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

2018-05-08龚苗苗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

龚苗苗

(1.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2.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株洲41200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大力倡导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迅猛,中国包装工业的总体产值实现了质的飞跃,一度从2003年的2806亿元增长上升至2013年的146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7.98%。2014年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4800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1]。目前,包装工业在我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中位列第14位,是我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过去的30年里,包装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装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包装工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商品过度包装、虚假包装弊端凸显,包装废弃物更是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包装作为一种全新的包装理念,改变了原来“发展—包装—消费”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有效抑制了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3],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的理念,绿色包装将成为未来发展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概述

1.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在物质资源不断利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4],循环经济是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力求将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理念,通过资源的不断循环使用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社会效益的增加,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手段,以达到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的目的。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模式[5]。特别是在目前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节能减排的背景之下,低碳经济因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优点而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1.3 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ing)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指引下,包装物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以及废弃等的整个包装产业链中,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并且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绿色环保的理念。所以,绿色包装是一种能够循环使用和再生,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包装[6]。

1.4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的关系

绿色包装就是使用绿色、生态、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并且是一种可以回收循环再利用的适度包装。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在使用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对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并且可以回收循环再利用,这就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包装行业的最佳表现形式。如果包装材料不能低污染、低能耗和循环复用,产生的包装废弃物不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那么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长久的影响[7]。三者具体关系如下。

(1)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包装出现的动机相同。不管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还是绿色包装,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均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8]。绿色包装是针对包装与环境的关系提出的,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出现,则是为了协调和规范整个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所以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包装领域运用的结果。

(2)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实现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包装都属于新兴产业,都是赋予时代特色的,必须都具备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为这三者的发展扫清障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绿色包装离开了科技支撑,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

(3)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主要侧重于从经济学、生态学的角度来解决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冲突问题,绿色包装主要侧重于优化包装与环境关系的方法和手段。绿色包装的发展需要贯彻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因为毕竟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包装领域应用的成果,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包装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最大程度优化包装与环境的问题。

2 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

自包装产业问世以来,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包装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绿色包装也日益被企业和消费者重视,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包装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发展绿色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绿色消费观淡薄。绿色包装要想得到强有力的发展,根源在于消费者。消费者就必须树立强烈的绿色消费观。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依旧淡薄。例如对于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虽然早已颁布禁令,但是全国的很多地区依旧“白色”难禁、“绿色”难兴[9]。这些白色污染因为便宜便捷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所以绿色消费观的淡薄,使我国目前绿色包装的发展面临困境。

(2)绿色包装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绿色包装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的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扶持。绿色包装产品因其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其成本一般比传统的包装产品高,这也是消费者或者一些商家选择传统包装产品的原因。绿色包装产品由于其生产设备成本高昂,固定成本投入大,导致在市场竞争上不具备优势。这就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绿色包装以及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使目前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缺少政策扶持。

(3)绿色消费不足制约了绿色包装的发展。我国目前绿色消费的起步较晚,以餐具为例,不可降解的餐具由于生产成本低,人们还尚未形成拒绝使用“白色污染”的观念,绿色消费还未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

3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

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绿色包装产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依靠3个执行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政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对市场行为的规范约束来引导绿色包装产业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企业作为实现绿色包装的微观主体,与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消费者作为绿色包装产业的下游,其参与意识和行为选择也对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包装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人才和科技的支撑,离开了人才和科技,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就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公众参与、科技和人才支撑”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

3.1 政府主导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绿色包装虽然都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产生的,但是仅仅依靠市场难以实现其正常的发展,因为绿色包装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和经济,属于新兴产业,包装材料的研发、包装技术的发明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企业难以支付,所以有效的政府行为是促进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构建法律支撑体系。政府首先必须倡导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步伐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政府政策是企业行为的指南针和风向标。法律法规制定之后还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其贯彻和执行,严格执行法规,保证绿色包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政府还应该从政策角度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包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利用法律政策从资金和税收的角度给予扶持和补贴,也要对包装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进行惩罚。

(2)构建绿色包装评价体系。我国目前缺乏一套统一的绿色包装评价体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包装评价体系,必须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建立一个国家立法、政府部门监管、企业执行、行业协会协调、公众参与等多方参与的模式,并且能够有效运行的绿色包装评价体系。

3.2 企业执行

企业是从事绿色包装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微观主体,绿色包装发展的好坏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对于绿色包装的贯彻和执行情况[8],所以要想绿色包装在整个社会普及,一定要严格让企业落实绿色包装的理念、执行绿色包装的思路。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企业树立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企业作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微观主体,绿色包装产业要想实现循环经济、低碳发展,首先必须树立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减少由于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力求把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原则当作企业的重要发展理念。

(2)企业生产责任延伸。企业不仅仅只负责包装物的生产,更要负责包装物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这就是企业生产责任延伸,不仅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运用到包装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更要将其运用到包装物的生产过程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需要生产包装物,更要负责包装物的流向。一方面,可以做到包装物的循环再利用,在一定情况下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达到了低碳经济的“低污染”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废旧包装的回收,实现包装物的重复使用,塑造了环保的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企业赢得了声誉。

3.3 公众参与

包装产品最终都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绿色包装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公众对于绿色包装的理解与支持是推动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10],缺乏公众参与和配合的绿色包装注定是无效包装,公众参与一方面也是公众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整个社会营造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公众而言,目前市场上的种种与绿色包装相悖的行为,如过度包装、包装浪费,都是由于没有形成绿色包装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绿色包装被社会大众所倡导,最主要的是改变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鼓励他们选择绿色包装产品,使绿色消费成为社会的主流方向[11]。由于消费理念的改变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功能,通过各种途径对社会大众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之形成绿色包装的观念,把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废旧包装物重复利用,变成社会大众的自觉行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绿色包装发展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3.4 科技和人才支撑

绿色包装产业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绿色包装不是回归原始,也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以高科技作为支撑的,高科技的研发又是以人才为前提的,所以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是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的,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绿色包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包装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消费、回收循环、复用和再制造等各个领域,除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配合之外,更需要科技的支持,缺乏科技支撑的绿色包装只能停留在概念上的研究,必须加强对绿色包装技术的研究,努力克服制约绿色包装发展的技术难题,由于包装具有复杂性,这又决定了绿色包装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绿色包装领域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只依靠企业自身,也需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早日攻关包装领域的技术难题。

(2)大力培养和引进绿色包装人才。目前我国包装类人才极度缺乏,尤其是绿色包装领域,包装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包装企业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导作用,培养一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领域和绿色包装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他们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改变我国绿色包装产业长期落后的局面。

4 结语

包装渗透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包装领域的集中体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困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绿色包装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目前我国发展绿色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下,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公众参与、科技和人才支撑”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使绿色包装产业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1] 汪田明.新常态下的绿色包装[J].绿色包装,2017(9):38-40.

[2] 佚名.两部委发文助推包装强国进程[J].印刷杂志,2017(1):74-74.

[3] 刘运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2(1):144-146.

[4] 郭嘉,李纶,陈亮.绿色包装与循环经济略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52-54.

[5] 谢志祥,秦耀辰,沈威,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37(3):1-9.

[6] 刘运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2(1):144-146.

[7]刘溢.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的需求分析与管理[D].长沙:湖南大学,2006.

[8] 曾欧.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绿色包装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3.

[9] 粱燕君.试论我国绿色包装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向[C].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一次年会暨科学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论坛,2011.

[10] 申作兰.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73-173.

[11] 刘会齐.整合绿色包装的循环经济建设[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1(4):149-153.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