

塘口轮虫稻种
沿海地区二龄鮰鱼种四川养殖模式初探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发酵料对养殖水体COD 效果探究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51年养殖历史,塘口卖价70~80元/斤,虾苗要排队预订,这条虾今年被看好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贷款抵押助力养殖螃蟹大产业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