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普京烙印

2018-05-09

海外星云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交普京总统

这些年的俄罗斯,打上了深刻的普京烙印

自1999年年底接任俄罗斯总统职务以来,普京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努力摆脱苏联解体之后的各种不利影响,通过不断地强化自己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作为,维护并巩固了自身的大国地位。从2000-2008年两任总统任期,2008-2012年的总理任期,2012年至今再度出任总统,21世纪的俄罗斯,也打上了深刻的普京烙印。

政治改革

1999年12月30日,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互联网发表了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全面总结了俄罗斯的局势、吸取的教训、未来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思想。一天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普京担任代总统,由此,俄罗斯开启了普京时代,这篇《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也被认为是普京政治新思想阐述。在文中,普京提出了俄罗斯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国家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结构合理化、完善联邦制关系、反对腐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等等。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从2000年3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普京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针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政权信任危机、中央对地方管控薄弱等问题,普京改革了联邦制,通过设立联邦区,实行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制度,改革联邦委员会,建立了垂直的国家权力体系,全面加强了俄罗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也为其他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改革联邦制的同时,普京也对俄罗斯联邦会议和国家杜马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对选举制度进行了变革,同时为了促进司法公正、反对腐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修订新的法律,提高法官地位,确立新的程序法,促进了司法独立,反腐败运动的推进和“高薪养廉”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治运转局面。

此外,普京还祭出重拳,对干政寡头进行打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转型初期的私有化过程中,一些通过掠夺国有资产和社会财富的原苏联精英阶层分子形成寡头集团,这个不仅操控经济,而且干涉政治。普京上任以后,对这些操控媒体、干涉选举、干预政府决策的寡头集团进行了打击,2000年5月起,包括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寡头纷纷落网,寡头干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也改善了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环境。

自2004年第二个总统任期以来,普京进一步改革了联邦制、政党制,进一步展开了议会、司法和行政改革,而且重点推进了反腐败的治理。2006年俄罗斯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腐清洗行动”,2007年出台了反腐败标准计划,一系列措施的展开,彰显了普京反腐败的治理决心。

2008年俄罗斯进入了梅德韦杰夫时代,普京转任总理职务。“梅普组合”时期,俄罗斯的政策得到了延续,之前的改革措施也在持续进行。到2012年普京再度出任总统,普京重点推进俄罗斯国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公民社会建设,进行人事调整和部門重构,不断改善俄罗斯国内政治局面。

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在普京的带领下,致力于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也得益于世界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局面,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2000年到2008年,俄罗斯经济高速增长,2006年其经济总量恢复到了1990年时的水平,全面摆脱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在这几年里,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7%,远超世界年均增长4.6%的水平。200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二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居世界第六位,由此俄罗斯也逐步恢复了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

但是,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遭到了重创。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明显,经济和外贸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受到沉重打击。200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约8.5%。普京当年在总结经济形势时表示:“2009年是最为艰难的一年!虽然1998年国家经济也很困难,但当时的危机毕竟是地区性的”“但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根本没有稳定的港湾。”遭受重创深刻体现了俄罗斯经济的脆弱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2012年普京再度出任总统,也就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政策主张。在《关于我们的经济任务》中称,普京提出,俄罗斯致力于实现“新经济”发展,这新经济具有四大要点,包括多元化经济、有效率的具有高生产率和低能耗的经济、不断实现技术更新的经济、小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要在整个经济中不少于50%等。

然而,2014年因为与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争端受到西方制裁以及随后出现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经济形势开始面临普京执政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增长与稳定的双重挑战。2015年俄罗斯面临了自2009年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局面。直到2016年下半年,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态势才双双有所改观,出现了转机的迹象。2017年,俄罗斯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全面转好,经济增长约1.6%,从而走出了前两年的短暂衰退。

纵观十余年的俄罗斯经济,有高速增长,也曾陷入经济衰退,结构单一、稳定性不强,受政治与外交因素影响严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颇多曲折。

外交策略

在苏联解体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外交政策并没有非常明晰的定位。普京上台以后,坚持俄罗斯的大国定位,在国际社会的利益界定中,俄罗斯坚持的是战略进攻性外交,是以一种高姿态,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

2000年6月28日,俄罗斯推出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阐明了其基本对外政策。2008年7月和2013年2月,俄罗斯对这份对外政策构想进行了两次更新,通过对这份构想,可以一窥俄罗斯的外交策略。

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2000年版本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明确指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符合国家安全利益,重点是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俄罗斯致力于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加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就是该外交方向的重要体现。但这一优先方向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西方对独联体国家的渗透以及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发生的战争争端,也使得俄罗斯在这一方向上政策有所改变。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在普京上台初期,发展与欧洲和美国的关系也是外交重点。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为俄罗斯提供了改善同美国关系的契机。9·11事件发生后,普京立即致电美国总统对恐怖袭击表示谴责,对遇难民众表示哀悼,对美国的反恐行动表示支持。借助于反恐行动的合作,美俄关系迅速升温。但是,随着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亲西方势力的上台,以及北约东扩、欧盟东扩等,俄罗斯对西方的政策开始逐渐变得强硬。尤其是在格鲁吉亚战争、乌克兰危机以及美国欲在中东欧部署反导弹防御系统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急剧下滑。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通俄门”成为美国国内党派斗争的武器,俄美关系也因此跌至冰点。

在与西方不断发生龃龉的同时,俄罗斯也积极开拓其他地区和组织的外交,稳住其外交局面。在亚太地区,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不断改善。同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组织也成为俄罗斯全面拓展的外交亮点。

深刻的普京烙印

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最具影响力无疑是担任了14年总统和四年总理的普京。这18年的俄罗斯,也刻画了强烈的普京印记。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措施以及不断调整变化的外交策略,俄罗斯在普京的治下持续发展,维护和巩固了其世界大國的地位。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普京作风强硬,一贯以硬汉形象示人,显得非常不近人情,而且他治下的俄罗斯,也与很多国家龃龉不断,分歧巨大。但是不得不说,普京的强硬,其最终目的还是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维护俄罗斯在世界中的大国地位。不管是在政治、军事、外交,还是各个方面,普京治下的俄罗斯都果断出手,为了自身核心利益而果决应对。从这一点来说,普京个人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就目前来说,俄罗斯还在遭受西方国家的制裁,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毫无疑问,普京在这18年里已经将俄罗斯带到了世界前沿的位置。而正处于世界舞台中央的俄罗斯,也深深地刻上了普京的烙印。

(本刊综合整理)

(编辑/陈胜东)

猜你喜欢

外交普京总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狙击手普京”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总统害羞了
普京与秋田犬
雨中普京(华赛银奖)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在帕劳见证总统就职
总统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