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点亮心灵

2018-05-10李佳

关键词:问题行为评价

李佳

摘要:四年级刘某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他人交流,上课不听讲,爱做小动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学生。通过对让其发现自己优点,老师、同伴、家长一些对他的正向引导,使其减少问题行为。

关键词:问题行为;正向引导;评价

一、案例介绍

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刘某,上课爱捣鼓东西,大到一个文具盒,小到一张纸片都能玩得不亦乐乎。课堂上基本不听讲,课上作业迟迟不写。课间时候玩得非常忙碌,常常等到上课之后他才慢慢悠悠走进教室,脸上从来没有因迟到影响大家上的一丝愧疚。情况描述到这,可能你会觉得这顶多是一个懒散没有学习动力的后进生,但情况远远比这要复杂。当这个孩子与别人发生一点点小小的冲突时,他的情绪会突然变得十分的暴躁,行为上变得不可控制,有一种想把与他发生冲突的同学置于死地的气势。

一次课间,刘某和喻某一块折纸,刘某对喻某开玩笑说:“老喻啊,这个纸得这么折!”旁边的韩某说:“你别这么说喻某,把人都叫老了”。这时刘某对韩某说:“我就这么叫他,你管得着吗”。韩某说:“我管得着。”。这时,刘某气冲冲的就朝韩某走了过来,一边大喊:“你管不着。”一边朝韩某的脖子上抓了三道。顿时,韩某的上就出现了血淋淋的三个印子。之后两人就厮打起来。像这样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是别人不经意间的触碰,总是能激起刘某身上那根敏感的神经。同学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异常敏感、急躁、甚至可以用打起架来不要命来形容的同学,纷纷在学习生活中远离他。

二、案例分析

刘某这些行为表现都是源自他内心的想法的外部表现,我们可以先通过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家庭成长环境,教师及同伴的影响,来帮助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解决他的问题行为。

1、个人因素

通过对刘某的观察,我发现他比较自卑,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常常低着头,声音很小不敢直视对方。不会与他人交往,常常独立独行。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从正面处理,总是习惯暴力解决。

2、家庭因素

父母在刘某六岁时离异,母亲远在东北老家,父亲也在异地打工过年时才能短暂与他相聚。六岁时他来北京投靠再婚到本地的奶奶,由于时外来人口,奶奶有没有固定输入,家庭的条件比较差。再加上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奶奶不识字,对于他的成长只能保证他吃饱饭。其他成长所需的支持和关爱都不能提供,孩子一出现错误就习惯用暴力解决,久而久之,在孩子内心也形成了这样一种,遇到问题就用暴力解决的心理。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我开始对于刘某的家庭情况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准确判断出孩子这些问题行为的成因。再加上平时对他关心关注不够,造成本来就缺少家庭关爱的他,在学校也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关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越来越感到失落,找不到自信,自卑心理上升。

4、同伴因素

同班同学中只有与刘某同村的喻某能玩到一块,其他同学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因为刘某平时不太注意卫生,学习不好,爱打架等原因。所以刘某来自同伴的支持很少。

三、辅导策略

1、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

首先通过让刘某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作为学困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通过观察我发现刘某爱画画,善于做手工。在班级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布置,做展板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刘某参加,让刘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优点。

2、以老师、同学的视角,积极的关心评价

刘某父母离异,奶奶又因生活所迫无法给他无微不至的爱,那么在学校他所生活的班级就成了他名符其实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的妈妈,同学们就是他的兄弟姐妹。所以作为他班主任的我认识到自己这个角色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的重要性。为了让刘某去除心中的结缔、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刘某闲谈,平时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刘某今天坐得真端正!”“看看我们展板上的手工折紙折得多精致,这全是我们刘某一个人完成的,多棒呀”“我们的刘某今天听讲真认真,他的回答给了我们好多同学新的启示”渐渐的刘某上课听讲认真了,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增加,甚至就连以前爱动手的毛病也减少了。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从原来那个懒散,不讲卫生,不完成课堂作业的差生,转变成原来刘某身上有这么多优点,他的优点真值得我们学习啊!在私下刘某不在班的时候,我也会将刘某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和其他同学说一说,让其他同学了解刘某的情感脆弱的原因。向大家发起倡导平时多帮助帮助刘某,让他在班级中不再感到孤孤单单,让他班级中能够感受到来自集体中的关爱。慢慢的同学们体谅到他难处,都愿意在平时他需要帮助时帮他一把。当他没带笔,有的同学顺手从笔袋里拿出一根笔递给他;当他带的水不够喝时,别的同学抢着把自己水壶里的水倒给他;在班中无时无刻都他能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关心。

3、改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正确引导

刘某的一些问题行为与他的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把他的奶奶请到了学校,详细地分析了刘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她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奶奶平时多关心孩子,同时联系其家长多回来看看孩子,让孩子从父母那得到更多的关爱。当孩子犯错误时也不要一味的打骂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打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从正面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

四、结论

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也应该从多角度去全面观察学生,分析其问题行为的成因。再着手从学生自身,家庭,教师,同伴等方面,通过积极方式改变问题学生的已有错误的认知,同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其信心。让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多方面温暖。

面对刘某的这些良好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正面激励性评价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刘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要从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敞开心扉,乐观自信。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评价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失落的一角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