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沙水电站花石崖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2018-05-09华,波,

四川水力发电 2018年2期
关键词:石崖残积土堆积体

赵 明 华, 朱 信 波, 赵 雄

(1.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0)

1 概 述

花石崖危岩体分布于金沙水电站坝址上游0.9~1.5 km处的右岸崖顶,地形为一条大冲沟,山坡陡峻,沟谷切割较深。基岩为大荞地组含煤地层,岩性以含炭粉砂质泥岩等软质岩为主,与中粗粒岩屑砂岩等硬质岩交互分布,表现为逆向坡。

该危岩体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分区属稳定性较差区,主要遭受外围地区强震和场地附近中强地震的影响,历史上的地震对工程区的最大影响烈度为Ⅵ度;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50 a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为120 cm/s2(0.122 g)。

2 危岩体具有的特征及分区

(1)危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该危岩体位于花石崖冲沟顶部近山脊陡崖处,高差近200 m,顺江长230 m;边坡陡峻,局部近直立或崩塌形成负地形;危岩体范围内基岩大多裸露,东侧坡顶有厚3~5 m的残积土。坡顶缓坡发育13条裂缝(图1),呈锯齿状延伸,走向大多与危岩体边坡走向呈大角度相交,其中东侧裂缝多呈小角度斜交。

图1 危岩体坡顶裂缝分布与稳定性分区图

危岩体后缘以裂缝为界,前缘以坡下第一层含炭粉砂质泥岩为底界,平面上呈沿坡走向的长条状,东西长约230 m、南北宽15~35 m,面积约4 500 m2,高度为14~34 m,估算总体积约10×104m3。危岩体物质以中粗粒岩屑砂岩为主,局部为残积土和崩塌堆积物。

(2)危岩体分区。

危岩体按规模及稳定性特征分为7个区(包括两个亚区),如图1所示。

Ⅰ1、Ⅱ、Ⅲ1区规模较大,方量分别为6.5万m3、1.6万m3和0.6万m3,整体稳定性较好,前缘较差; Ⅰ2、Ⅲ2、Ⅳ区方量分别为0.5万m3、0.2万m3和0.2万m3,稳定性很差;Ⅴ区方量为0.4万m3,整体稳定性较好,表部较差。

3 危岩体失稳原因及破坏模式分析

花石崖危岩体岩性以软质岩为主,与硬质岩交互分布;边坡高陡,坡面表部岩体卸荷较强,坡顶陡倾角裂隙发育,多张开。

软质岩易风化崩解,剥落后形成岩腔,致使其上部临空岩体重心向外侧偏移,加上陡倾角裂隙切割,地表水入渗,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崩塌失稳物并堆积于下部缓坡上;另外,挖煤采空导致坡顶岩体变形,加剧了危岩体的崩塌破坏进程,从而使坡面岩体不断产生崩塌,导致坡面不断后退。

笔者对危岩体分布区的地形、地质构造、变形特征等进行分析得知:花石崖危岩体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崩塌(图2)。其崩塌形式可以分为倾倒崩塌和自由坠落两种。另外也存在残积土塌滑。

图2 花石崖危岩体主要失稳模式示意图

(1)倾倒崩塌。

由于坡面陡峻、岩石软硬相间,软弱岩石易风化崩解剥落,随着其下部软弱基座被掏蚀、岩腔不断扩大,上部岩体重心逐渐外倾,最终向坡外发生转动而产生倾倒崩塌,其中尤以Ⅰ区比较典型(图3)。

图3 Ⅰ区地质模型图

(2)残积土塌滑。

由于边坡较陡,残积土结构较松散,在降雨等因素影响下,其自身稳定性变差,土体产生顺坡向塌滑,花石崖危岩体Ⅱ区即为此类破坏模式(图4),坡顶有厚3~5 m的残积土,加上其边坡较陡,时有小规模土体塌滑发生。

图4 Ⅱ区地质模型图

(3)自由坠落崩塌。

由于边坡陡峻,岩体表部卸荷强烈、裂隙发育,受降雨等其它外力因素影响,沿张开裂隙产生自由落体式的崩落。此类破坏方式在整个危岩体边坡都有可能发生,但其规模小,呈零星的块石坠落形式,其中尤以Ⅲ区比较典型(图5)。由于边坡后缘裂隙宽张,其下坡形呈倒坡,易发生此类破坏。

图5 Ⅲ区地质模型图

4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稳定性宏观分析。

花石崖危岩体总体积约为10万m3,岩层平缓,为逆向坡;裂隙发育,但多延伸不长且以与边坡走向呈大角度相交的NNW、NE组陡倾角裂隙为主,缓倾角裂隙不发育,未发现长大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坡顶裂缝多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底部较软岩风化剥落较缓慢;近30 a来未发生较大规模的崩塌,仅以小规模崩塌为主。由此可见,危岩体不具备整体或大规模失稳的地质条件,整体稳定性较好,破坏模式为小规模解体崩塌。

(2)稳定性计算分析。

①计算工况及计算剖面。

为对花石崖危岩体进行安全评估,笔者研究计算并分析了危岩体所处的3种工况(表1)。

表1 危岩体边坡计算工况表

计算剖面根据各分区的失稳模式图选定(图5)。

②计算选用的力学参数。

计算涉及的岩石材料主要包括:碎石夹土、泥质粉砂岩夹含炭泥质粉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等。

依据相关的地勘资料及力学试验成果以及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计算所采用的各地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③计算结果及稳定性评价。

表2 花石崖危岩体边坡岩(石)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表

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考虑到危岩体Ⅰ区、Ⅱ区和Ⅲ区的破坏模式,计算得到的各剖面稳定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危岩体边坡典型剖面各工况稳定安全系数统计表

根据刚体极限平衡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得知,各区剖面在各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Ⅰ区在短暂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较低,在地震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刚刚满足规范要求,安全储备亦很低;由于岩体的劣化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Ⅰ区需要进行加固,以提高其长效安全性。

5 花石崖危岩体对金沙水电站的影响

危岩体崩塌后其将进入下方的冲沟中,沟道两侧的山脊能够很好地约束崩塌块石的运动方向;加之堆积体沟道坡度相对较缓、坡面较长(图3),能对运动的块石起缓冲消能的作用,崩塌体在运动过程中会逐渐崩解、减速,崩塌体直接入江的方量有限,因而造成崩塌堵江或产生巨大涌浪的可能性亦不大,只有少量的块石顺坡翻滚飞溅入江。另外,危岩体距金沙水电站坝址区较远(0.9~1.5 km)且与坝址区之间金沙江河道由SE转为NE向,危岩体失稳崩塌对电站工程的直接影响不大。

但是,花石崖危岩体及其下方冲沟两侧的边坡不断崩塌,崩塌物质顺沟堆积,大部分会运动到堆积体后缘,将对其形成加载而影响到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

6 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根据花石崖危岩体的成因、破坏模式、稳定性及其对电站工程的危害性,地质人员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理。

治理措施有两种方案:一是对危岩体边坡采取削坡、喷锚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该方案为较为彻底的治理方案;二是在其下方冲沟内修建落石槽、拦石墙等被动防护措施。无论采取何种方案进行治理,都应加强变形监测,以便在出现不利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

7 结 语

(1)研究结果表明:危岩体不具备整体或大规模失稳的地质条件,整体稳定性较好,破坏模式主要为小规模解体崩塌,造成堵江或产生巨大涌浪的可能性不大。但危岩体不断崩塌,且崩塌物质大部分会运动到花石崖崩塌堆积体后缘对其形成加载,进而影响到堆积体的稳定性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危岩体进行治理。

(2)根据刚体极限平衡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各区剖面在各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但I区在短暂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较低,在地震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刚刚满足规范要求,安全储备亦很低;由于岩体的劣化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I区需要进行加固,以提高其长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水利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S].

[2]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S].

[3] 张倬元,王士天,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4] 王 卫,李天斌,王兰生.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高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5):527-530.

[5] 黄润秋,许 模,陈剑平,等.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石崖残积土堆积体
非洲科特迪瓦残积土特征研究
红星照耀小石崖
煤矸石粉掺量对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压性能研究
通城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安全性对比研究
某高速公路古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后退式注浆技术在隧道突涌堆积体加固处治中的应用
石崖茶:千年古茶成“富矿”
浅谈溪河夜钓鲇鱼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泥石流堆积体中的应用研究
石崖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