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8-05-04王兴林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讨思维能力学会

□ 王兴林

学科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况且思维能力也是提升学生学科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显然,就科学学科而言,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是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得课堂茫然无序;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原有认知,找不准教学的起点,造成教学目标越位或者缺位,使思维训练不到位;个别教师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组织探究活动,忽视对学生质疑、观察、交流、反思的指导;缺乏适当的拓展活动,无法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一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年级科学教学要深入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指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儿童的研究”。

一、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能确保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井然有序,有利于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一年级科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会遵守课堂纪律。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常常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通过材料的逐层呈现或发放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遵守纪律;也可以通过适时的语言评价或奖品的发放,鼓励学生向遵守纪律的同学学习。第二,学会倾听。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倾听教师的指导、实验要求和他人的发言,不仅要耐心听,而且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要点,善于在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学会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和他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努力做到不争抢、不吵闹,有序地进行学习交流。如在交流时,两两一组,你说他听,他说你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第四,学会合理摆放和整理材料。教师应要求和训练一年级学生把实验材料按要求摆放在指定的地方,需要的时候能按照要求依次取出来,用完之后及时整理材料,放归原位的习惯。这样有效避免学生被材料所吸引分散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五,学会规范操作。从一年级学习科学起,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规范操作。如指导学生用鼻子闻气味时,应用“扇闻法”进行操作,不能随意去做。必要时,教师要加强操作的示范。

当然,学生的良好习惯还有很多,如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表达、及时记录等。这就需要一年级科学教师十分重视,坚持正面启发诱导,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能静下心来有序地、主动地进行科学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生原有认知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起点

一年级学生在进入科学学习之前,对周围物体的认识不是完全空白的,他们已经从自己的视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经验或概念,但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也可能是不准确的,会影响现在的科学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采访、谈话、实际操作等方法对学生原有认识做个全面探查,了解学生已经具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认识是片面的或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这些原有认识和生活经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认识给予顺应,进行强化;对那些肤浅的、零碎的或不正确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去改变,使其转化为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如教学《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往往来源于有关的图书、家庭的种植,或者对生活周边环境的无意识观察,所获得的关于植物的认识是比较零碎的、肤浅的、不全面的,还没有形成“植物是有生命”的正确认识。教师应把这些“原生态”的真实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也要作为科学学习中的要点,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基于学法的精准指导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保障

(一)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展开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使学生学会提问,善于发问。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思维更有指向性,便于实现科学学习目标。在一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围绕一个主题从多角度、用多方式认识事物,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二)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深化思维

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一般是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进行的。这些活动是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基础,不能只动手操作,还要与动脑相结合,两者相互支持,才能做到真学习、真研究,从而逐步深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以观察为主。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事实,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形成初步的解释。

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观察与研讨的关系,合理安排观察和研讨的时间。研讨活动既可以安排在观察活动之前,也可以安排在观察活动之后。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和研讨的方向,提出恰当的要求,明确注意的事项,给予充足的观察时间,并做好合理分工,使观察和研讨有序进行,真正做到“实验时不研讨,研讨时不实验”“安静观察,轻声研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而且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主动思考,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安静地观察,是否能主动探寻问题解决的路径。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描述和交流,展现思维

一年级科学教学要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符号、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逐步学习用科学的词汇把获得的事实表达出来。由于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或事物的特征,描述时往往词不达意。

除了利用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适时关注学情,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词语进行描述,逐渐把儿童语言转化为科学语言。如描述物体的表面时,在学生回答“扎手、不平、有毛毛”等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教给学生“粗糙”这个词语,让学生学习运用“粗糙”一词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对事物的描述逐渐精确,语言表达更加连贯,思维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来。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指导并鼓励学生主动用科学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师生交流、全班交流、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等方式进行。这样持续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一年级学生运用科学的词汇进行描述和交流的能力会有明显的发展。

(四)指导学生学会研讨与反思,升华思维

在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研讨和论证环节的教学,围绕每节课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论证,并对探究的主题进行反思,逐渐由个人观点向集体共识过渡,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学生研讨和反思的过程,就是运用所收集的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提炼解决问题方法、总结科学概念的过程;是深刻理解科学概念,促进科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如教学《谁轻谁重》一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测、掂一掂、称一称”活动收集数据(从轻到重,用数字1、2、3、4、5表示),统计结果和交流过程如下。

师:这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想法。

生:每个小组的预测结果都不相同,差异比较大。

生:每个小组的预测结果不一样,不准确。

生: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结果也不一样。

生:人的感觉不同,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结果也不同。

生:凭人的感觉进行比较,结果更不准确。

生:用称的方法比较,结果都相同,比较准确。

通过围绕“比较轻重”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和交流,学生发现预测是不可靠的;用掂一掂的方法进行操作比较麻烦,结果更不可靠;要想既准确又快速地进行轻重比较,用称量的方法比较好。教师指导学生经历研讨、反思的过程,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四、适当的拓展活动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地

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与乐趣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拓展活动中的问题,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增长探究能力。

一位教师在执教《谁轻谁重》一课后,精心设计了如下拓展活动。

师:(出示形状相似、大小相同的瓷碗和金属碗,让学生观察)这两只碗是一样重的吗?谁重谁轻呢?

生:我觉得是金属碗重,因为金属比较重。

生:瓷碗比较重,它是用湿土做的。

生:瓷碗比较重,它是实心的。金属碗的中间是空的。

师:同学们的观点都不一样。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作出判断?

生:用称的方法。

生:用回形针作标准,称一称每只碗与多少个回形针的重量相同。回形针多的那个碗就重。

在这个拓展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比较出谁轻谁重,还能借助回形针进行比较。在亲身经历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拓展活动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又是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深化与延伸,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地。

学生早期的思维习惯影响着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因此,科学教师不仅要关注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更要立足他们发展的特点,读懂学生,指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动手动脑学科学,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指导一年级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不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兴林.引领学生踏踏实实“做”科学[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3):64-66.

[2]贺环,李剑平.儿童的经验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3):66-67.

猜你喜欢

研讨思维能力学会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学会分享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