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京奥运周期国乒男队主要竞争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打法研究

2018-05-09周世杰刘超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张本接发球落点

周世杰,刘超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

2013年,日本乒协启动“2020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从梯队、后勤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不难看出,日本乒协的“2020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正在一步步显现成效。特别是张本智和,在2018年日本乒乓球公开赛中,先后战胜中国国家队选手周雨、马龙,并在决赛中以4∶3的比分战胜张继科,获得冠军。张本智和出生于2003年,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其技术打法先进,比赛中激情十足。前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现中国乒协主席的刘国梁极为重视张本智和,并评价:“张本智和在现有的年龄段,取得这样的比赛成绩,单纯从打球上来说,我们现在同年龄的运动员跟他打是没有优势的,他将是最大的一个变数。”可以看出,张本智和已经逐渐成为了男乒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其技战术进行深度剖析,促进国家队的科学化训练和比赛。

研究以张本智和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选取张本智和在世界大赛中的9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比赛录像,运用四段指标法对上述9场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为今后的科学化训练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东京奥运周期国乒男队主要竞争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打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主要梳理了近30年来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分析方面的文献。以“乒乓球”分别与“技术”“战术”“技战术”“打法”的组合为关键词,将检索起止日期设为198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共检索到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134篇,选取与本研究高度相关的26篇文献进行仔细研读。

表1 观察比赛场次

1.2.2 录像观察法 研究借鉴前人对录像观察对象的研究取舍思路[1],选定下列9场比赛作为观察对象(表1)。对所选定的比赛录像进行反复观摩和数据统计,为避免误差,统计过程由本人独立完成。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将澳大利亚公开赛对阵许昕的比赛称为“许昕(澳)”,瑞典公开赛对阵许昕的比赛称为“许昕(瑞)”。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张本智和的9场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将所获取的原始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利用Excel对所需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并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制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张本智和四段指标分析

2.1.1 四段指标评估法 四段指标评估法是由杨青等人提出,在吴焕群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多体育科研专家的研究成果而构建的一套系统的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研究方法。其根据乒乓球比赛规则及技战术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四段指标评估法”的理论模型,将一场比赛以发球轮与接发球轮为单位,分为发球抢攻段(发抢段)、发球轮相持段(相持I段)、接发球抢攻段(接抢段)和接发球轮相持段(相持II段)4个击球段,将4段的得分率、使用率作为指标评估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为解决经典“三段指标评估法”中比赛双方运动员技术数据不对应的问题,第5拍失分将被归为发抢段,而第5拍得分归为相持I段,使数据更加客观、指导意义更强。四段指标评估得分率、使用率评估标准如下所示(见表2、表3)。

2.1.2 概念界定 “得失分板”指每分球的击球回合中发生得失分时所击出或理论上该击出的这板球。为叙述更为简约,下文将以“各板”“第×板”指代相应的得失分板。“得失分板数”指每分球的击球回合中发生得失分时所击出或理论上该击出的这板球处于双方击球序列中的第几板。“上手”指在乒乓球竞技中抢先发动进攻的状态[2]。

2.1.3 统计指标及其评价参数 统计指标为:各板及其相应组合;评价参数为指标的使用率、得分率。评价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得分率=[第×板得分/该板(得分+失分)]×100%;

使用率=[第×板(得分+失分)/各板(总得分+总失分)]×100%;

计算公式中的“第×板”指相应的“得失分板”,“各板”指所有“得失分板”。

表4是张本智和9场比赛的四段指标评估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得分率方面,发抢段、相持I段的评估为良好,而接发抢和相持II段的评估为及格。总体来看,四段指标中的得分率都并不出色,其中发球轮(发抢段、相持I段)的表现优于接发球轮(接发抢段、相持II段)。

表2 四段指标使用率评估标准

表3 四段指标得分率评估标准

张本智和9场比赛的使用率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发抢段、接抢段、相持II段和相持I段。通过参考表2可见,相持I段27.42%的使用率数据显得有些差强人意。同时,发抢段、接抢段的评估结果分别为“高”和“中”,虽然接抢段的使用率评估没有达到“高”,但是与“高”的差距很小,说明张本智和的技术风格偏向于偏向于前三板抢先上手,力争速战速决。结合比赛视频可以发现,张本智和的反手台内拧拉,速度快、力量足且角度刁钻,时常让对手不太适应,从而直接得分或者占据主动。

发抢段方面,张本智和在9场比赛中得分率起伏较大,其得分率的最低值为在对阵许昕(澳)时的35.14%,而最高值是在与樊振东比赛中的65.38%。众所周知,许昕的台内球技术极其细腻,变化多端,控制对手的能力很强。而樊振东属于相持型选手,相持单板击球质量高,但台内球技术相较于许昕而言较弱。其在接发球时控制不够严密让张本智在发抢段打得更为放松,得分率提高了不少。使用率方面,张本智和的发抢段平均的使用率为73.06%,评估为“高”,这说明张本智和的发球变化多、旋转强,上手意识非常出色,发球后创造进攻机会的能力强。

接抢段方面,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张本智和在对阵左手握拍的运动员时,其接发抢段的得分率(40%、44.68%、46.34%、29.03%、45.83%、37.40%)较低,说明张本智和对于左手运动员的发球处理得不甚理想。此外,张本智和的接发抢使用率较高,达到了70.01%。总体来看,张本智和在接抢段的上手意识较为积极,击球质量较高,技战术运用较为合理,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张本智和在对阵不同技术风格的运动员时,接抢段得分率有一定起伏,表明其技战术“凶狠有余,稳健不足”的特点。

相持I段方面(由张本智和发球轮进入相持),平均得分率为60.64%,四段指标评估为“良”;平均使用率为27.42%,四段指标评估为“低”。整体来看,相持I段的使用率较低,得分率中规中矩,在对阵周雨时得分率达到了80%,但使用率仅为17.24%。从比赛视频中不难发现,张本智和的发球轮对周雨威胁较大,且整场比赛周雨都没有找到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导致被动进行相持,进而失分。在对阵张继科时得分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张继科的单板质量较高,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张本智和的发挥。

相持II段方面(张本智和接发球轮进入相持),平均得分率为29.88%,四段指标评估为“及格”。平均使用率为29.99%,四段指标评估为“中”。从得分率评估的角度分析,张本智和在相持II段的得分率相较于其他三段明显偏低,说明其防守能力及攻防转换的能力较为欠缺。尤其是和许昕这种周旋能力强的左手运动员对阵时,两场球的平均得分率仅为28.49%,说明张本智和的整体实力不够厚实,一旦被缠住后摆脱困难的能力较弱。然而,张本智和在相持阶段的变线意识较为出色,且因为其站位靠前且球速快,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表4 张本智和9场比赛四段指标评估

2.2 张本智和比赛技战术分析

2.2.1 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2.2.1.1 发球落点分布 在乒乓球运动中,发球技术是唯一一项不受对手来球制约的技术,可以根据自己的战术意图将球主动地、合理地发至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正因如此,发球技术具有极强的主动性[3]。此外,发球旋转和落点需要根据对方技战术特点灵活调整,方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张本智和的发球落点较为固定,基本以正手近网和中路近网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做出一定调整。总体来看,张本智和发球的落点变化较少,一方面说明其战术布置极具针对性,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战术的临场应变较少,易于被对方猜透战术意图。

发球的旋转、落点、速度是该技术主要组成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旋转是高质量发球的基础[4]。在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对决中,一个高质量的发球是赢得比赛主动权的重中之重,通过发球可以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为下一板进攻创造机会,甚至迫使对方接发球直接失分。从图1、表5、表6中可以看出,张本智和在面对不同对手时,会根据对手的战术体系和特点选择不同的发球,通过旋转的变化限制对手的发挥,可见其赛前准备工作十分具有针对性。

图1 发球落点分布

表5 发球旋转使用情况

表6 发球旋转得分情况

2.2.1.2 第三板落点及使用技术 图2可以看出,张本智和第三板技术使用最多的是反手拉和正手拉,辅以侧身拉和拧拉。结合平均得分率可以看出,得分率最高的为反手拉、摆短和拧拉,说明张本智和在发球轮的进攻意识较为出色,有机会优先使用进攻技术如反手拉和拧拉技术,如机会不好则使用摆短技术来限制对手的接发抢。

图2 第三板落点使用情况

总体来看,张本智和反手技术较为出色,而正手短球的进攻手段只有挑打,其平均使用率(12%)较低。从比赛视频中发现,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张本智和经常移动到正手位用反手拧拉来处理正手位短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这9场球中,张本智和的第三板落点主要以底线为主(图3),其中反手位底线所占比例最大,辅以正手位底线和中路底线。

图3 第三板技术使用情况

2.2.1.3 第五板落点及使用技术 第五板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第三板技术的衔接,在比赛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5]。第五板的落点以正、反手位底线为主,辅以中路底线。从图4可见,张本智和的失误球中出界球的占比较大,还有一部分属于“漏球”的情况,即没有接到来球。

张本智和在9场比赛中第五板球的处理较为积极主动,通过正手及反手的抢拉抢占先机。但是当对手的回球质量较高,张本智和无法采取有效手段进攻时,他会采用防守技术过渡一板,力求在下一拍由守转攻。

通过第五板各技术的平均得分率可以看出,拧拉、挑打的得分率分别为0%和24%,防守的得分率仅为26%,但是正手拉、反手拉和侧身拉等进攻性技术的得分率均超过35%,反手弹击的得分率更是达到了43%,效果非常出色。这反映出张本智和的技术特点更偏向于“攻强守弱”,其技术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的同时,整体实力偏弱的特点也非常明显(图5)。

图4 第五板落点使用情况

图5 第五板技术使用及得分情况

2.2.2 接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2.2.2.1 第二板落点及使用技术分析 对于接发球方而言,接发球技、战术的合理使用能够起到破坏方发球抢攻战术的意图,倘若接发球技术以及落点使用不够妥当,便将极有可能陷入被动甚至是导致第四板直接失分[6]。第二板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取决于是否能够破坏或制约对手的发球抢攻,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正确处理来球旋转并控制好击球落点(图6)。

结合图7(见下页)可知,张本智和的接发球落点主要分布在反手位底线、正手位底线、正手位近网以及中路近网。从比赛视频中可知,张本智和在使用拧拉技术时的习惯线路为反手底线,摆短则以正手或中路近网为主。总体来看(见图8),得分率方面,张本智和反手拧拉的得分率较为出色(46%);劈长、正手拉和侧身拉的得分率较低,分别为17%、7%、8%。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世界顶级高手发长球偷袭的概率较低,导致样本量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张本智和的技术特点更加偏重反手进攻,正手的进攻能力相对弱一些。

图6 第二板落点使用情况

当对手发台内短球时,张本智和最常使用的技术是摆短和拧拉技术,劈长和挑打使用的较少;但是在对阵樊振东和许昕的比赛中,摆短的使用率均高于拧拉使用率,这主要是因为樊振东和许昕的发球抢攻能力较为出色,尤其是发完球后的第三板进攻势大力沉,一旦张本智和接发球控制欠妥,那么其第四板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因此,张本智和在比赛中经常使用摆短技术限制对手直接上手抢拉,从而争取自己上手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张本智和在接发球时配合拧拉、劈长和挑打等技术,作为战术性的牵制打乱对手的节奏。不过,接发球时摆短过多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由于张本智和惧怕对手的第三板进攻,心理压力较大,所以在接发球时显得有些“畏手畏脚”,经常出现摆短冒高被对手直接进攻的情况。综上所述,张本智和在接发球轮时的技战术选择较为合理,能够根据不同的对手灵活选用不同的接发球技术及落点,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然而,由于其技术有较明显的漏洞(相持段),容易被对手针对,导致其比赛临场发挥的稳定性欠佳。

图7 第二板使用技术及得分情况

2.2.2.2 第四板落点及使用技术分析 第四板技术对于接发球员技战术的布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板使用效果将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主动相持甚至导致对手失误直接得分[7]。从图8中可以看出,张本智和第四板落点以反手位底线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出界率达到了24%,说明张本智和的技术动作还存在一定缺陷,比赛中一旦被对手打乱节奏,失误的几率将会显著提升。使用率方面,各项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防守技术,其次是反手拉、正手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张本智和在接发球时不够严密,给了对手大量主动上手的机会,导致己方在第四板时疲于应付,无心顾及进攻。摆短、挑打、劈长、拧拉、侧身拉、反手弹击的使用率均没有超过10%,说明这些技术不是张本智和在第四板的主要使用技术。从平均得分率折线可知,摆短、侧身拉和挑打的得分率高达46%、41%和33%,说明当对方台内球控制严密之时,张本智和没有急于强行上手,而是在控制对方上手的同时耐心寻找机会主动进攻,以巧制胜(图9)。

图8 第四板落点使用情况

图9 第四板使用技术及得分情况

3 结 论

1)从整体数据来看,张本智和发抢段、相持I段较为出色(平均得分率评估为“良”),接发抢、相持II段的平均得分率评估为“及格”;发抢段方面,9场比赛平均使用率评估为“高”,平均得分率的平均值为“良好”。虽然其得分率较高,但是对阵不同打法风格的对手时的发挥波动较大。

2)接抢段方面,张本智和在接抢段的上手意识较为积极,击球质量较高,该段技战术表现出“凶狠有余,稳健不足”的特点。

3)相持段方面,相持I段的得分率显著高于相持II段,张本智和发球后的衔接要优于接发球后的衔接。

猜你喜欢

张本接发球落点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揭秘张本智和专属团队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神 探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