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成都市二环高架下部空间利用分析

2018-05-09游建胜

四川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立交桥高架桥高架

姚 瑶, 李 晓,2, 游建胜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7; 3.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福州 35000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城市人口剧增,汽车保有量大增,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存在,普通的地面二维交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快速的发展,各大城市大力发展立体交通,如高架路、立交桥等,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1]。高架桥是近几十年城市发展的产物,有别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道路桥梁。高架桥在城市中的出现,从城市交通角度来看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现状,但从城市形象角度来看高架桥改变了城市原来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空间的分割。其巨大的体量、较高的桥墩、单一的色彩与形式,置身于丰富多彩、形色各异的城市建筑景观中,十分容易显得突兀、沉静,与原有城市景观不协调。高架桥体型巨大、桥墩高度较高,随之也派生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在有些城市中由于缺乏规划、管理不善,高架桥下部空间已经成为一种容易被忽视、被遗弃城市公共空间[2]。随着社会认识的深入,人们意识到高架桥下部空间不仅是桥梁的附属空间,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对高架桥下部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分。

1 高架桥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高架桥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图1、表1)。

(a)单柱式

(b)中央双柱式

(c)两侧双柱式

(d)多柱式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空间特征利用现状单柱式主要成T型,桥面宽度一般较窄,桥下空间也相对较小主要为道路交通和绿化,分布有供电设施用房中央双柱式桥下有两根桥墩支持桥身,两个桥墩之间距离较近,桥面一般比中央单柱式宽,桥下空间也较中央单柱式大主要为道路交通和绿化,供电设施用房两侧双柱式桥下也是有两个桥墩支持桥身,但两桥墩之间距离较大,中间一般会有机动车行车道。其桥面宽度较宽,下部空间很大,有较大利用空间主要为道路交通,绿化多柱式有两个及以上高架桥平行经过或有多个桥墩支持桥身,桥面宽度较大,桥下空间也十分可观主要为道路交通和绿化,设施用房

按照高架形式高架桥主要分为节点型空间和带型空间。带型空间主要指高架路下部的空间,该空间主要呈现连续线性的特征,其空间面积较小,其空间围合感较弱,受城市环境影响较大;节点型空间主要出现在立交桥下。在城市中,立交桥是城市交通重要的交汇点与分散点,一般修建有多条复杂迂回的匝道,由于多条道路与匝道的所围合的空间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围合感较强,在空间上更倾向于点状分布。

2 成都市二环高架下部空间利用现状

成都市二环高架始建于2012年3月,在原有二环路的基础上,整体架高修建,全长28.3 km。二环高架是在原有城市主要绕城路二环路上建立起来的,其下部空间仍保留有大量的城市道路,道路交通功能在整个二环路高架下部空间都存在且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1 带型空间

从空间类型来看,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大部分被城市主干路占据了,道路的中央设有约3 m宽的中央隔离带,多柱式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还有两侧隔离带。隔离带只进行了简单绿化,地面用绿色草皮铺饰,桥墩用攀援植物爬山虎进行立体绿化。隔离带上功能的设置以市政设施为主,每隔一定距离桥下就会有一个供电设施房,主要为二环高架提供电力。在带型高架下部两侧人行道上许多地方都设有休息座椅,供路人短暂休息停留,大部分座椅的设置都是与路面公交站台和大型购物广场相结合。从前面可以总结出带型空间的利用最主要为交通道路类和绿化类,同时有一定市政设施类和休闲娱乐类的利用(图2)。

(a)隔离带简单绿化

(b)供电系统设施房

(c)座椅图2 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主要利用形式

2.2 节点型空间

成都市二环节点型高架下部空间利用比带型空间更加丰富多彩,空间功能也更多样(表2)。

2.3 成都市二环高架下部空间利用形式

前面所列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现状可归纳出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形式有以下几类。

表2 成都市二环路节点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现状

(1)道路交通类:在调查的二环高架都存在道路交通的利用,且都是主要的利用方式。

(2)绿化类:在调查的范围内高架桥下部空间都有绿地,在带型空间中主要偏向于简单绿化,在节点型空间多进行复合绿化,绿化景观效果较好,其中绿化效果较好的有刃具立交、双桥子立交、人南立交和永丰立交。

(3)停车场类:成都市二环高架下部空间的停车场利用都集中在节点型空间其中刃具立交、双桥子立交、永丰立交下都有设有非机动车停车位。北星立交、人南立交和营门口立交下既有机动车停车位也有非机动车停车位。人南立交和刃具立交下部空间停车位规模都小于50个,都属于小型停车设施。

(4)市政设施类:在带型空间中市政设施仅有供电设施房,而在节点型空间中市政设施除了供电设施房,还有刃具立交、双桥子立交、人南立交和永丰立交桥下的市政管理用房,刃具立交、双桥子立交、人南立交、永丰立交和营门口立交下都设有公共厕所;在双桥子立交下设有治安管理亭。

(a)北星立交桥下的商店

(b)刃具立交桥下的公共厕所

(c)双桥子立交桥下的治安管理亭

(d)双桥子立交桥下的文艺演出

(e)双桥子立交桥下的流动商贩点

(f)人南立交桥下的商店

(g)人南立交桥下带有装饰的桥墩

(h)永丰立交桥下的广告

(i)营门口立交桥下的市政设施

(j)营门口立交桥下的停车场

(5)休闲娱乐类:此类利用方式在带型空间中主要表现为休息座椅的设置,在节点型空间中主要表现为设置休闲广场和健身区。在双桥子立交、人南立交、永丰立交、营门口立交桥下都有相应休闲娱乐类的功能设置。

(6)商贸经营类:在营门口立交和北星立交下有大量的流动商贩和小商店,同时在双桥子立交、永丰立交下都有大量流动商贩存在。营门口立交下和人南立交下设有茶馆,尤其在人南立交下建有民俗文化经营区,将商业集中规划到桥下空间,形成商业一条街。

(7)广告类:此类利用只有在永丰立交桥下的桥墩上出现过。

3 成都市二环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分析

3.1 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前面文章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也可以得知成都市二环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并不都是十分理想,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架桥下部空间除了必要的交通功能,主要以简单的绿化为主,即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景观设计,也未能进行设计和规划,创造出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如永丰立交桥下部空间较大,且周围环境都较好,却只对空间进行了大片的草地绿化处理。二环路东二段与功博路入口处,桥下紧邻河流且空间较大,而现在连基本的绿化都未得到完善,空间十分浪费(图4)。

(2)有较多的桥下空间处于一种无人管理荒置的状态,未能被利用。如刃具立交下的建设用房,现在都是大门紧闭未进行合理利用(图5)。

图5 刃具立交桥下建筑设施房

(3)有些桥下空间经过设计,但后期管理并未到位;有些设施遭到破坏未能及时得到修复,空间使用率较低未能做到物尽其用。如二环路东二段SM广场附近、二环路北三段莲花广场附近等街边座椅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图6),并未能得到及时修复,影响公共服务设备的使用。

图6 成都市二环路高架下部已损坏的座椅

(4)高架桥下部空间未能融入所在的城市环境,整体协调性差;并且有些地方的设计可达性较差,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公众参与。如二环南三段路边上的座椅虽然有个性的造型外观,但该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行人无法正常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图7)。

图7 街边休息座椅

3.2 造成的原因分析

3.2.1 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存在问题

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方式较单一,通过现场调查分析本文列出以下三点原因。

(1)可利用土地较少。带型高架下部空间多有城市主干路,且有大量进出城内的道路从下部空间穿过与二环路形成十字路口,日交通量十分巨大。受到交通功能的限制,桥下建筑形式多为中央单柱式和中央双柱式,除了城市道路可用作其他功能的用地相对较少。

(2)人、车安全考虑。为保持保障行车视线不被遮蔽,桥下的利用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在桥下的植物的搭配选择上就有很大限制,在中央隔离带上特别是在转弯的地方不能栽种过高的植物。同时由于桥下车流量巨大,人们的可达性较差,不宜设置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功能,只能设置人类几乎不参与的市政设施。

(3)发展时间较短。成都市二环高架路于2013年5月正式竣工通车,至今只有短短4年时间,对其空间的利用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还未能进行更多开发利用。

3.2.2 节点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存在问题

节点型高架下部除道路外还拥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他功能活动的设置和景观的设置提供可能,所以利用方式相对较多样。

立交桥下部空间往往是城市景观的节点,容易引起城市相关部门的注意,能够进行有规划的利用。如人南立交下部规划成“老成都人民公园”,永丰立交下也进行了绿地规划,这些规划设计不仅体现了空间的有效利用,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节点型高架下部空间相对其他户外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是城市管理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所以高架桥下存在大量的流动小商贩难以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显得桥下空间较混乱。如北星立交临近汽车站和成都市批发市场荷花池,每日人流量巨大且人货混杂,在管理上较为混乱,所以北星立交桥下整体环境相对较喧闹,在河边有大量摆地摊的现象。

4 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规划对策探讨

成都市二环路交通复杂,每日车流量人流量都十分巨大,桥下空间的利用不能一概而论,套用相同的模式,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规划利用,以下将按照节点型和带型空间的模式对成都市二环高架下部空间利用进行讨论。

4.1 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带型空间具有连续性、线性的特征,受周围建筑形式、用地类型影响较大。在成都市二环带型高架下部空间由于受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可达性较低,桥下空间除了城市道路只设置了中央绿化隔离带。桥下空间主要呈灰色,色彩单一。桥下中央绿化隔离带绿化较简单,桥墩选择攀援性植物爬山虎进行绿化,底层只有种植草皮,空间显得十分单调。

(1)对带型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利用主要以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不宜设置人类活动。在不对桥下交通造成视线干扰的前提下,增加植物的选择性并进行不同的搭配组合来丰富绿化带的空间层次感。中央分车隔离带上层可种植些喜阴、易管理的低矮花卉与植物,既丰富绿化带的层次感,又增加空间的色彩。可选择的有杜鹃、鸢尾、小叶栀子等,下层可选择阔叶麦冬、吉祥草、玉簪、连线草等植物。

(2)景观小品不仅可以将城市特色文化融入其中,也可以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的历程,于小处体会城市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同时景观小品的设置,也能丰富空间,增加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多样性。

(3)高架桥下桥墩体型巨大,色彩单调,在水平方向上体现出一定的韵律感,对桥墩只进行统一的立体绿化不免显得千篇一律没有空间识别性。对此可考虑对桥下的桥墩进行彩绘或装饰处理,同时对供电设施房也可进行涂鸦装饰,改变呆板的外观颜色更融入城市环境。

4.2 节点型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

节点型高架桥下部空间一般都有大量且来自多个方向的车辆经过,同时占地面积较大,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与景观节点。该空间的空气污染与噪声污染也较为严重,这就给该类型的空间利用提出更大的要求。对节点型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利用应充分结合周边情况,体现地方特色,突出其标志性,营造出层次分明、丰富有序的城市景观节点。

另外,桥下空间的利用一般涉及到城市中多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功能职责的不同,这些部门的利益取向和关注点存在一定差异。要实现桥下空间的利用科学合理化和管理有序化,必须使这些部门能充分认识到高架桥下部空间的重要性,相互协调,理顺桥下空间的开发程序,优化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3]。

(1)在对桥下桥墩进行处理时不仅可以采用立体绿化,也可考虑对桥墩进行涂鸦彩绘和造型装饰,使灰色的空间变得多彩,不易形成视觉疲劳。

(2)考虑将人引入桥下空间,在其中设置健身、休闲、游览等不同功能空间,满足市民日常的户外活动及交流的需求,其中重要的是合理组织桥下车行和人行流线,保证使用者能安全地穿越道路进入场地[4]。

(3)对成都市二环高架的考察发现,城市环卫工人的休息场所明显的不足,很多环卫工人在白天进行城市清洁时只能在街边的座椅上短暂休息,或者在立交桥下的公共厕所前休息,没有固定的休息整理的地方。在恶劣天气如酷暑和大雨天气尤其不利于环卫工人的工作,可考虑在节点型高架桥下部空间修建环卫工人、市政工作人员临时休息的室内场所。

(4)对节点型高架下部空间景观设计要有整体性,多考虑成都市或四川的特有文化,如蜀绣文化、青铜文化、茶艺文化等,将这些文化元素渗透到设计中,实现文化与景观的共同呈现。

(5)加强对高架桥下部空间的管理,明确高架桥下部空间的管理部门与管理职责,实现高架桥下部空间的有效管理[5]。

5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架桥的建设仍会以一种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不仅改变了原有城市的面貌和景观,也直接导致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增加,所以对于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研究仍会成为城市建设值得关注的一部分。我国高架桥建设的历史较短,但是对于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利用也逐渐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虽然目前我国对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利用仍是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各大城市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其中也有许多较成功的利用方式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1] 张红. 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2009.

[2] 于爱芹. 城市高架桥空间景观营造初探[D]. 南京: 东南大学,2005.

[3] 戴显荣,饶传坤,肖卫星.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6):723-730.

[4] 曾春霞.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J]. 规划师,2010,26(S2):159-162.

[5] 唐铀钧. 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利用探讨[D]. 重庆: 西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立交桥高架桥高架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某高架桥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拆除高速路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地铁高架柔性接触网缺陷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