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汉习语异同的文化因素

2018-05-07朱彦之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习语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摘要】本文对中英习语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对比,旨在表明跨文化交际,必须基于对另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不能仅基于本民族文化而望文生义。在使用习语交流或互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语言产生和应用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习语;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朱彦之,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无障碍交流的重要环节。语言源于生活经验,其发源地和使用者文化背景影响着其表意功能,英语习语渗透着相应地域的文化元素。其某些语义可能只存在于英语,而不存在于与英语文化背景无交集的另一种语言。但因任何两种语言某些相似的文化背景则又可能赋予各自习语言的某些相似意义。因此在理解英汉习语就不能可忽视其中的文化因素。

一、英汉习语表意差异

1.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情感差异。传统观念中,英国人认为狗是人类忠诚朋友,对狗心存爱意。下列英语习语就应运而生,如:clever dog(聪明人)、a top dog(身居高位)、lucky dog(幸运者)、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度过难关)、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这些习语把英国人爱狗的情感表达到淋漓尽致。相反,汉语中狗则多为贬义,罕见“狗”字褒义用法,国人常用狗表达或指代所鄙视的人和物,如:狗苟蝇营、狗头军师、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嘴里不吐象牙等,皆极尽贬义。

中国人崇拜龙,龙就成为吉祥偶像或封建帝王的象征,被赋予各种诸如: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各种高大上意义的习语;但在英语中龙是避之不及的邪恶和灾难象征。如英国用he/she is a dragon形容某人凶神恶煞。这些足见情感对语言影响程度之深。

2.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英国是个岛国,历史上渔业发达,涉及fish和sea的习语不胜枚举。典型的实例有:1)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风平浪静的海里,每人都是舵手),意表安全时,都愿管他人闲事,遇到危险,都避之不及;2)there are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ame out of it(有水不愁没鱼),意表机会多多;3)all is fish will soon be caught that nibbles at every bait(每个鱼饵都咬的鱼很快被捕捉),意表好奇心太强没有好结果;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进网的都是鱼),意在劝诫世人学习渔夫,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中国人主要生活在大陆,习语很多与农耕生活相关,如:人勤地不懒、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英汉许多习语与航海有关,例如:plain sailing(一帆风

顺)、in deep water(水深火热)、to tide over(顺利渡过)、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等。

3.历史原因。英国宗教势力曾一度强大,宗教元素充斥于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习语含宗教色彩,如:god bless/damn you意为上帝保佑/惩罚你;the Viking funeral意思是北欧海盗的葬禮即火葬,古代北欧海盗死后被置于船上漂向大海,并将船点燃。而sit above/below the salt(坐在盐的上/下方)、not worth the salt(失职或不配拿薪水)中salt更具历史渊源。盐在英国的饮食文化地位极高,盐曾是英国国王餐桌必备。英国人待客,盐放于首席,坐在盐瓶之上者为上宾,反之即是小人物。在英国历史上,偷盐或多取盐都被视作犯罪,现代英语中薪水salary就源于salt。中国封建史很长,许多习语都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特点,如:官官相护、官逼民反、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所以英汉语习语,都不同程度地打上历史烙印。

4.宗教和信仰元素。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又深受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影响,很多习语源于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民间传说。如: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失乐园)就出自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而the last straw(最后的稻草)来源于习语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camels back。传说农夫把稻草一根根加在骆驼背上,到最后一根时,骆驼脊背压断。所以the last straw寓意微不足道的小事,加上诸多其它烦心之事,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中国人主要信佛、道、伊斯兰教,佛教影响力最大,许多习语涉及佛教,如:粥多僧少、借花献佛、菩萨心肠、三教九流、临时抱佛脚等。这些习语充分地佐证了习语包含的宗教元素。

二、英汉习语的相似点

习语虽基于各自土壤,但人类生存的诸多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也存在共性。因此英汉习语的语义同样存在共性。如中国人厌蛇,汉语就有了许多贬义习语,如:蛇蝎心肠、牛鬼蛇神等;而英国人也厌蛇,习语take hea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当心草丛有蛇)就表达了英国人警惕坏人暗算的心态。英汉语言中也有不少近义习语,如:隔墙有耳与walls have ears、轻如鸿毛与as light as a feather、欲速则不达与haste makes waste、三思而行与look before you leap、一箭双雕与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语言是各民族生产活动的产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特殊性,也有可相互借鉴的普遍性。所以学习习语,必须了解英汉习语的异于同,才能避免误解和曲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毕彦韬.语言与文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8.

[2]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习语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