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创新驱动“交通之光”

2018-05-03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板桩悬索桥跨度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1月8号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二等奖146项】;7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其中,季冻区高速公路抗冻耐久及生态保护关键技术、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三个项目科研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随着深水板桩码头的技术突破,带动了唐山港港口航道等级、港区规模和货运量的大幅度提升,对促进临港产业及腹地经济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季冻区高速公路抗冻耐久及生态保护关键技术

2013年12月,黑吉两省交界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面对茫茫林海雪原,在无通讯、无道路、无机械的困难条件下,鹤大高速的建设者们背着冰冷的仪器,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徒步踏入寥无人烟的林区雪地,没膝的冰雪里艰难而坚定地团结前行,开始鹤大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地形勘测,项目施工自此拉开帷幕。

这里地处长白山区,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寒冷、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大,极端最低气温到达零下40度,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冰冻区,隧道冻害发生的机率高、危害严重。

为支撑季节性冰冻生态敏感地区开发和国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围绕解决季冻区公路工程的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长白山生态敏感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项目历经15年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研发形成季节性冰冻区、生态敏感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创新形成路基路面抗冻稳定控裂技术,集成创新桥隧材料和结构抗冻耐久技术,率先研发环保型高性能路用材料、产品和装备,创建生态敏感区动植物保护和污水净化处理技术,集成创新隧道照明智慧控制和建筑保温节能技术。

作为全国首个季冻区新建高速公路建设的绿色科技范本工程,鹤大高速公路以抗冻耐久、生态环保、循环利用、低碳节能为着眼点和施力点,实现了“以工程为载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开发与推广应用模式的探索

该项目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实现全寿命建设理念从“粗放”到“精细化”、建设与运营并重、“优良”到“品质”工程的飞跃,首次提出了季节性冰冻地区绿色公路建设的中国方案,对于提高季冻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保护耕地资源和环境,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转型升级及“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首个季冻区新建高速公路建设的绿色科技范本工程,鹤大高速公路以抗冻耐久、生态环保、循环利用、低碳节能为着眼点和施力点,实现了“以工程为载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成果开发与推广应用模式的探索。

2016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绿色公路发展暨鹤大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会上,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指出:“这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领域首次在季冻地区开展的科技示范,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对占国土面积53.5%的季冻地区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标志着我国季冻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科技创新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2007年春天,被誉为“钻石级港口”的曹妃甸港区,4000米岸线上约20个泊位采用遮帘式板桩码头新结构型式陆续设计、施工。

该设计总负责人、一航院主管总工程师、水工结构专家刘永绣介绍,码头泊位是港口建设的核心,相比同级别的重力式和高桩承台式码头结构,板桩码头具有岸线资源省、工程投资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是粉砂质海岸地区优先选用的码头结构型式。“该码头型式的采用,很好满足了唐山港的地质条件。曹妃甸港区泥面标高较高,设计采用大型挖入式港池,在此情况下,做板桩码头是最合适、最合理的。”

据了解,在曹妃甸港区大面积使用的“遮帘式板桩码头新结构”技术,由于其构件全部在岸上施工,还具有造价低、可靠度大、耐久性强等优势,已经使京唐港码头泊位等级由2万吨级发展到10万吨级,打破了传统教科书中水工建设领域“板桩码头因其结构特性,只适合建中小码头”的论断,板桩码头建造1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深水码头的梦想成为现实。

经过16年不懈研究,今日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成功开发“半遮帘式”、“全遮帘式”、“分离卸荷式”和“带肋板的分离卸荷式”4种板桩码头新结构,将我国板桩码头的建设水平从3.5万吨级提升至20万吨级。建成世界上最大吨级的板桩码头,建立板桩码头新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模型,提出板桩结构新的极限土压力计算方法和公式,并开发了遮帘效应和卸荷效应的分析方法。

一桥飞架矮寨公路,在气势磅礴的德夯大峡谷上空,矮寨悬索大桥与“矮寨公路奇观”和德夯大峡谷相互映衬,构成了新的壮美景观

同时,板桩码头数值分析软件与平台、板桩码头离心模拟技术、板桩码头监测技术、板桩码头抗震技术、板桩码头施工成套技术的开发,亦解决了板桩码头新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难题。

利用新结构,我国已成功在唐山港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建成57个5~20万吨级板桩码头深水泊位,码头岸线达14.7公里,年通过能力2.58亿吨。除唐山港外,新结构还推广应用到江苏盐城滨海港等地区的港口建设。

随着深水板桩码头的技术突破,带动了唐山港港口航道等级、港区规模和货运量的大幅度提升,对促进临港产业及腹地经济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专家评定,板桩码头新结构的开发,突破了板桩码头深水化技术瓶颈,确立了我国板桩码头国际领先地位,有力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粉砂质地区和淤泥质地区深水泊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是未来我国复杂海岸地区建港最有竞争力的码头结构型式。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全国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山区跨越深切峡谷的大跨度悬索桥日益增多,已成为山区交通建设的控制性因素。山区大跨度悬索桥普遍面临着跨度大、峡谷深、山路险、地质与气象条件复杂等巨大挑战,常规桥型布置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施工技术与装备的适用性受限,复杂峡谷风场难以准确观测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山区交通建设。

针对山区跨越深切峡谷的大跨度悬索桥总体布置难、常规施工技术与装备受限、风观测精度低等难题,历时八年,“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组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与新材料等一系列原创成果。

作为项目的重点依托工程,2010年3月28日9时10分,矮寨特大悬索桥茶洞岸端飞艇牵引着矮寨特大悬索桥先导索开始起飞升空,飞向峡谷对岸。15分钟后,成功将先导索牵引到对岸的巨型桥塔,虽直径仅1毫米但承受重量可达450公斤。

2011年8月2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颗铆钉装嵌到位,被誉为“世界峡谷跨径最大钢桁梁悬索桥”的湘西矮寨大桥钢桁梁正式合龙,标志大桥全部主体工程建设完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带头人、湘西矮寨悬索桥总设计负责人胡建华认为,矮寨悬索桥足以成为桥梁设计史上的里程碑,能“入选任何一本桥梁设计教科书。”

据介绍,该项目首创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结构,为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桥型方案;首创了“轨索滑移法”悬索桥主梁架设新工艺,被世界公认为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的第4种方法;研制了“轨索滑移法”悬索桥主梁架设新装备,突破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条件的限制;开发了悬索式现场风观测新装备,破解了山区跨越深切峡谷桥梁工程现场风观测难题;发明了新型“CFRP-RPC”高性能岩锚体系,解决了传统预应力岩锚体系地下埋深大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随后,项目研究成果还被成功应用于虎跳峡金沙江大桥等工程,对于攻克山区大跨度桥梁建设难题,保障山区公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板桩悬索桥跨度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冠梁协同支护作用机理
一类模拟悬索桥的von Kármán方程的解的存在性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大跨度连续钢箱梁桥设计研究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双排板桩间土压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板桩入土深度计算方法探讨
水力冲沉板桩在钱塘江堤防工程中的应用
站在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