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健康体适能的角度看高职高专公共体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2018-05-07鲁纪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鲁纪红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却在不断下降,这种体能的倒退在大学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高职高专是我国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学生的综合素质关乎到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对体育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存在了很多问题。下文笔者针对当下高职、高专学生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从健康体适能的角度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 高职高专公共体育 改革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52-02

体适能理论在我国最早源于《何为体适能》这本书,它是率先在我国提出这种理论的一本著作。目前体适能理论以广泛运用到体育各个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体育界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职、高专的体育改革和其未来发展尤为关注,如何能够指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专业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改革成为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体适能理论对高职高专公共体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健康体适能的角度,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1 从健康体适能审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存在问题

既然要从健康体适能的角度对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那就必须要对健康体适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何为健康体适能?研究认为体适能是指“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下文对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中现存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1 选项教学等同于运动训练

当前的高职高专针对公共体育教学,往往采用必修加选项教学的模式,虽然可能不少学校不这样称呼,但是实际教学内容还是一样的。选项课与传统行政班级上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集合了这个项目的爱好者,因此,教师往往会将一堂普通体育课逐步发展为专项化较强的体育课,甚至有的变成了“训练课”而且这种过于细化的“专项”训练,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许多学生就是在这中教学模式下对体育失去了信心。

1.2 体育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

从公共体育课程实际的课时安排上看,部分学校4个学期的体育课,理论课每学期4学时,共计16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1.1%,甚至还有在此基础上“打折扣”,这种重实践课轻理论课的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传统的体育观念有关,学时的设置有意避开;二是与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理论教材建设跟不上有关。在实际的体育课程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留给学生进行自我训练,学生没有理论支持的盲目训练违背了体育课程设立的最初目的。

1.3 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技能与竞技体适能为主忽视健康体适能

教学的评价一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乎到教学的质量与教学完善,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有专门的人员曾经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评价原则进行调查,数据显示:93.25%的高职高专为了方便评测,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采用技评与竞技体适能为主的评测方法。这种方法并不能适应普通学生,更不能正确反映普通学生身体机能,因此,这种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并不具备科学性。

2 从健康体适能展望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身体健康重于一切,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公共体育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基于“健康体适能”理论指导下,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的公共体育课程必定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改革和发展。

2.1 教学内容多样化、趣味化发展

公共体育课程应该秉持“健康第一”的设计理论,丰富课程内容,多引进一些非竞技类项目,同时将竞技类项目游戏化,趣味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将公共体育引向快乐体育、阳光体育方向发展,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度,实质性的提升学生的每周活动量,避免自身体质的下降。在健康体适能理论推动下,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发展势必会朝着内容多样化和趣味化发展,虽然说像传统的排球、篮球、田径依旧会存在,但是体育教学的侧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变,公共体育不再是传统的“技能”型培训。当下的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如不少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中开设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时尚项目。如舞蹈、瑜伽等,这些体育类型的多元化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选择,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通过這些项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促进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2.2 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俗话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为学生更健康的运动打下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只重其一,忽略其二,这是万万不行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高职高专院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

(1)开设理论课程教学。这个虽然在教育部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这样一门理论课程,要想完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高职高专院校首先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开设理论课程教学。

(2)在期末考评上增添理论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督促教师重视体育课程的理论传授,学生注重理论学习,虽然说这种考核方式会增添考核难度,但也是实现理论和实践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2.3 公共体育评测朝着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方向发展

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这也是影响当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当今的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为了盲目突出公平、合理的原则,制定了不少体适能的评测方案和设计。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的设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实践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在健康体适能理论指导下,笔者认为新时期的高职高专务必要注重健康体适能测评技术。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原有的专业技能测评转变为技能加身体素质测评,进而在提升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这也是新时期健康体适能理论要求下高职高专公共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语

健康体适能作为当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词语,也是我国未来高职高专公共体育发展的主要依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健康体适能角度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体育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笔者认为,未来一定会朝着教学内容多样化、理论实践并重化、评测方法科学化的方向改革和发展,这是解决体育教学现存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健康体适能理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魏勇.体适能——学校体育的核心概念(上册)[J].体育教学,2008(11):64-66.

[2] 李杰,何仲恺.北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启示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72-273.

[3] 夏肖林.“健康体适能”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改革构想[J].教学与管理,2008(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