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何为美好生活及其伦理意蕴

2018-05-07王颖娟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美好生活哲学

摘 要: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信息的日益创新,使得人类时有“异化”之感,在琐碎繁杂的现实生活之余思考何为美好生活显得极其必要。尽管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的诠释多归结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充裕,但就伦理意义而言,何种生活才是美好生活?为什么那么多人富有但却并不幸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理性探索和分析,在梳理了不同思想家关于美好生活诠释的同时,试图对其伦理意蕴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哲学 价值理性 美好生活

古希腊时期的先哲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启了人类关于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探索,这源于希腊人爱智慧的文化传统。从苏格拉底的“你愿意做一头幸福的小猪,抑或一个痛苦着的苏格拉底?”再到柏拉图“确定哪种完整的生活方式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过的,你认为这是一桩小事吗?”的哲学之问,都无一不对人类应该过那种生活进行了深思。这一命题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问,进而成为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被争论不休。

当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行走在喧嚣的都市,面对形形色色来自不同地域、职业、性别、年龄、阶层的人群。我们或许也会萌发思考,人们究竟应该过怎样的生活?白领、教师、医生、公务员、商人、农民、偷盗者、乞讨者、或者自由职业者,那种生活是人们值得追求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为什么要继续深造”、“为什么要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对此,我们没有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因为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之中。正当你最需要发奋学习(工作)之时,因缺乏目标和愿景,你在是否要继续深造(或升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你羡慕周围那些人生已全部安排妥当的人,因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虽然紧张忙碌,却又有条不紊地干着自己的事。你为什么要深造?因为能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因为同事都在做这样的事?因为这是规避未来失业的好方法?因为你期待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通过提高学历可以得到更丰厚的报酬?因为受教育总是好的?你或许总有理由但感觉这些都不是理由。那你为什么要工作呢?你可能会直接说为了生存或茫然地说:“我不知道。”

很多人都相信,继续深造和好工作与美好生活有一定的关联。美好生活由什么构成?知识?金钱?名望?地位?很多朋友?幸福美满的家庭?宽敞豪华的住宅?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等等?可令我们困惑的是,好多明星、富豪、社会成功人士他们虽然拥有财富、地位名望,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幸福,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生活很糟糕。

“我们渴望变得更出色,并不是为了某种抽象的原因,而在于我们向往美好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智慧。"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我们人性的完善,不在我们服饰之美、银行账目之大、一次又一次的被人称赞。使我们成为人、把我们与动物隔绝开来的,是我们理性地束缚自己欲望的能力。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只能在公义的人生之中去寻找。

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羡慕拥有权力、财富和快乐的人,正义有时会成为人们满足自己欲望的障碍。诡辩派的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只不过是强者的好处或利益。换句话说,权力确立正义。”他认为正义无非是强者的霸王条款。正义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无视无权者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你希望你的权利被保护,就不能呼吁某种绝对的道德标准。而且正义有利于人,而不正义有益于己。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考试做弊轻轻松松就会获得高分,实施电信诈骗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巨额利润,贪污受贿会聚敛无数金钱,理智的人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色拉叙马霍斯挑战道德的说法进行了回应。他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讲道德或不讲道德的后果来做出回答。另一种从道德有其内在价值的角度来谈。如果考试作弊,很可能会被监考人抓获而受到严厉的惩罚,实施电信诈骗,贪污受贿都可能有牢狱之灾。总之,如果不讲道德违反社会秩序就会受到相應的惩罚。相反,如果做个诚实正直的人就会远离这些祸患。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被各种奖励鼓舞而讲道德。事实上,"道德意识的共有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之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依据道德的行为模式即可减轻决策的负担。这也就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与整合,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自我维护。"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一种内在的状态而不是关乎我们如何待人。假如你选择做一个不公正的人,你就选择了一种病态的生活状态。你的理性、激情和欲望

不和谐,各部分彼此消耗,嗜欲争强,内战接踵而来。一个欲望接管,奴役其余欲望。假如你对金钱的欲望强烈,他统治你的思想。那么你就会把自己的全部时间花在谋划获得更多的金钱上,理性变成了你金钱欲望的奴隶,你挖空心思的赚钱、干各种违法乱纪的事、坑蒙拐骗无所不能。表面的风光无法掩饰内心的虚无,最终你惶惶不可终日,内心得不到安宁。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以放牧动物为生”是“粗俗之人”才选择的人生。荣誉过分依赖他人的意愿,容易迷失自己行为的意义;而财富只是一个达到其他目标的手段。人特有的能力是理性,因此,人的幸福存在于对理性的完美运用,即美德活动中。这应是其他所有目标指向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有”一个美好生活”与“过”一个美好生活。“某人家居用品丰富,家道蒸蒸日上,又有好友数名,也未遭遇任何重大不幸,我们可能说他有一个美好生活。某人诚实、公正、节制、慷慨和富有同情心,我们就说此人过一个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既在于‘有也在于‘过,“有”一个美好生活是“过”一个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而“过”美好生活比“有”美好生活更重要。衣、食、住、行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但物质条件匮乏我们还是可以过一种美好生活,因为“美德是一种坚韧的、内在的道德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生活中的不幸和灾难我们有时候无法预控,但面对困苦时的勇气和态度从来都取决于我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合理地解决当前的困境我们就能顺利地度过难关。

如何解决利己与道德的冲突问题?霍布斯给出了他的论证。如果每个人都想最大化自己的私利,社会就会陷入纷争和无序状态,最后谁都过不上好生活。为了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保障,人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欲望。因此,做有道德的人符合个体自我的最大利益。做个有道德的人是我们“过”好生活和“有”好生活的必要条件。换言之,道德是一切理性的人应当选择的确保和平的担子。"道德应当被作为因利己的人而产生的实践问题的解决方式来理解。我们都想生活得尽可能地好,但是,除非拥有和平、合作的社会秩序,否则我们不能实现繁荣。"对于这一点马克﹒豪泽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进化已无可辩驳地证实一群互相配合的利他主义者将远远超出一伙自私自利的骗子。"沃斯通﹒克拉夫特认为“通过自己的理性训练,人人有望成为有美德的人。”在发现善和行出善两个方面,理性都是获得美德的关键。“一个秩序适当的社会不是人们欲望满足的障碍,而是人之完善所必须的条件。”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自由地、创造性地发挥其自然能力,人类可以得到完善和幸福。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发现: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在“过”美好生活,仅仅是“有”美好生活。“过”一种美好生活,更多意味着在追求自己丰富性的过程中以“善”导向自我的决断和行动,因为,他帮助我们解决主体“做什么”的问题,同时强调动机的纯正和手段的正确选择。这种善就是道德——一种价值理性,它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精神自由和理想信念,旨在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因此,美好生活就是一种合道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美)凯利.克拉克:《伦理观的故事》,陈星宇译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29页。

[2](美)凯利﹒克拉克:《伦理观的故事》,陈星宇译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年版,32页。

作者简介

王颖娟,女,1984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教育伦理学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美好生活哲学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批判之管见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