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访谈:中考改革正当时

2018-05-09张秀红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目中考素质

张秀红

郑富芝

教育部部长助理

《教育》:请您谈一谈中考改革的重点在哪里?目标是什么?

郑富芝:中考既要强调统一,又要突出因地制宜。重点集中两个方面:一是要在改革的价值导向上坚持素质教育。初中,我们不主张过度地选拔和竞争,关键还是把每个孩子的基础打好。国家的基本教学要求必须要达到,在此前提下,各地可以有一些特色。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整个录取环节,权重、比例可以有所区别,但一定要符合这个方向。如果还是看分数,改革就没有意义了。从目前设计来看,中考是“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合”是作为一个依据,是硬性要求。当然各地要选择部分地市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关于中考改革,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表。是否马上参加综合改革试点,由各地自行决定。已经和将要参加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也是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探索新的招生录取模式,现在的初中在校生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模式。也就是到2020年,我国中考将基本结束唯分数论的局面,形成“分数+素质评价”的模式。

中高考改革將在我国全面启动。期待这新一轮改革,能给基础教育带来新局面。

《教育》:在评价内容上,需要完善哪些内容?

郑富芝:各地初步建立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比如山东潍坊,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高中招生录取中其权重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相同,湖南长沙按照学业成绩等第、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政策性加分、语数外成绩的顺序甄别。

这次改革就是在各地已经形成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汪明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员

《教育》:中考改革要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汪明:基于中考的现实问题与挑战,立足于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中考改革要着力解决招生唯分录取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中考的招生录取只看考试成绩不看其他。这种导向,明显不利于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高中招生录取唯分数问题,势必要求在招生录取时除了重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还要引入其他评价内容。这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育》:中考改革后与以往考试有何不同?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汪明:中考的考试内容偏重机械记忆、重复训练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由此导致学生备考时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多、需要重复做的习题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备考压力。推进考试内容科学化,必须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重复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考查。

推进考试内容科学化,需要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比如,加强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等。落实这些保障措施,加强中考的基础能力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实践摸索的过程,需要各地为之付出努力。

《教育》:中考改革对于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汪明:近年来中考招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违规跨区域招生,擅自提前招生等行为,对中考招生秩序造成很大破坏,也损害了教育公平。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各地特别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加大监管力度,为学校的公平竞争、为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取消中考加分,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汪明:中考加分项目过多。一些加分项目明显不合理,也引发了来自公平方面的质疑。《指导意见》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指导意见》还专门提出,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为了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中考存在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通过改革化解矛盾和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考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对于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则需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刘建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教育》:中考改革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刘建达:此次中考改革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的视角对每个学生在初中的成长历程进行写实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突出表现,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

《教育》:如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让综合素质评价发挥作用?

刘建达: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学校和教师撰写评语、公示审核确认、形成档案材料,5个程序前后连贯,环节清晰,具有规范、严谨、递进的特点,操作性强,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综合素质评价从多维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强调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和突出表现,特别是体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事实。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原来单一的成绩考查转向丰富的能力考查,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党团活动等情况,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及实践体验等成长轨迹。既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又反映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不只看课内的学习成绩,还要看课外学习的表现;不只看校内表现,还看社会实践。

《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

劉建达:考试成绩有局限性,它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而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分析,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将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及其对中学教育的桎梏,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高中学校选拔模式的改变。而高中学校的多元综合选才模式又反过来引导初中学校的全面育人,这种良性的循环反复,必将对人才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当然,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考虑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城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去研究院,也可以去福利院、养老院等;农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参加生产劳动、亲近大自然。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积极主动地发展。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如何处理“全科开考”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熊丙奇:“全科开考”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不考不教,不教不学”的现状,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按国家课程规定,开足开齐所有课程,不再把科目分为“主科”“副科”。有人担心,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其实,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合格考试,这是基本的义务教育要求。

而学生自选科目,则和高考6选3接轨。与高考6选3可自由文理搭配不同的是,中考自选科目不能全选文科科目,或者全选理科科目,这和义务教育的要求是吻合的,即要求学生在共性发展上实现个性发展。更重要的是,中考允许学生自选科目,可促使学校平等重视所有课程,以前被边缘、漠视的一些科目,因为学生自选作为中考科目,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这些科目的师资建设与课程建设。

《教育》:中考改革的亮点是什么?如何避免改革流于形式?

熊丙奇:我国从1987年开始提出“素质教育”概念,但从幼儿园到高中,基础教育却始终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不考的科目与教育内容被边缘化,要考的科目则被应试化,这和中高考制度密切相关。这次的中考改革,让素质教育不再只停留在文件上。

改革的亮点:一是初中自主办学,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办学才不会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才会更具个性,学校给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才会在中考招生中有更大的价值。否则,所有学生的综合评价都差不多,综合素质评价就可能变成“鸡肋”。二是高中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力度、能否在自主招生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科目中考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高考“新科目”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放松一点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