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了命扶贫的“第一书记”郭琴

2018-05-10秦凯风计科宪

当代陕西 2018年2期
关键词:食用菌第一书记贫困户

◎文/秦凯风 计科宪

在镇安县回龙镇宏丰村的河道平川处,一个个食用菌大棚正在建设;从宏丰村村委通往贫困户家的崎岖山路上,背阴处依然残留着厚厚的积雪;住在半山坡的贫困户程章文家,因大雪冰冻水管吃水成为了难题……这些,都是郭琴生前一直牵挂着的大事。

2017年12月30日,镇安县妇联干部、驻回龙镇宏丰村“第一书记”郭琴,在回县城对接完扶贫工作后回村的路上,突发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年仅44岁。

柔肩挑重担

宏丰村东西狭长20多公里,村上有396户1346人,贫困户就有145户393人,是镇安县回龙镇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村。

2014年4月,郭琴被派驻到宏丰村成为一名扶贫驻村干部。虽然只是驻村工作队队员,但她不应付、不退后,一进村就从最基础的摸清村民实际情况开始,走遍了宏丰村的沟沟岔岔,对宏丰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她刚来村上时,我就是这里的支书,前后相处了近4年。刚来时,她没想到村上这么苦,但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比谁都能吃苦。”宏丰村支书侯期乾说。

2017年5月,镇安县脱贫攻坚数据清洗工作进入关键时刻,面对村“两委”班子力量薄弱,郭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去找镇党委,主动请缨担任村“第一书记”。

“我和郭琴曾经在东川镇共事过一年,她是那种踏实干事、特别让人放心的干部。2015年10月我到回龙镇工作,和她再次成为了同事,这次,她主动争取‘第一书记’,她说经过前两年的摸底,对村情民情很了解,做‘第一书记’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回龙镇党委书记项行安说。

6月5日,郭琴接到组织正式任命,她第一时间将组织关系转到宏丰村。此时,距离她儿子高考只有2天。

当上“第一书记”之后,郭琴再次开始了摸底、调研,身影遍及全村9个组的角角落落。她走访贫困户、老党员、返乡能人,召开群众院落会、支委会,分析研判村上致贫的主要原因,谋划产业脱贫的思路。她向乡亲们保证,一定要在自己担任“第一书记”期间让村子“挖掉穷根”。

致富主心骨

如今的宏丰村,拥有食用菌种植,黑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五大产业,在脱贫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子。村上养殖生猪900头,建设食用菌大棚2万平方米,村集体经济积累11.6万元,被确定为陕西省、商洛市“三变”改革试点村。

而半年前,郭琴却为村上的养殖、种植产业难发展的问题操碎了心。当时的宏丰村已经确立发展养殖、种植产业发展的思路,但确立何种项目、如何拿到启动资金是摆在郭琴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解决村里半山坡发展养殖产业的难题,郭琴开始寻求上级帮助,多次向省农业厅驻村领导汇报。在省农业厅支持下,郭琴带领村班子成员到西安宜腾万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学习黑猪养殖,并积极争取万邦公司项目技术支持。万邦公司老总被郭琴的诚心和激情所感动,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无偿捐赠给宏丰村500头黑猪仔,解决了半山坡群众产业发展难的问题。

彼时的宏丰村,村里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大面积撂荒,如何发展才能富民强民?郭琴开始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启动费尽心思。经过实地考察,与村委会成员经过多方协商,郭琴最终确定了利用河道平川地建设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

为尽快启动建设,郭琴先后10多次到县发改局、农业局等部门汇报沟通、争取项目、寻求支持,凭着一股“事不办成誓不休”的韧劲儿,最终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到村上。随后,郭琴又联系村上能人,以村集体担保借资、能人垫资等方式,筹资30余万元,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难题。

目前,整个园区已完成90个大棚建设,全村146户贫困户先后通过地租入股、扶贫资金配股等形式参与到园区发展中。宏丰村的食用菌产业园也成为市级农业扶贫项目产业园。

为做好宏丰村产业发展的保障,郭琴还牵头将村上仅有的一条通村水泥路由3.5米加固拓宽至6.1米,规划了127户农户的入户道路和院落硬化项目,认定了18户危房改造对象和15户民居改造对象,确定了30.8公里的村组产业路的拓宽和修复工程,力求把项目建设安排到群众的心坎上,做好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

村民是亲人

“郭琴包户的时候,都是挑环境最恶劣、家庭最困难的贫困户,她说要包就要包到山上去,‘第一书记’就得走在前面,带领条件最差的贫困户脱贫,才能更凸显我们工作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到郭琴所包的贫困户,侯期乾很是感慨。

39岁的刘贵平是郭琴生前帮扶的贫困户,他的父母年老多病,家庭生活困难。郭琴到村后,经常看望刘贵平的父母,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不仅帮刘贵平申请了村生态护林员岗位,还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房。

“我去山上巡山时,会在朋友圈发照片,郭书记看到之后会第一时间给我发信息,让我注意安全。还告诉我,要时刻关注手机信号,没有信号的地方不能去。”刘贵平说。

郭琴生前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刘贵平找到了保险业务员的工作,并在朋友圈帮他宣传,亲自教他如何跑业务。“经常到我家看我爸我妈,不嫌我家脏,比我姐跟我爸妈都亲。”

如今的刘贵平,已经重拾了信心,有了盼头和愿望。他准备跟村上申请一个食用菌大棚,学着种植和管理,把日子一天天过得好起来。

“她对贫困户的关心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一到冬天我们这里会烧炕取暖,她还会打电话给贫困户,让他们晚上把门留个缝,以防发生危险。”侯期乾说。

程章文和陈永兰是郭琴包扶的5户贫困户之一,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半山腰,步行往返需要两三个小时,这还是郭琴所包贫困户中离山下最近的一家。陈永兰腿部有残疾,程章文患有心脏病,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他们,儿女都不在跟前,自己又没有劳动能力,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郭琴了解到两位老人的情况之后,第一时间帮他们申请办理了低保,平时一有空就去看望他们。

“郭书记包扶了我们之后,经常来给我们讲政策,比我们的儿女都好,女儿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可郭书记一个月就来看我们好几次,每次来都问我们身体咋样。问家里有啥困难给帮忙解决。”63岁的程章文一直念叨着郭琴的好。

以前他们老两口没有收入,只能吃些自己种的玉米,自从享受低保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后,生活有了改善。老人不停地说,他有啥困难都会给郭书记打电话,郭书记态度好得很,一点儿都不烦,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和郭书记的帮扶,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出事那天,郭琴身上还带着从县残联给贫困户曾学红代办的残疾证。出殡前的夜里,宏丰村百余名群众自发到村委要求到县殡仪馆为郭书记送行。

44岁的郭琴,在宏丰村待了近4年,常年奔波在危险的山路上,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用个人的辛苦换取了贫困群众的幸福。

宏丰村的群众说,郭琴是宏丰村群众很信任的“第一书记”,办事实实在在,待群众如亲人,人缘好;回龙镇镇领导说,郭琴爱学习、责任心强,是干部的榜样,即使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也从没有一句怨言;郭琴的亲人们说,郭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她的兄弟姐妹们将在扶贫道路上完成她未完成的事业。

猜你喜欢

食用菌第一书记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有的病倒“文字堆”,有的陷进“项目堆” 第一书记怎么避免“能力尴尬”
驻村第一书记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