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黑人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2018-05-10李娜

新一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女性主义

李娜

摘 要:美国黑人文学在女权运动的持续发展下,对传统黑人女性形象进行改编和升华。这种转变让改编电影中的黑人女性更加艺术化的将形象塑造出来,让黑人女性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价值体现。由于黑人长期以来严重受到不公平待遇,尤其是黑人女性,更面临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这段黑暗悲惨的历史经过黑人文学改编的电影的加工和批判,助推了让黑人女性自由、平等的呼声。在文学改编的电影中,黑人女性的变化逐渐朝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不断追逐自由和平等这方面演化。本文重点研究黑人文学改编电影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的塑造,根据这些形象的构建,来探讨未来黑人女性如何实现自我解放。

关键词:黑人女性;双重歧视;自我解放;形象塑造;女性主义

一、改编电影正视黑人女性遭受的压迫

美国黑人文学近年来普遍被改编成为电影,这类电影有非常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并且能够通过直观的电影欣赏,让无数观影人感受到黑人女性长久以来的社会形象,以及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通过将这些信息的传输,让如今白人主流价值观清晰的呈现在每个观影人的脑海中。黑人女性本身因为其种族肤色带来的歧视,再加上“第二性别”的黑人女性,同样在性别歧视上受到了社会压迫。

2013年著名影片《为奴十二年》是根据所罗门诺瑟普著名的纪传体小说改编而来,主人翁在自己的奴隶生涯中遇到了黑人女性肖太太,在没有成为白人情妇时被侮辱、被打骂,随后被奴隶主强暴,成为奴隶主情妇,但是白天还要去农场干活,受到奴隶主的辱骂,晚上依旧被奴隶主性侵,最终因病死去,在影片中的白人眼中,黑人女性通常属于保姆、情妇和妓女的形象出现,大多被压抑和忍受屈辱。

二、改编电影重新塑造黑人女性形象

如今很多黑人文学改编的电影,将以往的黑人女性的懦弱、肮脏、愚蠢的形象进行了改革。将这些标签化的特征进行了弱化,并且融入当代新型女性的很多优点。塑造了一种新型的黑人女性的形象。在《乱世佳人》中的黑人保姆,忠诚、善良、对人非常温和。随后在《汤姆叔叔的小屋》影片中的黑人女性属于奴隶形象,认真勤劳。随后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黑人女性在电影中逐渐形成了愚蠢的家庭妇女形象,这与创造者的想象力和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有非常大的关系。黑人文改编电影的快速发展,虽然将黑人女性融入了现代女性的坚强、执着、向往自由、敢于拼搏的优点,但是却并没有因为电影中的时代格局,将影片中的黑人女性记性脸谱化的发展,将坚强善良的女性形象完美刻画出来,拒绝以为的怜悯和处于弱势地位。

《紫色》这部电影,主要描述的是1909年时期的美国,女主人公西里与楠迪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姐妹关系,但是两个人均是黑人女性,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西里与南堤必须面对备受压迫和歧视的社会背景。由于双方的感情良好,依旧能够在面对共同面对苦难,直到西里被迫嫁给了黑人男子亚伯特。亚伯特性格非常暴躁,对他来说,妻子与寻常的黑人女佣没有分别,一遇到口舌相争,或者亚伯特心情不好就拳打脚踢,后南堤前来陪伴西丽,亚伯特却因强暴她未遂而将她赶出家。随后,西里在备受歧视的中不论多少次的进行抵抗和抗争,最终都在强权的胁迫下屈从。随后,电影中的又一重要任务,夏戈的到来改编了西里的生活,夏戈虽然也是一名黑人女性,但是她独立坚强,从不因为自己身为黑人女性而自卑和懦弱,她鼓励西丽反抗,并且运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华,反抗一直想要侮辱她的白人男性,并且给观看电影的人对黑人女性有了深刻的定义。最终,西里勇敢的离开了亚伯特,成立了自己的裁缝店。

从以上的影片中红可以看出,黑人女性的形象正处于生化的阶段,逐渐打破了白人审美观念,让观众对黑人女性的魅力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影片让观众能够通过多种维度去思考黑人女性身上的闪光点,认可他们在困境中仍然坚持自我的一种光辉形象。

三、改编电影开始着重描述黑人女性如何解放自我

电影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黑人女性在影片中展现了自我价值,并且从多种角度去探讨对于解放自我、解放天性的道路思考。

通过对《紫色》这篇电影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呼唤对于黑人女性的救助,并且对于黑人女性之间相互团结、相互振作、相互鼓励的姐妹之情的描述,充分展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社会上的发达。并且对于黑人女性在女性特征、肤色特征的双重压迫之下的深切同情。虽然影片的最后,女主人翁西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在一开始的生活中,西里遭受到的被摧残的岁月、浑浑噩噩的度过那些岁月的日子,是影片中很多黑人女性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的伤害。但也正是这些黑人姐妹,在很多层面上给西里注入精神力量,最终使女主人翁能够完成自我解放。

这些改编电影在时代巨轮不断向前的时候,已经逐渐对于黑人女性这一类型的角色,如何完成自我解放,直面困难的形象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敢于反抗权威,呼吁内心深处自己的解放意识和自我需求。

四、結论

由于美国黑人文学的改编的电影,因为长期以来黑人奴隶备受压迫的制度,容纳个现代观众能够充分在电影开展的过程中,目击那一段悲惨岁月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过去,从而进一步将女性主义这个整体思想进行上升和升华,让人们能够对于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知。所以黑人文学改编的电影,在女性主义的深化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君君,韩浩.双重边缘化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追寻——《所罗门之歌》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6):167-169.

[2]曹叔荣.从《紫颜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源远流长——兼谈黑人妇女的身份建构之旅[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01):76-80.

[3]胡笑瑛.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13,(01):132-134.

[4]钱睿含.浅析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2,(24):234.

[5]许辉.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4):68-69+94.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