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的问题以及思考

2018-05-10李虎

新一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高职

李虎

摘 要: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不适应等,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完善政府导向机制、构建激励机制、构建持续运行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完善机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完善措施。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大规模试点、试验,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以及必要的激励机制,进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再加上,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得很多项目在学校、企业之间得不到顺利开展,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同时,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导致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较远。

(二)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之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只是停留在企业能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的研究与探索。另外,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学生岗前培训几乎没有,只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环境,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不适应

部分高职院校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适应市场和企业岗位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素养缺失,人文素养缺乏的技工。在一定层面上,由于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同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因而造成人才培养模式僵化,表现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高职院校在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

(四)校企合作缺乏规范的合作机制

大部分高职都在努力开展校企合作,但没有相应的、规范的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规范性。校企合作主要涉及到企业、学校、教育机构,即需要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也需要第三方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和引导。当前的一些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为了给学生解决实习岗位,使学生到企业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主要原因是,企业接受顶岗实习是被动的,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者,这种单方面要求合作的局面,必然缺乏稳定性、规范性。

二、完善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的措施

(一)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

第一,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高职院校需要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建立相对应的专业体系;第三,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根据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要求,全面规划实训中心、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增加实训基地的投入资金,进而将校内的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

(二)完善政府导向机制

第一,政府需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大众对于高职教育的认同感,并利用多种媒介,扩大高职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力;第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和颁布鼓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和共享平台,进而调动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积极性;第三,政府部门需要采取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同时,还需要对积极吸纳高职院校实习学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成本补助。

(三)构建激励机制

第一,高职院校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树立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还需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训的条件,实现企业生产与院校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二,优化校企合作联盟的相关主体组织行为,把隐形义务转换成明确的责任和奖惩机制;第三,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企文化融通机制,将企业的岗位价值和管理理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激发校企合作的文化动力。

(四)构建持续运行的保障机制

第一,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成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董事会,并建立相应的咨询机构,进而保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有序进展。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第二,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建立沟通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岗位管理制度,生产操作制度等等,进而保障各项考核和管理的针对性;第三,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广泛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兼职,进而促进教学队伍的建设。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而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效性,同时,高职院校和企业还需要寻求双方发展的需求交集,最大化地发挥双方的优势,构建资源共享的活力机制,实现高职院校效益和企業效益的共同提高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朱征宇,石宏伟.优化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机制的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5):122-124.

[2]叶玮光,王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发展路径[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3):1-3.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问题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