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养生文化理论体系研究

2018-05-07谭栖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养生太极拳文化

谭栖

摘 要:太极拳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人们需要极其丰富的哲学理论来指导,进行科学的锻炼。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养生文化为主题,对太极拳内在的哲学理论体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求全面了解太极拳文化体系,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太极拳内在的思想体系和哲学理论,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太极拳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运动,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太极拳 养生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86-02

太极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其发展随着时间的推动也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五行学说、道教易学思想为的哲学基础,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且吸收了古代名家拳法,形成了一套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太极哲学理论体系[1]。太极拳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人们需要极其丰富的哲学理论来指导,进行科学的锻炼,同时也需要被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探索。本研究就是通过对太极拳理论体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太极拳内在的思想体系和哲学理论,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太极拳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运动,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国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相关理论专著十来部,以“太极拳文化内涵”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搜索近十余年的论文315篇,其中期刊论文221篇,达到基金类论文共9篇,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篇。根据研究需要、期刊类别和论文质量筛选出学术论文93篇,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研究层次上,对太极拳文化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太极拳的基础研究、行业指导、学校教育、政策研究、应用研究五大块,其中以基础研究228篇为主,这说明国内对太极拳的内容研究不够全面,有一定的片面性。具体研究层次分布如下图所示。

2 太极拳的养生文化思想内涵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十分古老的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古老极具代表性的养生的文化。太极拳的养生思想受我国古老哲学思想的影响,侵透了含易、儒、道、佛、医、武等在内的多种思想体系,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留下来宝贵财富。

2.1 关于太极拳与“易学”文化的思想内涵

太极拳可以称之为“哲拳”,其名称来源于王宗岳的著作——《太极拳轮》,而《太极拳论》是基于《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这一哲学理论来诠释太极拳拳理。而太极拳正是基于《易经》的阴阳哲理来进行创作运动动作[2]。太极是《周易》最高哲学范畴,从宇宙生成论来讲,太极是宇宙万物演化最初的天地阴阳“混而为一”的“元气”,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的始基,是宇宙万物得以生产的原始物质[3]。

2.2 太极拳关于“道家”的养生文化内涵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要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将其作为最高准则,要把效法天地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本准则,刚柔和阴阳之间的和谐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万事万物,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一定规律不想紊乱,和谐运行[4]。宇宙和运动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太极拳作为人体的一种运动,两者紧密相连,其本性和本然是一体的,而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也就成就了《道德经》对太极拳的养生的影响[5]。《道德经》中提出要“以心行气,勿贪沉著”,其主要意思就是说最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最快的动作是看不到的,这也是太极拳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6]。

2.3 太极拳关于“儒家”养生文化的内涵

太极拳中儒家思想文化也十分明显,无论思想内涵还是动作外形来看,“中庸”、“礼”、“仁”的思想在太极拳中都显现得淋漓尽致。《中庸》之道是儒家在认识方法和修养境界上极为推崇的思想,其所谓“不偏不倚,而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正气”,是太极拳拳论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7]。太极拳推崇儒家“礼学”,且重“礼”主要体现在后发先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推手前要行的“抱手礼”也是一种向对手表示谦虚和友好的行为和态度,都带有传统儒家“礼”文化的痕迹。这样就避免了严重冲突,也达到了切磋技艺的目的,是儒家“仁者爱人”的重要体现。

2.4 太极拳关于“佛学”养生文化的内涵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太极拳不断地吸收着众多优秀的古老文化,其中也包括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宗教——佛教。佛学说:“众生修止,先取至静,不起思恋,静极便觉。”(《圆觉经》)是说修炼源于身心俱静,不能有任何私欲杂念,才能感知自性。这里的“佛”都不是外形的偶像,而是对于自身的知觉、感觉、运觉,有了这些,也就和大自然可以沟通并成为一体,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太极拳中对“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状态的追求[8]。

2.5 太极拳关于“医学”养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是以中医气血阴阳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肢体运动和气息的调理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养生保健体育运动[9]。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大物质要素,丹田中藏有“元精”、“元气”、“元神”,气沉丹田,打太极拳时,首先要求运气沉丹田,然后需要调呼吸、藏精神、随动作的特点,才能达到更完美的练习效果。很显然太极拳的练习原理和方法与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是基本吻合的,这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原则,能使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终生健身意志,减少疾病,实现全民健身。

2.6 太极拳关于“武学”文化的思想内涵

太极拳是中华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研习者在长期的太极拳习练中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就是太极拳武学思想,是随着前人的一步步实践而不断探索、积累和发展来的。太极拳是养生锻炼的一种内功拳法,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其本质意义就是武术。“拳”是武术,“武”是力量的象征;“术”是变化,又是技术、技巧的概括,所以用“太极”解释“武术”、功力、功法、应用,也就是武术就范于“太极”的理论[10]。王宗岳“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讲的是太极拳拳理与内功。所以,太极拳是内功和武术合修并练独有的一套内功拳法。

3 结语

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太极文化渗透着诸多优秀的传统思想,它凝聚着代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反映着先辈们对自然规律、宇宙奥秘的尊敬;对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和谐道德文化的追求;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的推崇;对清心寡欲、佛性禅心的宗教文化信仰的崇尚;对运动健身、技能防身的重视。探索和传承太极文化,使我们领悟其文化魅力,让我们的肉体和心灵得到洗礼。在注重全民健生的今天,去学习、探索、领悟和传承太极拳文化的思想内涵,是我们每一个追求健康、追求和平、追求发展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振川.太极拳哲学思想渊源浅探[J].武当,2004(8):19.

[2] 周兰萍.对太极拳与太极哲学思想渊源之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1(5):47-49.

[3] 杜晓红,李强.对《周易》与太极拳内在联系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8(3):57-60.

[4] 张志光,薛源.论传统文化太极拳与书法的养生之道[J].搏击武术科学,2015(5):15-17.

[5] 王艳红,李雄锋.从养生的角度谈太极拳教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2):246-247.

[6] 张卫东.太极拳的养生的影响[J].武汉纺织大学体育课部,湖北武汉,2013,3(20):133.

[7] 常朝阳,常国朝.儒家思想:太极拳理论之基因谱系[J].文化视野,2008(12):112-114.

[8] 齊犁,鲁耕.太极拳文化溯源与内功实练[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9] 李岳,周鹤.从阴阳平衡解析“太极拳”养生之道[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

[10]齐德居.太极拳体用论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养生太极拳文化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年味里的“虎文化”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42式太极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