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北麓低温溪流水健康养殖三倍体虹鳟试验

2018-05-11王丰问思恩陆斌任敬李平刘涛

水产养殖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倍体虹鳟池底

王丰,问思恩,陆斌,任敬,李平,刘涛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属冷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阿拉加斯加地区的山川溪流中,其三倍体与普通虹鳟鱼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肉质好等优点,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秦岭地处中国内陆中、西部,贯穿陕西、甘肃、河南三省,其主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 771.2 m,山顶冰冻时间长,常年有积雪。其北麓峡谷众多,水系发达,冷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具备发展高产高效冷水渔业的资源优势。为了探索以及示范推广冷水性鱼类在秦巴山区的健康养殖技术,2016年项目组在秦岭北麓白云峡进行了三倍体虹鳟鱼健康养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

试验地点位于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鲑鳟鱼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试验池为水泥池,因地势而建,东西走向,池长5.2 m,池宽3.0 m,池深1.2 m。池底从进水口向出水口呈0.5%~0.8%坡度倾斜,进排水口分别设有闸门以控制流水量,进水口与池塘最高水位存在高差,进水时可通过至上而下的跌水增加水中溶解氧。出水口设有两道栅栏,第一道为拦鱼,第二道为控制水位,在出水口下方池底设有排污洞,进出水口均使用网目2 cm聚乙烯网片防逃。

1.2 池塘用水

水源为白云峡谷中低温溪流水和常温深井水,溪流水水温常年在3~20℃,峡谷枯水期流速为0.54 m/s,丰水期流速3.52 m/s。水质清澈、透明无污染,符合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标准》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养殖水温可通过溪流水和井水混合调节。

1.3 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彻底冲刷,用生石灰溶浆泼洒池壁和池底,进行全池消毒,随后曝晒3~5 d,生石灰用量0.3~0.5 kg/m3。放苗前3天对水泥池进行2~3次冲刷清洗,随后注水至60~80 cm深。同时对养殖用具以及容器进行彻底消毒浸泡,杀灭鱼池原有病原体及敌害生物。

1.4 鱼种放养

苗种来自本养殖基地2015年自育的三倍体虹鳟幼鱼,选择体质健壮、无畸形、无病无伤、体色正常,大小均匀的苗种进行放养,放养规格18.6~20.5 g/尾,平均体长10.5~12.8 cm,放养密度控制在200~300尾/m2。苗种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10 min,放苗地点选择在进水口处,放养时轻拿轻放,避免鱼体受到机械损伤。

1.5 养殖管理

1.5.1 饵料投喂 养殖期间使用蛋白含量45%~48%的膨化颗粒饲料(丹麦进口全价配合饲料)进行定点、定时投喂,日投饵量因水温而不同,控制在鱼体质量的0.5%~2.5%,投饵次数2次/d,第1次投喂时间控制在8:00—9: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第2次投喂时间控制在17:00—19: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

1.5.2 水量控制 流水养殖是三倍体虹鳟鱼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水流量也是高密度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养殖期间水流量依放养密度控制在0.03~0.18 m/s,确保日换水量200%~300%。每日早晚各监测一次水体溶解氧,发现溶氧不足时立刻调整水流量。

1.5.3 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水质极易恶化并引发疾病,因此养殖过程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鱼池定期用生石灰进行化浆泼洒,或者使用碘伏(1~1.5 mg/L)带水全池泼洒。饵料中适当添加大蒜素、维生素等制成药饵(2~3 g/kg)进行定期投喂,以增加鱼体抵抗力,预防鱼病发生。针对虹鳟鱼出现的小瓜虫病、细菌性烂鳃病等常见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5.4 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坚持每日巡塘,观察鱼体活动、摄食、排便等情况,定期对养殖用水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做好监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根据残饵及排泄物积累情况,每7~10 d进行池底清污一次。随着鱼体的增长,适时进行分池和更换防逃网网目,确保水流畅通,定期测定鱼体生长和统计鱼体死亡情况,掌握养殖生产第一手资料。

1.6 指标及计算方法

试验开始、试验结束以及养殖期间定期进行鱼体体长、全长的测量,用电子秤测定鱼体体质量。每次测量鱼体样本数不少于10尾。

式中,W1、W2为初始重和末重(g),L1、L2为初始体长和末体长(cm),T 为试验时间(d),N1和 N2为初始和结束时鱼数量(尾),G饵、G鱼分别为投饵量(g)和鱼体增重(g)。

2 试验结果

2.1 水质指标

养殖期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池塘水温 4.0~18.0 ℃,pH 值 8.0~8.6,溶解氧 7.20~8.35 mg/L,水体电导率60.2~80.7 μs/cm。非离子氨浓度0.0042~0.0087 mg/L,亚硝酸盐含量 0.021~0.040 mg/L,高锰酸盐指数2.66~2.91 mg/L,水体中总氮含量 0.89~1.03 mg/L。

2.2 生长指标

本试验进行12个月,在3口相同池塘(总面积46.8 m2)放养三倍体鱼种共10 000尾,试验结束时测得存塘三倍体8 370尾,养殖成活率83.7%;试验结束时平均规格640.5 g/尾,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1.16%/d;鱼体平均体长31.17 cm,平均全长36.83 cm,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34%/d;养殖期间共投喂配合饲料9 498 kg,试验结束时经过多次抽样估算存塘鱼体质量5 200 kg,饵料系数1.9。

3 小结与探讨

在试验期间,由于12月至翌年的2月河道水温受气温影响较大,水温持续偏低,为了解决此问题,养殖基地通过抽取深井水与河水混合来提高养殖水体的温度,确保了三倍体虹鳟的正常生长。对于高温期三倍体如何度夏,养殖基地通过在流水池塘正上方1.5 m处架设两层遮阳网,以防止太阳直射升高水温。

本次试验用饲料为丹麦生产的全价膨化鱼料,通过青岛进口公司进口获得,此进口饲料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其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45%,脂肪含量≥27%,纤维含量≤1.4%,氨基酸含量≥3.3%,钙含量≥1%,总磷含量≤0.9%,这些营养指标适合鲑鳟鱼需求,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坚持“四定”原则进行科学投喂,以及通过控制水流量确保较高溶解氧,提高了三倍体虹鳟的摄食率,降低了饵料系数,促进了鱼体生长,减少了生产成本。

在三倍体虹鳟养殖中,分池和吸污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鱼种的生长情况,依大小进行及时分池,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合理调整饵料粒径,能使饵料利用率提高,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本试验中,通过定期清理池底残留的粪便和饵料,减少了池塘有机质的含量,降低了池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确保了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清污也起到了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鱼病的发生,减少了死亡量,提高了成活率。

由于养殖地基远离人口密集区,环境优良,无污染,水质状况极佳,再加上生产管理科学合理,试验期间很少有病害发生,养殖经济效益可观。该试验的阶段性成功,说明在秦岭北麓水系进行三倍体虹鳟健康养殖是可行的,而且可通过大面积推广三倍体虹鳟等冷水鱼品种来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养殖业,同时对秦巴山区贫困户脱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三倍体虹鳟池底
那条逆流而上的死鱼
我国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云南山地橡胶树三倍体育种回顾
细数你吃的那些“不孕不育”食物
游白沙坡温泉
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虹鳟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鱼塘补漏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