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老板的川藏线

2018-05-09裘山山

意林 2018年9期
关键词:万重山理塘川藏线

裘山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腰上,我们停车小憩。路边有几家小店,一个开店的女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坐,我说我们不吃饭。她说没关系,进来坐坐嘛,样子很诚恳。她男人也放下手上的活儿请我们进去坐,还给我们泡茶。

门口的招牌上写着:大河边雪鱼店。我奇怪为什么不叫大青山雪魚店,更贴切啊。女店主指着房后说,那里有条河,河里有鱼。当地人叫雪鱼。我听她说四川话,就问她四川哪里人,她说绵阳的。我知道在西藏打工和开店的四川人很多,但还是奇怪她为什么选择这么个地方。海拔那么高,那么偏,连棵树都没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她笑笑说,我爸爸原来是这儿的养路工人,在这儿干了几十年,我从小就在这儿。

我明白了,又想,凡在川藏线生存的,总归会有些与众不同的命运。怪不得她的肤色看上去比她丈夫还要黝黑,她有老底子。

女老板告诉我,她父亲早年在261道班工作,她因此在道班长大。8岁时父亲送她回家读书,但是“我读书不得行,成绩不好”,于是辍学回家。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结婚后她就和丈夫一起进藏了,因为从小熟悉这儿,就在这儿开起了饭店,一晃已经9年了。

我想她大概没意识到,她来这里,是命运在召唤,是川藏线在召唤。她父亲养路,以路为生,她开店,也是以路为生。川藏线养育了他们,他们也服务于川藏线,他们与川藏线唇齿相依。

我问她生意怎么样,她说还可以,主要是招揽过往的司机,也有从理塘专门跑来吃饭的,每天的营业额有几百。

“就是没电,天一黑只能点蜡烛,所以我们关门很早。关门早也是为了安全,少赔就等于多赚嘛。”女老板颇有见地地说。

我问没有电你们烧什么,她说烧气,理塘有。雇一辆车30块钱,可以把气罐、肉菜,还有调料等一起拉过来。一个月拉个一两回就可以了,这里距理塘18公里。

我又问打电话怎么办,因为我注意到手机没信号。她说到理塘去打。开个摩托车跑到山顶上去打,山顶上有信号。

我一想觉得怪有意思,这大概是川藏线特有的景色了,开个摩托车到山顶,站在那儿冲着万重山跟万重山之外的人说话。四周冥无人声,连鸟叫声、风声都没有。世界独有。

现在晓得读书重要了,所以我要让我的儿子上大学,她说。

你儿子多大了?我问。

上一年级了,在绵阳,和我父母在一起。

你多长时间回去看他一次?

两三年吧。

过春节都不回去?

不回去,太花钱了。

你们要在这里干一辈子吗?

不,钱挣得差不多了就回去。

挣多少算差不多啊?

10万吧,以后好供儿子上大学。她答得很明确。

不知怎么的,她的这个理想让我感动,让我对她心生敬意。上车前我对女老板说,我给你照张相吧。她很大方地说好啊,马上理理衣服,站在了自己的小店前,还面带微笑。照完了,她就和我们挥手告别,也没说把照片寄给我之类的话,似乎很明白这些家伙一离开这儿就不会再想起这儿了。

我跟她挥手告别,我可以想象,等她老了,回到故乡,她向人们诉说最多的,一定是川藏线,一定是关于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这是进入她生命的路,是她的川藏线。

(司志政摘自《行走高原》 台海出版社 图/点点)

猜你喜欢

万重山理塘川藏线
理塘札记
你的千条水我的万重山
本期面孔
从“丁真走红”谈脱贫攻坚新路径
追梦皖南川藏线
一题可破万重山——谈向量问题处理之“道”
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骑共享单车 穿越四千里川藏线
诃护诗心 诃护精神
川藏线交通事故伤急救中心运作情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