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PB模型的校园足球发展研究

2018-05-07宋万政高吉魁杨光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宋万政 高吉魁 杨光超

摘 要:本文以南昌大学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得出,大学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低与校园硬件设施、教育方式以及时间冲突关系不大,而与被研究同学的自身因素和其周围人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从而对三方面提出建议。在态度变量中加强学校足球比赛体质的改革,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在主观规范中改变社会观念,邀请周围同学朋友参与足球运动,加大足球设施建设。

关键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行为 TPB模型 学生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67-02

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理应在世界足球上立有一席之地,然而,近10年来,中国足球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为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政府高度重视足球发展,提出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足球发展从青少年开始的基本想法。其中,高校足球是校园足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以南昌大学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南昌大学作为一所综合类的211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随机调研涉及五百余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涉及专业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理论介绍: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认为个体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由行为意向决定,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则受态度与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其中,行为意向是指人们想要从事行为的程度,态度是指人对行为的态度与评价,而主观规范则是指人们感到的从事行为的周边压力。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人在从事行为时个人的能力,包括时间、金钱、资源、能力政策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构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我们首先用TPB模型对南昌大学学生参与足球运动行为进行了验证,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变量对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68、0.267和0.244。而且在没有学生特征变量的调节作用机制下,行为意向对行为发生的路径系数为0.668,说明假设H1、H2、H5成立。除此之外,感知行为规范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201,说明假设H3、H4成立。

2.2 交叉数据分析

同学对参与足球运动的快乐程度与同学参与足球运动意向之间的关系:

同学对参与足球运动的快乐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同学参与足球运动的意向。随着同学对参与足球运动的快乐程度逐级降低,同学愿意参加足球运动的意向大幅减少,同学不愿意参加足球运动的意向大幅增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态度变量决定行为意向

对于学校开展足球比赛,文史类和理工类明显有少部分同学不满,較艺体类和医学类多。并且,同学对学校展开足球比赛的满意程度对同学参与足球运动的意向有较大的影响。满意程度高,同学更愿意参加足球运动,满意程度低,则同学更不愿意参加足球运动。由此看来,学校对于足球比赛的开展仍需提高。

总结三点,这三点均是属于态度变量,所以,态度变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同学参与足球运动的意向。

3.1.2 主观规范变量通过改变态度加深影响行为意向

主观规范变量会通过影响态度变量加深对同学参与足球运动意向的影响。

主观规范中,家人及朋友支持程度和身边朋友邀请踢足球的人数对同学参与足球运动的意向影响很大;身边朋友踢足球的人数多会很大促进同学参与足球运动,人数少只会对同学参与足球运动的意向有较小影响。

家人及朋友支持程度和身边朋友邀请踢足球的人数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它们会鼓励同学参与足球运动,调动同学踢足球的积极性。而以上三者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主观规范变量。究其原因,这三者不同之处在于后两者都是影响了同学的积极性,进而间接影响了同学的态度,加深影响同学参与足球运动的意向,前者在于它能影响同学周围足球氛围,较难影响同学对足球运动的态度。

3.2 建议

3.2.1 加强学校足球比赛体制的改革

由于学院班级足球基础条件的不同,对于一些有足球传统和基础的球队,在学校举办的联赛中没有起到锻炼队伍、检验训练效果的作用;而对于一些没有足球传统和基础的球队,造成在与强队比赛中比分悬殊。因此,比赛组织者要改变以往随机分组决定参赛双方球队进行比赛的形式,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尽量使每次参赛的两支球队的水平相差不大,使学生能真正享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

3.2.2 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加强对足球信息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各种足球活动、校园广播、图书、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将足球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渐渐掌握了基本的足球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解更多足球信息的需要。学生在各种足球信息的刺激下,逐渐产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3.2.3 针对主观规范变量提出建议

(1)改变家长观念:家长对子女参与足球运动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对学生是否参与足球运动有很大的影响。为此,转变家长对足球运动的偏见是极其重要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增加宣传力度,引导树立正确的足球运动社会价值观,让家长能理智地看待子女参与足球运动。同时,端正家长支持子女参加足球运动的动机,既不要单纯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左右子女的意愿,也不要存在私自一味地想让子女凭借足球踢出名堂,而是应该根据子女的现状以及兴趣程度因势利导,增强他们对足球运动价值的认识。

(2)邀请周围同学朋友参与足球运动:从同学自身出发重视足球运动,通过参与到足球运动,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增加运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品质等效果,主动邀请周围同学朋友一同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83-86.

[2] 张晓闲.上海市高校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与研究[J].体育科研,2013,34(1):92-97.

[3] 陈志辉.“教体结合”视野下的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 汪玮琳,王莉,康辉斌.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比较[J].西安体育学院院报,2014,31(6):690-693.

[5] 陈洪,梁斌.英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演进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11-114.

[6] 房作铭.比利时青少年足球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9):24-27.

[7] 丁长海.论体育教学对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2):96-98.

[8] 季国胜.浅谈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J].教学改革,2014(22):155-159.

[9] 彭硕.有效培养中小学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策略研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3):59,61.

[10]李毓毅.2012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报告[R].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144-156.

[11]宋慧林,吕兴洋,蒋依依.人口特征对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 选择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6,31(2):33-43.

[12]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