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最强适应力“造岛神器”成功下水

2018-05-03孙喜保何振男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钢桩挖泥船振华

文/孙喜保 何振男

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后,引发关注。作为继“天鲸号”之后疏浚装备国产化的又一重大成果,“天鲲号”真正实现了设计、研发、制造全周期的“中国化”,代表着中国疏浚船舶工业制造的最高水平,意味着中国交建在疏浚装备高端制造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将引领民族疏浚迈向强盛发展的新时代。

下水仪式

“该船真正实现了设计、研发、制造全周期的‘中国化’,代表了中国疏浚装备的最高水平。”中交疏浚总裁康学增如此说。

“这绝对是我国又一海工重器、国家重器,名副其实。”在“天鲲号”挖泥船下水仪式上,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总经理张凯这样告诉记者。

在中国不断迈向海洋强国之时,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工重器又添一名新成员。11月3日上午,位于江苏南通启东的长江入海口,热闹非凡。在这里,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从船坞里被徐徐拖至海上,完成了正式下水环节。这标志着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首艘重型绞吸挖泥船建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经历一系列设备调试之后,该船将于明年6月份正式投产。

“‘天鲲号’总体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许多关键部位实现了欧美国家所没能达到的高度。”中交疏浚天航局副总工程师、“天鲲号”监造组组长王健说。这艘挖泥船集合了国内这一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由国内从事疏浚历史最长的天航局牵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上海振华重工等企事业单位共同研制而成。

总长140米、宽近30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000多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多立方米(相当于一周可以吹填一个水立方的体积)、绞刀功率6600千瓦、吹填距离可达15公里…… “天鲲号”的每一项数据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据了解,“天鲲号”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深海与远海抗击更强的台风和海浪,同时其超大功率的绞刀可以挖掘高强度的岩石、礁石,这些功能在全世界都很少见。正因为有了这些功能,该船投产之后,可实现我国挖泥船在深海长时间、持续性地施工。“适应恶劣海况的能力全球最强。”王健说。

近年来,我国乃至国际上大规模近海建港、造岛、疏通航道的速度逐渐放慢,更多的离岸工程延伸到远海与深海,那里有着更加恶劣的施工工况:动辄10级以上的台风、3到4米以上的海浪、坚硬的岩石与珊瑚礁,这些都对疏浚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已有的挖泥船仅有个别能够适应这些恶劣条件,因此需要更多更加精良的装备。

“天鲲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11年,经工信部和财政部研究立项,由天航局牵头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历时5年设计研发,2016年年初正式开始建造。

虽然与传统的货运船只相比挖泥船的体量并不大,但由于各种精密装备非常集中,其制造难度呈几何级上升。

“这是我们企业建造过的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一条挖泥船。”船舶制造方、振华重工启东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华告诉记者。振华重工是我国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商,其研发制造海工装备的实力在国际上都排得上名号。但在制造“天鲲号”时,他们在工艺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重挑战。

“在许多环节,我们都要集整个企业的力量,经数次研究论证,才能解决其中一项或者几项难题,其中的创新都可以写一本书了。”振华重工“天鲲号”项目经理何银栋说。实际上,在整船下水前两天,许多关键设备还在不断调试,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值得一提的是,该船所首创的“双定位”系统——钢桩定位和三缆定位,是其在远海海域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这一点世界上还没有其它船舶能够做到。

钢桩定位为常规定位,是指主要依靠两根长50多米、直径2.2米、重达180吨的特制钢桩进行作业。在深海作业时,其中一根插入海底,实现船舶固定,另一根则在需要移动时帮助船舶“迈步行走”。这两根巨型钢桩,就是船舶的“定海神针”。该钢桩的设计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柔性系统,能够有效抗击高强度台风对钢桩的冲击,避免钢桩被强风浪打断。三缆定位系统则是“天鲲号”所独有,可以在钢桩无力抗击台风时,帮助稳定船只,以实现继续作业或安全停靠目的。

此外,这艘挖泥船在不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采用了全电力驱动,其挖掘系统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可以挖掘坚硬的岩石、礁石甚至珊瑚礁。“天鲲号”的另外一个核心部件——有着挖泥船“心脏”之称的泥泵输送能力也非常惊人,可将海底泥沙、岩石碎块吹到15公里以外,实现远距离造岛,且吹送距离也创造了世界第一。

“‘天鲲号’的成功建造,是我国挖泥船舶自主研发制造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正由疏浚大国向疏浚强国阔步迈进。”天航局董事长钟文炜说。

造船专家、中国船级社总经理张凯则表示,“天鲲号”的成功下水,真正让中国造船人感到了扬眉吐气。

鲜为人知的是,以天航局为代表的中国疏浚企业,在2003年才开始走疏浚装备国产化、自主化发展的道路,2006年才研制出第一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挖泥船。

猜你喜欢

钢桩挖泥船振华
上航局投资建造的2 艘耙吸挖泥船下水
钢桩滚动装船栈桥受力分析研究
钢桩自由入泥深度估算探讨
船舶设备创新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6500m3 绞吸式挖泥船钢桩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绞吸挖泥船大功率挖岩绞刀设计与研究
WSN Node Applied to Large-Scale Unattended Monitoring
“吸盘3”号挖泥船核子密度计改进设计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挖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