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一语文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

2018-05-09于宣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题语文方法

于宣梅

摘 要:本课题主要是对培养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质疑能力的方法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该课题针对初一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质疑氛围缺乏,质疑能力差等现实问题,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主要就初一學生语文学习质疑能力的基本现状、兴趣培养、方法指导和评价激励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最终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培养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质疑能力的有效方法:营造学生语文质疑氛围,教给学生语文质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质疑训练,对学生进行语文质疑评价。该课题的研究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通过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力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快乐还给学生。关键词:质疑能力;培养方法《初一语文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是2014年10月27日由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审批立项的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小课题(课题编号:15HYZX21)。该课题针对初一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质疑氛围缺乏,质疑能力差等现实问题,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认真整合和积极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旨在探索如何培养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方法,并最终形成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模式。课题开展研究以来,在教研室和教科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行顺利,基本实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1 课题的提出1.1 时代背景《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把提问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改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数十年,从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到一问到底的“满堂问”形式上有了很大改观,课堂气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热烈,但实质还是没变。任凭教师口沫飞溅,任凭学生反应如何强烈,“传授”与“承受”的师生关系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体性遭到冷落,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讲堂。提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正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革新,它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能从根本上改变师生之间的“讲听”关系。允许并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解惑”职责。同时也使学生从配角转变为课堂的主角,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和学校“学本课堂”建设的实施,本人通过对初一语文教学的实际考察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初中学生质疑能力的真实现状,是那么的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一语文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的课题。我们决定从初一抓起,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质疑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质疑能力,进而推广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力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快乐还给学生。1.2 现实基础参与此课题的教师,均是我校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大部分是市教学能手和是优质课获得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及研究水平,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进行此课题的研究。研究人员都曾经独立承担校级以上级别级立项课题,并且以较高的水平结题,在科学研究上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作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段,可以从教学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使得课题的研究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对课题研究能够深入开展并最终取得实效能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我校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具有一定贮备的图书资料库。课题组成员可以随时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有关理论资料。1.3 课题研究现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因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从阅读近几年来研究者发表的有关“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的文献来看,对这方面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起步,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怎样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技能,怎样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等方面,在论述培养方法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国内研究者有这样一个特点:理论多,实践少。理论与实际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理论研究的再好,可能只能渗透到教师的观念中,要转化课堂现实的力量,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学生质疑能力仍没有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国外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就与中国不一样,他们从课堂内部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质的研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近年来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确实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方法进行了阐述,但在如何具体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方面却只有几位进行了论述,并且也很简单。如果我们能做一些有益探索,如怎样使用质疑表来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的行动研究,真正通过研究总结出使用质疑表在训练学生质疑能力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许比那些空头的理论,更能转化课堂现实的效果。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学本”精致化课堂建设为课题的运作契机,在“以学生学习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从而善于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解决初一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材知识和教师讲解,缺乏质疑意识和方法的问题。1.5 课题研究意义1.5.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质疑能力的养成,是培养学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质疑,是析疑、释疑的先决条件,所以,明王守仁说得好:“盖学不能以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辩,辩即学也,即行也”(《传习录》)。这段精辟见解,很好地揭示了学、问、思、辩、行与质疑之间的关系,即学、问、思、辩、行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质疑这个前提。通过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批判,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在质疑过程中培养优秀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1.5.2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里的“惑”,也就是“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课题研究的设计2.1 课题界定本课题所说的“质疑”,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以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形成一种学生善提问、会提问的氛围。“方法”是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和活动的方式、方法。“初一语文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是指为了培养初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质疑能力,而采用的富有成效的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本课题是以初一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初一语文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并吸收其他级部其他学科的老师为课题组成员,借鉴她们的教学经验,使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推广性。其中初一三班为实验班。2.2 研究目标2.2.1 了解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质疑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 2.2.2 探索出初一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2.3 研究内容2.3.1 初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的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2.3.2 探索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2.4 研究假设假如我们就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学本”精致化课堂建设为课题的运作契机,在“以学生学习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从而善于质疑的能力,就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2.5 理论依据2.5.1 新教育理论“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2.5.2 代认知结构理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5.3 主体性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着个体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差异。当今素质教育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为核心的理念。在初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有利于丰富知识结构,增强语文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弥补备课讲课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意义。2.6 研究的方法2.6.1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出关于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2.6.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质疑能力的现状及影响质疑能力的主要原因。2.6.3 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探索出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3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2014年10月——11月):准备阶段(1)2014年10月:结合本人的教学观察与思考,以及阅读国内外关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文献专著的情况,确定以《初一语文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为研究课题。(2)2014年11月上旬:我们通过采访、座谈等方式,对初一学生语文学习质疑的现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初一语文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的实施方案。(3)2014年11月下旬:召开课题组会议,本人介绍了该课题的重大意义;宣读了课题的实施方案;学习讨论了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思路,落实了研究任务,选定了实验班。第二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5月):具体实施阶段(1)2014年12月:结合调查的现状,我们根据实施计划和方案展开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要求各课题组员老师围绕学生学习质疑能力培养展开课题研究。(2)2015年1-3月:全面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实验的反馈情况及时分析,总结并提出修正意见。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交流研讨,围绕课题进行了:激发学生质疑兴趣的研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研究;进行学生质疑训练的研究;建立学生质疑能力评价机制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改进,不断地反思比较,努力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指导体系。(3)2015年4月,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议,展示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4)2015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研讨,检查课题实施情况,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2015年6月):总结验收阶段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原始材料,总结分析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总结提炼值得推广应用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结题准备工作,以迎接市教科研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验收。(1)课题组成员对实验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总结,并各自写出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形成研究论文。(2)集体研讨,由主持人执笔写出实验研究报告。(3)主持人写出自我鉴定。4 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成果一: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们在实验班发放了36份问卷,收回36份。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的质疑现状不容乐观:(1)学生缺乏质疑习惯在“预习课文时有疑问会记下来请教”的只有11﹪;对“老师布置的‘根据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业独立完成”的是36﹪;在老师要求质疑时不参与和不主动参与的占72﹪。(2)学生不敢质疑在“小组讨论中敢大胆质疑”的学生只占25﹪;“怕遭到同学耻笑”而不愿质疑不敢质疑的占47﹪。(3)学生不会质疑在回答“不愿质疑原因” 时,有53﹪的学生选择“不会质疑,无从下手”选项。从调查反馈回来的数据看,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没有质疑氛围不愿质疑是因为“怕遭到同学耻笑”的47﹪;在讨论中不敢和不太敢大胆质疑的占75﹪;这表明学生不愿质疑有心理因素还有缺少激励因素。 (2)不会质疑方法学生不愿质疑的原因选“不会质疑,感到无从下手”的占53﹪,说明学生不会质疑。(3)缺少质疑指导认为老师每课都要求质疑的占22﹪;认为老师经常指导质疑的占33﹪。通过与教师进行座谈也了解到在指导学生质疑方面随意性大,对学生质疑能力缺少培养,虽然喜欢学生问问题,但没想过要教会学生问问题。这些反馈表明制约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是缺乏质疑指导。成果二:初一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针对调查结果,本课题组决定通过创设语文质疑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建立质疑能力评价四个步骤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质疑能力。第一:创设语文质疑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须先从创设质疑氛围开始,有了氛围,才会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质疑氛围的创设,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入手。(1)名言激励,营造氛围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质疑的名言。如: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智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地质学家李四光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利用课堂或课余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并且通过黑板上的“一日一名言”和学生用的“质疑表”录写这些质疑名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让善于质疑成为学习能力强的表现。以此消除学生怕被耻笑的心理,激发学生的质疑积极性。(2)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意改变课堂角色,把学习的主体真正还原给学生。因此,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必须从创设民主的课堂入手。课堂上教师态度和蔼,做到师生平等交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足的空间,给予学生寻找问题的时间,不能把一堂课安排得太紧。只有给学生创造和谐的气氛,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放开去想,去问。老师要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采用启发式教学,巧妙布置问题情景,精心设计问题思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相机引导问题展开,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落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谐民主的课堂,要求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在教学中以学习者的身份和学生一道质疑,以平等的身份带领学生一道前进。(3)赏识激励每一位学生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人的一生,归结到底,都是在追求赏识和尊重。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离不开对学生的赏识激励。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初始阶段,很多学生不敢提问,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引来同学的嘲笑。所以,课堂上,当有学生主动提问时,我们会在学生提完问题后,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大力表扬。这样几轮下来,学生的顾虑被打消了,学生开始主动举起了手。对学生的赏识激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而采用赏识激励,应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习惯,这种赏识激励不是违心的,而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认可。可以这样说,赏识激励是培养质疑兴趣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把“要我问”变成“我要问”。第二:教给学生语文质疑的方法首先我们课题组利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了三四十篇国内外与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有关的文献专著进行阅读梳理。(详情请看过程材料《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文献综述》)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我们结合前面做出的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原因分析,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质疑方法的具体指导。(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展开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与文本对照,找出差距,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题目的质疑可以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质疑,如:《失根的兰花》一课,同学们在第一眼看到课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兰花会怎样?为什么要写失根的兰花?也可以在预习完课文之后或是学完整篇课文之后,再次针对题目来质疑,例如学生在预习完课文之后,又对题目进行了质疑。这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就和他们第一眼看到题目时提出的问题不一样了。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并不是写的兰花,而是写旅居异国他乡的人内心感受,为什么作者却用《失根的兰花》作为题目呢?(2)从内容的关键处质疑从内容的关键处质疑是指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词句章节,抓住这些关键的内容质疑问难,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社戏》中写“大家跳下船”,为什么用“跳”而不用“走”?“双喜拔前篙”这里为什么用“拔”而不用“拿”?阿发他们“偷豆”行为如何理解?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解答了这些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力。(4)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社戏》中到写的戏其实并不好看,那豆其实也很普通,为什么“我”却认为“我实在是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知道我大可怀念的是农村孩子的美好友情,而这友情是在看社戏、吃豆过程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就产生了对那夜吃豆、看社戏等事情的深深怀念。从而揭示了课文主题。(5)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6)从写作手法上质疑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從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标题好不好?为什么?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语含双关,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另一方面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引起了“我”对爸爸的思念。“花”在文章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突出爸爸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另一副线是“我”的毕业奠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主要刻画的形象是爸爸。这样定题,使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和插叙顺叙的内容错落有致,思路清晰。作者正是借夹竹桃花来表达自己对爸爸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具有含蓄的美。这样学生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定题方法。另外还有,从语句重复处质疑,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质疑,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质疑的方法不胜枚举,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地渗透、引导与总结,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第三:对学生进行语文质疑训练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研究者有这样一个特点:理论多,实践少,理论与实际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理论研究的再好,可能只能渗透到教师的观念中,要转化成课堂现实的力量,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学生质疑能力仍没有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在如何具体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方面做一些有益探索--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语文学习质疑表”(见过程性材料)来进行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真正通过研究,总结出使用质疑表在训练学生质疑能力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许是该课题研究的最好成果。(1)质疑表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质疑训练,就是要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我们通过“语文学习质疑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的“质疑表”主要分四个质疑角度:语言表达方面质疑,写作手法方面质疑,主题思想方面质疑,其他方面个性化质疑。我们把在方法指导中教给学生的那些具体的质疑方法,作为质疑点分配在这些方面里。a.语言表达方面词语运用、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感情色彩等。b.写作手法方面题目、开头、结尾、结构、选材、顺序、详略等的安排;过渡、对比、象征、埋伏笔、设悬念、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手法的运用。c.主题思想方面写作背景、中心立意、思想感情等。d.其他方面学生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栏里提出。另外,我们还在表格下方设计了“质疑名言”栏,用以激励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表的设计还不是很完善,我们在对质疑角度进行划分时,意见是有分歧的,开始时是从题目拟写、内容形式、写作手法、主题思想四个方面划分的,后来觉得“题目拟写”和其他三项不是一个层次,于是我们采纳了我校语文学科领导刘迎新主任的建议,改成了现在的这四个方面。尤其是“其他”这一栏目的设计,我们觉得很好,可以弥补以上三个栏目不能涵盖的问题,还有学生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化问题,能够激励学生个体探究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2)质疑表的使用这一过程我们得到了教研室邢晓波老师的指导,由原来的六步简化为现在的四步,使操作更合理、更科学、更可行。a.填写质疑在上新课前一天把质疑表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把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疑惑填写在“质疑表”的相应栏里,这样既能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的程度及他们理解课文的难点之处,为教学提供学情依据。填写时间,在开始的阶段我们一般会拿出半节课到一节课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短时间老师不参与不干扰,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学生的质疑形成了习惯,对质疑掌握了方法,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时,就不在安排课上时间,而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或早晚自习课时完成。b.小组梳理在上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个组员的质疑问题,把本组内的共性问题梳理归类在小组学习“质疑表”上,标记上“△”。这些共性的问题往往就是课文重点。同时对组员的质疑问题进行初步释疑,把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填在小组学习“质疑表”里,标记上“?”。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就是课文的难点所在。这一环节的安排,如果提前给了专门预习课就在预习课上进行,如果不安排就让小组长负责在课余或早晚自习时进行,有时也放在课堂学习时,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学生组内梳理。这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进行灵活安排。c.教师汇总这一环节是教师根据小组梳理后交上来的“小组质疑表”,进行汇总、筛选,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从疑难问题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确定课堂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分两种情形进行:如果上新课前有自习课,可以在学生充分质疑、讨论后小组长把小组学习质疑表教给老师,老师根据这些质疑表进行备课,形成导学案,确定问题出示的方式和时机。如果上新课前没有自习课,那这个环节就放在课堂上进行,课前拿出五分钟分钟左右讨论汇总,然后组长起来交流,教师围绕这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第二种情况对教师要求很高,因为学生的问题难免在你的预设之外,所以教师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不被学生问倒。这个环节能够让“质疑表”发挥最大作用,既能让学生训练质疑能力,又能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提高质疑能力,还能让教师把握学生想学的内容,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体现“学本”课堂的理念。d.课堂释疑根据质疑汇总情况,教师把共性的问题和难点问题确定为课堂学习的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课堂学习,进行释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本着多鼓励多表扬的原则,以此让多数学生感受到质疑的成就感,爱上质疑,使质疑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在激励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对学生提出的肤浅、偏颇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逐渐让学生会质疑,切实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另外,学生会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的加深、思维的发展,而产生新的疑问。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或学习结束时,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的新发现或新问题填写在“质疑表”里,标记上“☆”。这样既能对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第四:对学生进行语文质疑评价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质疑积极性,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疑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激励机制。我们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前质疑和课中质疑情况进行了评价。(1)课前质疑情况是老师评价,老师对学生填写的质疑表进行评价,分A、B、C三类进行评价:A类是优秀,B类是良好,C类是较差。分别按3、2、1分计算。(2)课中质疑情况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质疑表以外的新问题,主要由学生评价,而且只评价质疑次数,因为质疑质量不好量化,所以目前这方面只看次数,这样评价起来容易,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没有顾虑大胆质疑,学生质疑一次新问题按1分计算。我们设计了“语文学习质疑评价表”(见过程性材料),由语文课代表填写,老师定期汇总。一般是一个周进行一次汇总,教师要在课前把评价过的“学习质疑表”交给课代表,课代表结合课堂学习中及时完成此表格的填写工作。统计工作在一周学习结束后,小组长要及时统计完毕并交给老师,老师确认后确定该周的“质疑之星”和“质疑明星小组”,个体得分的前九名将被评为“质疑之星”,小组得分的前三名将被评为“质疑明星小组”,并在备注一栏填写好,在周一上课时予以公布表扬,并及时总结一周内学生质疑情况,包括质疑中的优缺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时做好质疑指导工作。然后教师把学生每个周的质疑情况再汇总在一张总表上“学生质疑评价汇总表”(见过程性材料),以备学期末评价出学期的“质疑之星”和“质疑明星小组”,这次要进行物质奖励,奖品一般是学习用品,也可以奖励优秀书刊。适时恰当地对学生的语文质疑情况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建立质疑评价激励机制,就能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5 课题研究的反思5.1 研究结论(1)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质疑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了浓厚的质疑兴趣及氛围,学生的质疑数量及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通过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开始敢于质疑,而且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深入探究,大胆质疑,使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之后,我们的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思辨。我们知道,学生已经有好的质疑习惯,喜欢上了质疑,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经过努力,实验班上学期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引起了级部领导的重视,开始在本级部推广,也逐渐在全校产生了影响。从以下的对比图中,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不断提高,也充分说明培养质疑能力与提高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密切,从而支持和验证了培养质疑能力是必要的、可行的。(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们在不断自我反思中,更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完善,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尝试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效果。课题组的五位老师中有三人成为校级的学本课堂立标人;本人和姜春玲老师在“学本课堂教学”片区交流会上出示了公开课;本人和潘淑英老师的“课堂教学资源”被推荐到了省级课程资源;姜春玲老师的“课件制作”也进入省级的比赛;本人还在不同期刊上发表了3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5.2 研究问题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教师要发挥主导,有效把控:(1)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乱。”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草率收兵,流于形式走过场。(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差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作些思维方面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应该注意的。5.3 研究打算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争取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为更多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高和发展。参考文献[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2]陈海燕.论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J].教育探索,2005.07.[3]赖敏.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传承,2007.07.[4]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5]蒋正飞.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6]周小凤.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广西教育,2007年17.[7]雷开容.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8]李淑梅.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提出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06.06.[9]习辉.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物理教学探,2009.01.[10]王文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11]陈联旺.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09.06.

猜你喜欢

课题语文方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可能是方法不对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