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抹茶控

2018-05-10yao

中国国家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甜品甜点茶园

yao

抹茶源自中國,却盛于日本。对甜点的热爱,开启了我与抹荼的不解之缘,我把抹茶从日本带回中国,希望以这一健康的原料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一高品质食品~的事业。抹茶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一万种可能性,粉状特性决定了它拥有无限的包容度,和不同的原料用不同的方式结合,会呈现出神奇的效果,只要你对它足够了解,就能玩出花样,让这一非常传统的食材变得“年轻有趣”。

行者档案

关明球90后,2014年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毕业后留学巴黎,进修奢侈品牌管理,2015年初休学,进入巴黎蓝带厨艺学院学习法式甜点,获得美国开心果烘焙大赛冠军,并写下《清华女的巴黎学厨日记》,刷遍国内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的朋友圈:2015年末只身赴日本学茶、找茶,2016年在北京创立抹茶零食品牌——关茶,已获得知名投资机构的数百元天使轮投资;2016年末出版畅销书《向前一步,就不再怕了》:2017年登上《2017福布斯中国30U30精英榜》。

CNT对话

目前国内抹茶食品的现状如何?

就我所知,目前我们在国内吃到的抹茶.大部分其实是机械加工生产的颗粒粗糙的绿茶粉,成本不及抹茶的1/3,营养成分更不及抹茶的1/30。我听到不少人表达对于抹茶的喜爱,但其实品尝过真正抹茶的人少之又少。

Tips

如何判断抹茶的品质?

抹茶的本质是绿茶,呈现形式是粉末,真正的抹茶制品茶香清纯,入口茶甘浓郁,回味微苦,而绿茶粉制品苦味明显,有枯草味,抹茶香精制品入口则有肥皂香。判断抹茶的品质,首先是看颜色,越翠越艳越好;其次是口感风味,抹茶会散发出青草香、海苔香、粽叶香等,这与原料茶的种类及其生长环境——纬度、海拔、气候、土壤、水质等都有关系;此外还有茶粉的细度,在2-20微米(680-6800目)之间,越细腻越好,细腻到极致的殊茶甚至能融入人的毛孔,也能与任何液体、固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优质的抹茶是如何制作的?

日本的茶农仅采摘四五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作为原料,并在采摘前的20天开始用遮阳网遮光,降低日照,减缓茶树的生长,保留茶叶的叶绿素,使其呈现更浓郁的绿色,同时降低苦味。春茶采摘后不能隔夜,要尽快在120℃的蒸汽里杀青,高温杀菌,终止鲜叶中酶的活性,保持绿茶特有的鲜绿色泽,并保留茶香。茶农们将冷却后的圆形针状茶叶小心烘干,直至茶叶的含水率下降至5%左右,再把茶杆摘出来,只保留最好的叶子,用天然花岗岩的右磨研磨成细腻的粉粒。

还原“灵魂的清香”

我热爱甜品,从事与甜品有关的事业是我的梦想。为此,我曾放弃在金融行业高薪、稳定的工作,前往巴黎ESSEC高等商学院深造,不久又办理了休学手续,进入巴黎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求学。在此期间,我用半年时间走遍了巴黎乃至法国的各个角落,又去了18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几乎吃遍了这些地方的甜点。

在法国学习时,我发现我按课程要求做出的甜品虽然颜值爆表,却不太合乎自己的“中式”口味。为了追求“好看”,里面放了很多油和糖,艺术感是足够,却多少失去了作为食物的“本分”。我心里有了疑问:如果甜品只是愉悦了眼睛,却不够健康和美味,它的价值是否已经打了折扣?就在此时,我接触到了日式的抹茶甜品,惊喜地发现,对于甜品来说,抹茶实在是一种既美貌、美味又健康的选择。

抹茶源自中国,碾茶法(以石臼磨碎茶叶)是宋朝时流行的一种泡茶方式,后来由荣西禅师带入日本,催生了日本的茶道。抹茶在中国逐渐式微,在日本却一直十分兴盛,如今日本很多地方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抹茶味的零食,是除了香草之外最受欢迎的口味。但日式甜点和法式甜点一样,味道都过甜,而抹茶拥有独一无二的“灵魂的清香”,若被其他味道掩盖,就太可惜了。

我决定去日本寻访抹茶,从中探寻自制甜品的可能性。

日本中部富士山脚下的静冈县,和关西地区京都府的宇治市,分别是日本“三大茶”中“静冈茶”和“宇治茶”的产地,我希望能进入这两地的茶园,和日本茶农学习采茶、制茶的技艺,去茶室感受茶道文化、学习碾茶技术。但因为我是临时拜访,没有预约,茶园不接受访客,我只好在周边各种各样的青旅中辗转、等待,每遇到一个当地人就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愿望,寻找机会。终于,我遇到一个曾在茶园工作过的青旅老板,顺藤摸瓜和茶园的人建立了联系,一个好心的日本大叔自愿开车3个小时,带我找到了那个地处偏僻的茶园,翻开了我抹茶之旅的第一章。

之后的旅程就顺畅多了。我拜访了许多一辈子在茶园劳作的老人家,他们慢慢悠悠、按部就班地种茶、浇水、采叶、蒸青,以手抵心,像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一样,坚守着一个古老的品牌,或是一个抹茶手作室,将抹茶做到极尽精致。日本最大的茶生产地——静冈的牧之原有一个世代种植名为“傲绿”的茶叶品牌的茶园——“明波园”,汽车只能开到半山腰,山路泥泞,我深一脚浅一脚地爬到山顶,见到了年过古稀的茶园主。我好奇地询问为什么茶园要建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他平静地说,自己的爸爸和哥哥都喜欢喝茶,但因为茶叶有农药残留,他们先后患病离世,于是他暗暗下了决心,决不在自己的茶园使用农药,每年都把茶园向高海拔迁移,远离汽车尾气,也减少虫害,保护其生长状态。他的话使我感触颇深,我从中看到了他对品质的坚持,看到了匠心,我希望自己也能成长为这样一个有追求的人,挖掘更多将抹茶变为美味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用心做出的美食。

旅行结束回国时,我的行李中静静地躺着一份10000字的调研报告,而我,也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抹茶控。

匠心能改变什么

回国后,我开始尝试制作健康的抹茶零食,首先是用了整整8个月,做一款抹茶牛奶酱。抹茶不允许进口,我就自己从日本背回20多种抹茶。这些抹茶颜色漂亮,口味清淡,为了不淹没它的清新味道,我只用3种简单的原料与它搭配——新西兰牛奶、法国淡奶油、韩国精幼砂糖。我先后尝试了1000多个配方,揣摩原料加入的顺序、用什么火候熬制、熬制多久、什么时间投入多少原料……终于做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口感细滑,似乎能在舌尖打转;甜度降低,一口尝尽抹茶的馥香与甘苦。这款抹茶牛奶酱制作一瓶需要20多道工序、花费6个半小时,试着在网店上架了1000瓶,3分鐘就抢光了。

我还尝试将抹茶与白巧克力结合,一开始是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买了不同的白巧克力,但发现无论哪种都口味偏甜,于是我和伙伴们就自己动手研制,寻找含糖量低的可可脂,搭配牛奶,终于制作出适合“陪伴”抹茶的白巧克力,放入冻干的草莓和金枕头榴莲,做成抹茶夹心巧克力,有满满的水果原香。

和我一起做抹茶产品的小伙伴都是90后,也都有留学背景,我们了解更广阔的市场,我们使用的是独有的配方和工艺,原料是自己定制和采购的,坚持不用色素、香精、奶精和防腐剂,这些做法与很多传统的食品品牌完全不同。

我还有很大的野心,未来我希望能先把抹茶做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高品质食品”的事业。以前我是食品行业的门外汉,如今我了解了这个行业的逻辑,也知道它的痛点,我正在变成一个能打败“老师傅”的人。与我合作的代工厂的人说:“你和我们其他客户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第一从来不考虑成本,对原料的要求非常高;第二是特别注意包装细节,不怕麻烦,保持各个细节的稳定性。”也正因为如此,代工厂很喜欢和我们的团队合作,藉此升级自己的产品,他们也知道,原料差、成本低的路子是走不下去的。

进入新的消费时代,人们对食品的理解与之前大不相同,对于这个行业的“匠人”来说,需要打磨的绝不仅仅是制作工艺,还有从生产到销售、从品牌到体验的整个过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产品规模,让更多的人吃到更优质的食品,继而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品牌,对整个行业的进步有所贡献。

猜你喜欢

甜品甜点茶园
熊妈妈的甜点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搞怪的甜点
湄潭茶园
大灰狼的甜点屋
茶园观色
来自马来西亚胡传统甜品
甜点师 美丽不止多一分
甜蜜的1+1一杯甜饮+一道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