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近5年我国运动处方若干热点问题

2018-05-07侯金凤于洋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运动处方对比分析

侯金凤 于洋

摘 要:通过对以运动处方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了关键词分析、期刊来源分析、作者间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每一个领域的研究,都是一个不断细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在体医结合下设的心理学方面,涉及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整理分析,对新形势下运动心理处方研究领域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同时,为开展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研究提出理论参考,力求在减少一些心理疾病发生的同时,合理有效实现全面健康、加快实现全面健康的步伐。

关键词:运动处方 对比分析 pajek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220-03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处方由此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就曾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但直到世界卫生组织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后,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所谓运动处方即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計划、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在运动处方概念提出至今的60多年间,运动处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关键词分词技术、词共现分析法及社会网络将近5年来有关运动处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出当今我国运动处方研究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我国运动处方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1]。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以“运动处方”为关键词进行分析[1-2],对运动处方进行可视化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检索过程中普遍存在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选取国内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选词准确,不存在太大误差。时间跨度从2012年到2017年(最后检索与下载时间为2017年5月1号),共检索到中国知网论文2669篇,经过整合将文献的全部信息,包括文献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等下载并保存为EXCEL格式,以备数据处理和研究分析之用[2]。

本研究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检索格式。主题:运动处方 时间跨度:2012年1月—2017年5月。

文献语种:中文。文献类型:期刊,博硕论文,会议,报纸 专利。精炼结果:2669。

1.2 研究方法

下载的论文中,数据为半结构化格式,包括题名、关键词、摘要等信息,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时,采用了在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词共现分析方法,并借助大型复杂网络分析工具Pajek对词共现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Pajek是用于研究目前所存在的各种复杂非线性网络的有力工具,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用于众多结点大型网络的分析和可视化操作。此研究方法在教育学文献中出现次数比较多,在体育学中也有部分体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处方研究的主要期刊分布

评价一门学科的进步不单单要看发文数量还要关注其发文质量,其中就包括期刊种类。在本文选取的2669篇样本中,进行了发表期刊的分类。如图1所示,大多数发表在体育期刊中,其次就是医学期刊,再者就是教育类的期刊中发表相关文献也不在少数。从这些期刊中我们大致也可以看到运动处方的一些发展现状,运动处方以运动为载体,推动医疗的发展,康复的顺利进行,同时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也是成为了学校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主要内容,一些学校在体育类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制定中,已经加入了运动处方的课程,意图通过专业的运动处方的制定达到更预期的效果[4]。

2.2 运动处方的主要研究领域

运动处方按应用目的和对象可分为四类,竞技训练运动处方、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处方、预防保健运动处方、临床治疗运动处方。通过Pajek分析中,发现近5年来,对运动处方研究最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5个领域(如图2所示)。

2.3 运动处方的主要研究领域

2.3.1 全民健身领域

如图2可见,在全民健身领域,通过有氧运动处方、健身运动处方指导各类人群,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理的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展开,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更多健身项目的选择。

为纪念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不分男女老少,旨在让所有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随着人们对健身的重视,如何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运动处方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供相应的合适的健身计划,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健身。

2.3.2 对体医结合的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运动处方在医疗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体育的方式减轻痛苦,使疾病得到缓解。对于青年人来说,以体育预防为主, 医疗为辅;对于老年人而言,则应以医疗为主,体育为辅。在青年时期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随着人类生活质量逐步提升,生活方式相对发生改变,很多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上升了。虽然体育起不到治愈的作用,但体育锻炼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当今社会困扰着人类健康的并不只是身体疾病,还有随着社会压力不断产生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单靠药物治疗存在价格昂贵和依赖性等问题,只有结合相适应的运动处方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5]。

(1)生理运动处方的分析。

运动处方主要是通过运动疗法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改善一些疾病,恢复健康。但是运动处方与平日接触到的治疗方法有很大不同,运动处方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有选择、有控制的对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生理性运动处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运动处方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控制中起主要作用,岳广凤、朱永军等人就心脏病的运动疗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运动处方,已达到治疗的效果。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进行有氧运动时,氧气能充分燃烧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但是运动并不适应所有人群,运动处方也要有针对性,如:先天性心臟病人,不能过度地运动,可以进行一些较为缓和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等。

第二,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也有明显作用。侯闫胜等人对运动处方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第三,运动处方对运动系统的发展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通过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协调性保持及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骨骼的生长,保存运动条件反射,促进运动系统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等。

第四,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作用。体育锻炼能提升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

第五,体脂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刘琴芳针对肥胖人群也通过运动处方给出了合理的分析,对减肥机制和减肥效果进行了一定的综述,研究也证明运动处方可以很好的改善肥胖。现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都是由体脂问题引发,陈青云等人在对糖尿病人进行运动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施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减少脂肪组织,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六,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作用。代偿功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当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某一部分的肌体功能丧失时,人体的代偿功能会弥补丧失的功能。有的代偿功能可以自发形成,如:人自身原本有两个肾,在切除了一侧的肾之后,为了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另一侧的肾就会逐渐变的功能很强大(表现为个头比原来大)来弥补缺失的那个肾的功能。但是某些代偿功能只有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如,肢体残缺。

第七,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统筹个体整体,运动处方能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调节。针对初中生,陈香仙等人提出了合理利用运动处方可以有效治疗颈椎病。

(2)心理运动处方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在政治经济上不断赶超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出现在国人的身上。小到失眠、大到抑郁症等字眼随处可见。运动能有效的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的平衡。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能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有助疾病的恢复;按预防、健身、健美的运动处方运动,可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工作、学习更积极、更轻松。苏娟等人针对大学生失眠现象做过一些研究,认为通过利用体育行为与心理调控两者结合治疗的康复方法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失眠状况。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治疗心理疾病,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针对不同的心理疾病,也应该对症下药,根据个人特点、研究个人的病因,制定合理的方案治疗。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体医结合方面,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其实运动者的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两个极端之间,尚有一类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常常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因此,对有需要的人群进行针对性地体育锻炼,是培养或恢复其健全人格的有效训练方法[6]。

2.3.3 对国民体质监测领域的分析

黄玉山、王秋海提出研制和开发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软件。这款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数据分析学生的体质状况,提出相对应的适合该学生的运动处方。该软件利用计算机辅助监测不同人群的体质,帮助提出相应的运动处方。蒋立兵、解攀科、王梅等人在中提出利用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的方法,基于规则推理的专家系统对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能够有效的帮助青少年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崔巴特尔、胡晓彦、贾富池一文中也指出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编程语言Visual FoxPro,老年人的体质健康评价与健身运动处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这一系统将体质健康评价和运动处方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能提高体质健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7]。

2.3.4 对体教结合领域的分析

体教结合是发展青少年体育必由之路,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应该建立在规范及继承更新的基础上。早在1997年,“运动处方在中小学体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就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课题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运动处方这一教学模式也逐步应用到了高等教育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在学校,面向学生普及运动处方的知识,不失为传播知识的一条捷径。运动处方简而言之是以运动代替或辅助传统医疗处方,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体育教育通过传授受教者相关知识,合理的对身体进行较为系统的检查,给身体健康一个客观的评价,能够产生有效的运动处方,以此来指导受教者进行锻炼,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预防、治疗疾病。

2.3.5 对政策支撑领域的分析

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对运动处方的研究都表示大力支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各地学校已经开始加强对运动处方教育模式的管理和实施。在此前提下,像大众体育、社区体育、竞技体育乃至残疾人体育,各种形式的赛事都需要得到运动处方的科学指导。像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赛事活动等筹建,同样离不开运动处方的帮助。

3 建议

虽然目前运动处方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在体医结合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理运动处方,相较而言对心理学运动处方则研究较少。未来心理运动处方研究的研究发展空间较大。

加强运动处方在心理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将运动处方运用于精神疾病方面与药物结合对治疗精神疾病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抑郁症、自闭症等问题日益严峻,在某些心理疾病的影响下,患者有的时候会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还会影响家人的工作和生活。以抑郁症为例,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这一类的抑郁情绪是无明显外因的,因此很难解决,这使得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始终处于悲观厌世之中。而抑郁情绪往往伴随着焦虑,这方面更年期抑郁症最具有代表性,这类患抑郁症患者在悲观,同时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精神紧张、惊恐不宁的焦虑情绪。而一般的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长期的药物治疗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和经济压力,将运动处方应用于心理疾病领域,辅助或替代药物治疗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解缤,郭秦岭,王长生.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27-329.

[2] 张彦峰.浅谈运动处方的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16(1):92-95.

[3] 岳广凤,杨洋.稳定型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处方[J].中国临床康复,2005(20):14.

[4] 侯闫胜,李建章,侯丽萍.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58-60.

[5] 苏娟,卞小平.体育行为与心理调控相结合的康复方法治疗大学生失眠症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1051-1053.

[6] 李枭鹰.文献综述:学术创新的基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8-41.

[7] 蒋立兵,解攀科,王梅.基于绩效监测的青少年个性化减肥运动处方专家系统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81-186.

猜你喜欢

运动处方对比分析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