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植棉区防治棉花烂铃的措施概述

2018-05-08刘淑俊周永萍

棉花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棉花防治

刘淑俊 周永萍

摘要:棉花烂铃已成为棉花生长上的一大障碍,防止烂铃的发生是夺取棉花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河北省防治棉花烂铃的一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植棉区;棉花;烂铃;防治

中图分类号:S562.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2-0040-02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2.009

0 引言

棉花烂铃是棉花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植棉区普遍发生,河北省棉田发生也极为普遍,一般棉田烂铃率为 5%~10%,多雨年份可达到30%~40%。棉花烂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减产损失约为11%~31%[1],皮棉减少,衣分降低,种子不能正常成熟,发芽率降低,烂铃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严重障碍。因此,作者总结了河北省历年来棉花烂铃的防治措施,供植棉者参考,以减轻棉花烂铃造成的损失。

1 培育、种植适宜品种

不同株型特征的棉花品种,在同一气候条件下,烂铃程度明显不同。烂铃轻的品种具有以下株型特征:第一果枝着生位离地较高,吐絮速度快,株型清秀通风透光好,茎秆坚硬和果枝硬而不向下弯曲,叶片小并能及时落叶[2]。

2 轮作倒茬,间作套种

多年连作的棉田由于病原积累,发病较重,应与其他作物轮作倒茬种植。另外,棉花与甘薯、土豆、小麦、西瓜、甜瓜等作物间作套种,可减轻棉花烂铃病的发生。

3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播期早的棉花发病早,损失重,通过适期播种,适当错开棉铃盛期与雨季,使棉铃在形成过程中不具备发病的生态环境,河北省地膜覆盖的棉田应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合理密植有利于棉田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郁闭,减少烂铃。肥力较好的棉田可控制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并根据棉田条件,确定适宜的株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烂铃。

4 中耕培土,及时排水

棉花开花后进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又可预防棉株倒伏,防止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控制病菌蔓延。如遇连续降雨时,要做好排涝工作,以免田间积水,引起严重烂铃。

5 科学施肥,合理化控

科学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可防止棉株过旺生长,又可提高棉株抗病能力,防止早衰。因地制宜及早化学调控,化控需从蕾期开始,花期为关键时期,根据棉花长势,本着“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决定缩节安用量,控制棉株旺长。

6 合理整枝,推株并垄

一是除去早蕾,减少下部蕾铃。二是棉花生长中后期加强整枝管理,及时剪空枝、摘老叶、抹赘芽、去边心,塑造理想株型,减轻棉田郁闭,并拔除无桃棉株,进一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三是雨后及时推株并垄,利于水分散失,减少烂铃[3]。

7 及时防治病虫害

蕾铃期是病虫高发期,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并会交叉发生。棉铃虫、红铃虫等害虫为害棉铃形成孔洞,灌入雨水便造成烂铃。必须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由病虫害损伤造成的烂铃。

8 药剂防治

在降雨前3~5天,在铃面喷施化学保护剂,如80%代森锰锌WP或50%多菌灵WP800倍液等。也可在棉花开花后30天与40天时各喷一次保铃剂,喷药部位主要是棉株中下部青铃和地面,对防治烂铃有良好效果[4]。

9 抢摘烂铃,拔除病株

将已开始感病的棉铃及时摘除,剥壳晒干,即可防止棉田病害的进一步蔓延,又可多收棉花,保证产量。同时,清除枯枝、烂叶、烂铃等,以减少病虫传播机会。

10 塑料薄膜覆盖

棉田出现成铃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爛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发病初期防治效果 70%以上,中后期为 34.0%~54.9%,且行间覆膜的棉田增产潜力较大[5]。

参考文献

[1] 李向红. 用化学药剂防治棉花烂铃的方法[J]. 中国棉花,2005(5):40.

[2] 李继军,陈莉,张恒,等. 棉花烂铃与株型特征分析[J]. 棉花科学,2014,36(3):39-40.

[3] 崔瑞敏,刘素恩,崔淑芳. 河北植棉史[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70-274.

[4] 杨洪珍,纪玉娜. 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5(21):27.

[5] 鹿秀云,李社增,李宝庆,等.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J]. 中国棉花,2013,40(7):29-31.

猜你喜欢

棉花防治
棉花是花吗?
雪白的棉花堡
神奇的棉花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心中的“棉花糖”
收拾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