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视角下的景谷彝族歌舞音乐

2018-05-10张敏

新一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彝族音乐

张敏

摘 要:在景谷最为普及的歌舞,就是“三跺脚”,每逢农闲、节假日、喜事,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圈,伴随着各种民族乐器的节奏,欢快的跳起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种内容健康的,形式活泼的民族歌舞,必将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三跺脚以其固有的特殊魅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关键词:彝族;音乐;三跺脚;歌舞形式;教育价值

三跺脚又叫“跳芦笙”、“跳三弦”、“三脚歌”、“跳歌”。是广泛盛行于思普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音乐。逢年过节,或遇重大喜事都要跳三跺脚。景谷有许多口耳相传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记录了彝人的历史和生活。景谷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许多自己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彝族的不同支系之间风格差别很大,各个支系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富有民族性和地域特点,这使得彝族的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绚丽多姿。景谷彝族的“三跺脚” 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以自身固有的独特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因素使得各个支系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导致民族地区学生能力的差距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更需要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全方面的素质教育作为根本目标,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经验,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中“三跺脚”的音乐形成

景谷彝族音乐是彝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用来记录生活点滴的歌曲。其中最为普及的歌舞,就是“三跺脚”,每逢农闲、节假日、喜事,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圈,伴随着民族乐器的节奏,欢快的跳起来乃至通宵达旦。大多的青年男女会在选择这个良好的时机寻找自己如意伴侣。彝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最初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情感体验。

(一)内容形式

景谷“三跺脚”主要以爱情歌及叙事歌为主,歌词大多为即兴创作,也有的是成套的传统歌词。景谷彝族的民歌的特点就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内容多以劳动场面为主。彝族民歌涉及的生活面很广,在众多的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叙事歌、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和儿歌。

(二)器乐形式

彝族乐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三种。景谷彝族人民十分喜爱器乐歌舞,正所谓:有乐就唱,有唱就有乐。彝族的乐器种类繁多,而在景谷彝族“三跺脚”中由于要伴随歌舞,常用的器乐是:小三弦、葫芦笙、口琴、树叶(大多用于对歌)、长号和羊角号(大多用于节日庆典及祭祀活动)。所用器乐使乐曲入耳朴实自然、清脆优美。

(三)乐舞形式

彝族有句谚语:“歌多多不过彝家,跳舞扭不过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数尽,彝家的歌舞数不完,要問彝家歌舞有多少?请用海斗量一量”。 景谷彝族“三跺脚”的步伐随着音乐的律动,慢步以“三进一退”手牵手,形成左右摇晃;快步以“一进一缩”有是也会“三步一缩脚”手搭肩,形成“苍蝇蹬脚”。

二、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中“三跺脚”的音乐形态

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彝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唱几首。这些曲调有的是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即兴填词。有分男女声调,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 彝族各支系民间音乐的风格虽然各异,但与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相比较,民族特点仍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的构成,节拍节奏和织体三个方面。

(一)旋律特征

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旋律特点是此起彼伏让人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景谷彝族歌舞音乐所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泛。叙事歌舞旋律简单、音符重复频繁,朗朗上口。爱情歌舞情绪波动较明显,旋律起伏明显。对唱或独唱,一般由上、下句组成,曲调柔美抒情。

1、音域

景谷彝族“三跺脚”曲调活泼跳跃,音乐较宽。由于常用的器乐音域较广,器乐的音域为10度—12度。通常演唱叙事歌者音域跨度在八度以上;爱情歌曲则由于有情绪起伏的原因,演唱者音域跨度应在10度以上;最早的山歌是彝族人民用来传达远距离讯息的沟通方式,所以演唱者音色高亢、嘹亮音域最为宽广。

2、唱腔

彝族唱腔的“四大腔”具体分为“沙莜腔”、“四腔”、“五山腔”、“海菜腔”,而景谷彝族“三跺脚”的唱腔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由彝族流行的山歌小调、舞曲和器乐曲结合形成唱腔,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男声雄浑高亢,女声柔和细腻。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清澈明亮,声浪如波。

(二)音响材料

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从“三跺脚”中提取了某些身段和步伐,变成了节奏性和舞蹈性较强的表演技巧。逐步发展为以歌、舞、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一般使用乐音作为音响材料。

1、节奏

景谷彝族“三跺脚”是一种大众化得歌舞形式,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圈就开始跳。慢步步伐为“三进一退”所以节奏也就是“强”“弱”“次强”“弱”的四四拍节奏。而快步步伐为“一进一缩”有事“三步一缩脚”所以节奏接事“强”“弱”的四二拍节奏。节奏鲜明,与舞蹈步伐完美的统一,使得彝族歌舞形式配合的淋漓尽致。

2、速度

按大体的速度来分,景谷彝族“三跺脚”分为快步和慢步两种。从字面上就可得知快步理所当然是速度快的,慢步则是速度慢的。快步的速度一般在每分180或180以上;而慢歌一般则在每分80-100。从歌种来看,叙事歌曲速度最慢,它以自由的速度给别人讲述某些事情或历史;爱情歌曲属于中速抒情的速度给对方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劳动歌曲属于中速高昂的速度给别人诉说自己在劳作时的能力;节庆歌曲是快速激动兴奋的速度表现歌唱者的喜悦。

三、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中“三跺脚”的教育意义

随着音乐基础教育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确定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校本课程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本土民族文化,将本土民族音乐形式资源优势转换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成为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内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音乐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家乡“特产”音乐为基础学习,学生具有亲近感,受喜爱度和热情度相对较高,对音乐的了解更为直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削弱了学生理解音乐的困难度,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具有基础性、辅助性。

(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学校、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学生的禀赋、潜力和兴趣爱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谈及“因材施教”。结合时代特点、学生的需求,学生性格发展需要,开设多样化的音乐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三)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国家统一的课程无法具体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在确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前提下,结合地方特色,运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开发独具香堂特色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满足了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更凸显了学校的特色。

(四)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音乐是这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缩影,真实的反应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对继承和发扬该民族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音乐文化在社会发展冲击下摸索打滚。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是实现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續发展重要的途径。

四、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中“三跺脚”的教育价值

音乐的“价值”指的是听者对音乐满足需求程度的评价。由于是听者主观评价,听者的已有经验差异、文化差异、情感差异、生理结构差异都会直接成为价值的差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鲁迅先生讲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体现了民族特征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价值

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记载了民族的起源、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等内容,不仅对认识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民族精神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彝族音乐独特的音乐形态、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及价值。

(二)德育价值

了解一个民族,首先从它的音乐开始,彝族音乐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而积淀的文化产物。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彝族音乐文化中能够培养人们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三)美育方面

通过“三跺脚”音乐形态能够直观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体会我国多元音乐共存的璀璨。从形式多样的“三跺脚”中感受和理解彝族音乐,从中积累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五、展望景谷彝族歌舞音乐的未来

近几年来彝族音乐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景谷彝族歌舞音乐也同样如此,融入更多外来文化,激发了更多表演形式。新型的彝族音乐在创作尺度上多取材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规范与诗风传统,以其单纯而又柔韧的民族诗歌精神映射彝人与自然、与人生、与文化“对话”的生活基调,使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中那深藏的文化底蕴与流溢芬芳的民族诗化情调。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鲜明的支系地域特色一旦结合,也就形成了彝族新声词曲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流派,这些彝族新生代的词曲创作,得到了文艺界的充分肯定。

现代教育否定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逐步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全方面的资源开发,地方音乐文化资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合理的利用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经验,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更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康健,王子尧,王冶新,何积全.《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M].贵州人民出版社.

[2]高丽.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J].科学教研.

[3]代琳娜,杨甫旺.云南彝族祭祀祈神及丧葬活动中的民间舞蹈[J].学科探索.

[4]东人达.西南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杨甫旺,伍茜溪.试论彝族原始宗教对生态保护的意义楚雄师院学院学报,2006(5).

[6]王路平.论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更新和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7]王慧颖.滇南彝族烟盒舞文化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8]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2).

[9]郭霖安.《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谈声乐》[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10]张兴荣.云南特有民族原生态音乐[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3):88.

[11]李浩.学校教育在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价值探究[N].《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7):15.

[11]董静萍.浅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C].《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6):10.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彝族音乐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