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评估

2018-05-05周蕾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调查

周蕾

摘 要:本文通过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资料收集,对浙江省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流行的风险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能够导致浙江省疫情发生的风险因子主要有三类:自然客观存在的风险因子,有水禽带毒、候鸟带毒、易感家禽、极端气候;人为产生的风险因子,有开放式饲养、饲养条件差、饲养密度过高、禽类混养、消毒不严、免疫接种不规范、引种不检疫不隔离;社会方面的风险因子,有场址选择不当、集中连片饲养、大范围流通、农贸市场屠宰污染。通过风险因子分析,为浙江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因子;调查

我国采取了以强制免疫、疫区封锁、扑杀等有力防控措施后,高致性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水禽带毒和候鸟带毒的广泛性、疫病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仍防不胜防,时有发生。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态势和传染病流行病学规律,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仍将是全人类共同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制定和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将疫病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进一步提高浙江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水平和能力,调查和掌握浙江省存在的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各种隐患(風险因子)是非常必要的。

一、调查方法

1.实验室检测。采用《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03)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2.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对全省各地家禽的饲养模式、管理方式、饲养条件、养禽场地地理环境等进行调查。

3.有关资料收集。查询农业部等有关文件、通报、兽医期刊、历史档案等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二、浙江省存在的引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因子

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原理,传染病发生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条件。从调查分析结果,就家禽禽流感方面,浙江省能够导致这三个条件产生的风险因子比较多,归纳起来可分成三类:

1.自然客观存在的风险因子

(1)水禽带毒、候鸟带毒。大量检测报道证实,水禽、候鸟带毒具有普遍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农业部通报,我国有关单位也多次在候鸟中检测发现了禽流感H5N1病毒,2007年以来,在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6个省的活禽市场水禽中多次检测到H5N1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浙江省与上述省份同属于我国南方,家养和野生水禽量大,又处在候鸟的迁徙线路上,因此,可能带毒的水禽和候鸟也是浙江省禽流感发生流行的一个重要传染源。

(2)气候因子。夏秋季节台风洪水频繁、高热或严寒每年均有出现。这些极端气候均可造成家禽抵抗力下降。

(3)存在一定数量的易感禽类。由于存在免疫空档期,不同家禽免疫效果的差异,以及疫苗免疫质量和病毒变异等问题,一定数量易感家禽的存在是必然的。

经连续1年半每月对全省各县免疫家禽进行抗体检测,多数月份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90%之间,总平均合格率为86.7%,还有相当数量的家禽没有达到有效的抗病能力,

2.人为产生的风险因子

(1)开放式饲养。在受调查的82个家禽养殖单位中,没有有效隔离设施、进出不更换工作衣鞋的有41个,占调查数的50.0%;按照严格隔离、基本能阻断野禽接触的标准,有47个场户不合格,占调查数的57.3%,其中野禽进入鸭和鹅饲养场畅通无阻。

(2)消毒制度不严。人员、物品等进出不进行有效消毒的有47个场,占调查数的57.3%。

(3)不按规定接种疫苗。经连续1年半每月对全省各地家禽免疫抗体的检测,被检的11128个场(户)中,有324个免疫合格率为O的, 有130个没有免疫抗体。

(4)引种不检疫不隔离。浙江省大部分非种禽场对饲养的禽群,在购入进场时不采取检疫和任何的隔离措施。

(5) 饲养设施简陋、防寒保暖、通风降温能力差。这是浙江省多数场(户)存在的问题。

(6)不同禽类混养,同一禽种不同批次混养。在调查的78个饲养单位中,发现有3 个养殖场户(小区)存在鸡、鸭等不同禽类混养情况,同种不同批次即大大小小的同类家禽混养在一起的更多,有27个单位,占调查数的34.6%,提高了不同禽类间、不同批次间疫病直接接触传播的概率。

(7)饲养密度过高。目前,浙江省所有室内平地饲养家禽的养殖场户,养殖密度普遍过高,许多达到了拥挤的程度,降低了生存环境质量,影响了家禽的自身抵抗力。

3.社会方面的风险因子

(1)饲养场地位置不当。主要问题,一是被调查的饲养场(户)位于主要交通干道边上,占17.1%(16个);二是建在居民点、人们生活生产区附近,占28.0%(23个);三是靠近其他饲养场,占9.8%(8个);还有传统的鸭子流动放养,增加了场外疫病传入的途径。

(2)养殖小区各户集中连片饲养。被调查的9个小区集中着43个养殖户,其中8个小区(占88.9%)属于集中连片饲养,不论是鸡还是水禽,一户连着一户、一群挨着一群。只有一个小区各养殖户间的分隔距离在100米以上,时刻存在着互相间传播疫病的机会。

(3)饲养家禽来源于苗禽市场。在浙江省有个县形成了一个占地面积达到50多亩的大型苗禽批发交易市场,苗禽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区),全国各地的苗禽汇集在一起,摊位之间没有有效的隔离,又批发到全省各地的养殖场(户),每天交易苗禽量达到数十万只,存在着大范围交叉传播疫病的机会。

(4)家禽及其产品大范围流通。浙江省每年从山东、安徽、江苏、江西等省数十个地区调入屠宰家禽达8000多万只,鸡、鸭、鹅、鹌鹑、鸽子等各种家禽均有,这些交易的活禽通过各种渠道分赴全省各地。显著增加了疫病大范围传播的风险。

(5)活禽集中批发交易,交易场地卫生又差。浙江省杭州地区有2个大型家禽交易批发市场,每天成交量达到60万只,汇集了全国许多省的活禽,还有许多市也要这样的交易场地。总体说来,浙江省多数家禽交易场地卫生条件和消毒工作不理想,禽類粪便清理、场地消毒不及时,没有定期的消毒休市制度。这些集中交易各地家禽的特别是交易水禽的场所很容易成为病原污染集散地,那些再回到原地收购运载家禽的车辆和人员等,有可能成为病原传播的一个媒介。

(6)农贸市场活禽屠宰造成的污染。由于我国消毒者特有的消费习惯,喜欢在市场购买活禽,目前禽类集中屠宰场很少,多数在农贸市场现买现杀。许多屠宰废弃物如羽毛、血液、内脏等不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意丢弃,存在着病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危险。

三、讨论与小结

1.通过这次调查,明确了浙江省可建立家禽禽流感发生流行“三个条件”的各种因素。浙江省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虽然本次调查中没有对本省家禽带毒情况开展病原学检测,但是从农业部通报情况看,迁徙的候鸟和周边省份交易市场的水禽中存在禽流感病毒带毒现象,浙江省饲养着大量水禽,每年水禽饲养量达到1个亿,水禽带毒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全球3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中有1条通过浙江省,候鸟迁徙过程中,带毒的候鸟随时有可能在浙江省传播疫情;同时全省每年从外地调入8000多万活禽,也有可能带入传染源。可形成传播途径的因素更多,调查中发现有不同比例的饲养场(户)实行开放式饲养、混养、同一水源饲养,或饲养场地位于主要交通要道边、村庄中、紧邻于另一养禽场(户),或人员工具进出饲养场地时不更换工作衣鞋和不采取有效消毒,以及台风洪水,这些因素为多种传播途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导致易感家禽存在的原因也复杂,除了疫苗本身、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方法不当等原因外,浙江省多数饲养场(户)饲养条件简陋而不能控制的高温、高湿、严寒,以及实行的高密度饲养,均能显著影响免疫效果、降低禽体抵抗力,使受这些影响的家禽成为禽流感易感动物。综观上述情况,浙江省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可能性时刻存在。

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养殖方式方面,大多数场户可以归纳为“开放式、集中化、混合养”的落后饲养方式,这是浙江省禽流感发生流行的最大风险因子之一。这种饲养方式使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间接的和直接的传播途径,传入到养殖场户的家禽中,也极易发生不同批次和不同禽类间的交叉感染。在养殖场户防疫管理措施方面,许多场户不隔离、消毒不严、无降温保暖措施,一旦疫病传入,抵抗疫病流行的能力极低。

3.根据这次调查结果看,在浙江省要彻底消灭禽流感疫情发生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不仅无法改变候鸟迁徙途径而不能消灭由此带来的传染源,同时频繁的大范围内家禽流通,带毒家禽传入也防不胜防,通过集中批发交易、不良的屠宰等方式,再次将场地中污染的病原扩散开来,以及以现有的科学技术也无法解决家禽禽流感的免疫空档期问题,一定区域内一部分易感家禽总是存在;而且由于浙江省大量养殖场户的养殖方式落后,多数处于开放式饲养,可以说禽流感的传播途径畅通无阻。因此,在防控措施上,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对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三个条件” 同时采取消除措施,发挥各种措施互补作用,通过免疫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来努力提高家禽群体的抗病能力,通过倡导和推广先进养殖方式来减少病毒的传入途径,通过加强消毒等防范技术来降低环境中病毒的污染程度,从总体上降低对家禽的致病力。

4.针对浙江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存在的家禽养殖小区中集中连片的养殖模式,各养殖户间交叉感染风险难以消除的情况,在宣传执行严格消毒制度的同时,应提倡育雏在养殖小区外、养殖小区内只引进饲养已经免疫具有一定抗病力的育成禽的方式,以减少易感禽带来的风险。

5.从发展趋势看,要及时改变目前浙江省大量存在的落后的家禽饲养场(户),全面实现先进的、达到生物安全标准的饲养方式还相当的困难。因此,在落实综合防疫技术措施方面,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的方法,规模饲养场户应至少先实行规范化引种(苗)、程序化免疫、制度化消毒以及全进全出、分段式饲养等容易实施的防疫技术。

参考文献:

[1] Olsen B,Munster V J.Wallensten A,et al.Global Patterns of Influenza a virus in wild birds [J].Science,2006,312(5772):384-3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医公报,2007年3月中国内地禽流感、口蹄疫监测情况[Z],2007,9(4):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医公报,2008年12月中国内地禽流感、口蹄疫监测情况[Z],2009,11(1):13-17.

[4] 吴春艳,王靖飞,赵丽丹,等.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预防风险评估[J].畜牧兽医学报,2006,37(6):621-624.

[5] Fang L Q,de Vlas S J,Liang S,et a1.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pread of H5N1 avian influenza in mainland China[J].PLoS One,2008,3(5):2268.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