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养护顾“面子”,更要重“里子”

2018-05-03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井盖面子巡查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从道路养护标准化作业单元和道路快速冷补料应用,到桥梁整体置换、不中断交通快速桥梁支座,以及多维道路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技术形成体系,近年来,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在深耕科技创新“惊喜不断”,为全国道路养护行业提供了国内领先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设施管养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的面子和里子,都需要智慧管理。”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十九处研发部张松部长这样说。

多维数据,一个平台,多个系统应用,打造道路养护行业的“高德地图”

在道路养护的信息化建设环节,全行业几乎都面临着地图内容少、资金投入大、数据共享难、更新不及时和安全有风险的相同困境。与此同时,各系统数据的分散存在导致很难共享使用,已有大量数据的调用不便亦影响了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分析,二维GIS平台无法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专业部门尚缺乏持续进行信息化系统维护、建设的条件与环境。

在张松看来,在道路管理中,信息化不仅有助于企业规范流程、节约成本,更可以提高养护效率。

“随着互联网+,百度、高德等互联网企业的强势渗入,以及专业交通信息化公司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不断提供,我们已经认识到,对于养护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而言,不创新,就要被颠覆,要创新,而且要马上行动!”张松说。

为实现集团管养业务的信息化产品体系建设,养护科技信息研究发展中心率先研发建立基于多维信息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理与服务平台,打通与道路相关的各管理单位、各行业的数据瓶颈,面向业务需求,以建设行业“高德地图”应用为目标,实现道路信息资源共享。

这是一个以地理信息技术、数字测绘、数据库管理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秉承开放、共享的建设原则,融合道路基础属性、航空影像、街景影像、二三维电子地图、设施设备数据等多维数据信息为一体,实现业务管理网络化、信息交互实时化、管理要素数字化、管理信息形象化、辅助决策职能化。

公路养护--精益求精摄影(张可为 摄)

张松告诉记者,信息化建设应当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在道路信息系统开发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的获取能力。“我们开发了车载式、背负式、手持式等多种采集设备,以完成高效率、低成本的道路信息数据采集工作,构建路产管理的基础数据。”

依托多维平台,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已经累计完成近万公里的道路数据采集工作,实现动静态数据的融合,宏观微观的展示查询,以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

“这是一个面向交通的T-GIS服务平台,既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更新维护,还可借此完成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实现数据查询浏览,以及标准服务的对外发布。”张松介绍。

基于多维平台,养护科技信息研究发展中心还开发了道路养护巡查管理系统、道路路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桥梁定期检测报告三维展示系统、路拍宝公众舆情管理系统、检查井治理综合管理系统、三维辅助设计及施工推演系统等多种业务应用系统。

其中,结合三维模型数据,基于BIM理念和Unity三维引擎技术,桥梁定期检测报告三维展示系统集桥梁检测、管理、展示于一身,使业主和工程人员能够更直观准确的通过三维场景浏览或视角控制查看病害位置。

“以桥梁检测工程师为使用角色,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现场信息电子采集,标准化录入,直接入库,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报告质量。并在后台管理系统中直接进行处理,并导出检测报告。”

针对桥梁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检索及定位,同时针对卫星雷达遥感桥梁沉降监测数据及敲击式桥梁损伤检测车的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综合描绘桥梁沉降监测走势图及桥梁结构损伤分布图。

三元桥大修一夜换新装,23万张井盖注册电子身份证,精细化智慧养护顾“面子”更重“里子”

2015年深秋,一段北京三元桥“旧桥变新桥”的延时摄影视频在YouTube火速升温,播放量超过120万次。视频里,中国工程师和工人利用短短43小时,对北京重要交通枢纽——三元桥进行整体置换,一夜换新装。

三元桥整体置换

一番“偷梁换柱”中,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不仅亮出了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千吨级驮运一体机,这架具有“神驼”美称的国产“驮梁车”,集机械、电子、液压技术为一体,操作同步、精度高、承载力强、升降能力大、运转模式多样化。

现场24名桥梁工程师参与了桥梁的精准定位监控作业,使用北斗定位仪、视频定位仪、位移计和表面应变计等多种设备实施桥梁精准定位作业,就位精确到5毫米。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在特大城市重要交通节点上一次性完成大型桥梁的整体置换架设,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也为桥梁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和解决途径。

在这个艰巨工程的背后, 张松和他的团队也在发挥着技术支撑作用。在前期方案设计中,利用三维可视化,将每一版设计方案真实生动的展示出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在施工前,对整个置换施工工艺进行反复模拟推演,发现施工组织中的不足和难点,提前应对,保证了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道路养护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养水平,近年来,养护科技信息研究发展中心撑起的并不仅仅是擦亮城市的“面子”,筑牢的还有代表城市良心的“里子”。

三元桥整体置换

截至2017年4月,分属于22个不同部门的23万个井盖已经全部“门儿清”,配上了“电子身份证”。

“这是我们从方便权属单位检查井治理的工作角度出发,为实现检查井治理工作的所见、所想、所得的管理目标,编制检查井调查标准及调查流程,开发的检查井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张松介绍。

从此,每一个检查井通过采集影像数据、GPS数据及权属信息数据等方式生成的12种属性数据都被标注在“电子身份证”上,并储存在多维平台。部分井盖还被装上了“心跳式”监测装备,一旦井盖被车辆轧坏、丢失、被雨水浸泡,这个插座大小的白色装置将自动报警,为后台传送信号。

赵登禹路和丁章胡同的交叉口,有记者看到,一辆架着全景摄像头的养护车呼啸而过,短短几分钟便将所经过路面的井盖信息全部掌握,摄像头把井盖的现状全方位拍摄了下来,另一套激光装备则通过扫描井盖高差来判断是否出现下沉等病害。

“假设南三环辅路上有一个自来水井盖发生下沉,以往光是问题反馈的时间就可能耗费二三天甚至一周左右,而有了电子身份证和多维平台,信息实时共享,几乎可以立即解决问题。”张松举了个例子。

同样,当右安南桥的井盖发现了问题,通过多维平台,各权属单位可以立即知晓井盖所处具体位置、规格及材质属性等各类信息,以便最快时间内完成统一维修,亦避免了不同维修人员对同样事情描述维度不同的问题。

“井盖虽小,但却是智慧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在张松看来,这无疑是一场空间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变革,而空间大数据对于道路管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道路养护病害数据为每年政府的养护资金划拨提供了重要依据,多维数据平台亦可对城市道路拥堵情况进行模拟,并对下一步城市道路规划和导改做出分析预判。再长远些,这些数据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张松说。

24小时修复,无痕化服务,弘扬北京道路管养品牌

多年来,养护集团始终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业主、服务社会”的宗旨,发扬集团品牌、资产、人员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成功将“24小时修复、无痕化服务”理念打造成全国道路养护管理的一面旗帜。

在张松心里,先进的养护理念无疑是整个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最响亮的招牌了,而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无非都是在围绕实现这样的养护理念服务。

“这就像是盖房子,我不仅需要水泥、沙子、钢筋、砖块等建筑材料,也需要壁纸、木地板、家具和窗帘,甚至可能还要添置些毛绒玩具,这些元素里,各有审美,挑不出谁比谁好,但都缺一不可,把它们合理地凑在一起,就能把房子布置成我想要的那个温馨的场景。而‘24小时修复、无痕化服务’就是我想要的那个温馨场景。”张松说。

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采取的是巡、养分离的管理模式。“这不仅配合了北京日常养护中夜晚施工,清早通行的好习惯,巡查人员和养护人员不见面的关系,也使得二者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张松解释。

道路空洞检测

诚然,万事无绝对,对于零星的易处理病害,巡、养一体的办法还是非常好使的。“我们为路上养护巡查的工人配备了100多辆巡养一体电动三轮车,带着基本耗材,碰上小坑或是布袋桩子坏了,随时发现,随时治理,停车就能给顺手修复了,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解决问题。”

而在实现“24小时修复”的养护理念过程中,基于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养护巡查管理系统被他奉为了“最大功臣”。

据悉,该平台主要完成对养护巡视情况的跟踪、监管、信息接收、处理、反馈,并提供完善的报表和数据处理结果。“借助于WebGIS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还能够通过网络浏览器直接访问操作,方便各级养护巡查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时查看。”

张松透露,自2005年道路养护巡查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每年均有近8万条病害信息上传至平台,每天大概能达到三四百条。“近300人的养护巡查队伍每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巡查病害,通过专业巡查APP‘养路通’将发现的道路病害事件拍照上报管理。”

再由平台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对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包括紧急24小时病害统计、病害易发路段统计、病害记录统计、病害发生率统计、修复率统计及完工统计等,进而将病害修复任务通过系统平台派遣给施工养护队伍,并进行修复后的施工复核。“同时,道路养护巡查管理系统累积的数据还将为管理部门制定道路大、中修计划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在张松看来,这样的病害数据采集工作,或许在未来可以交给无人驾驶设备完成,“一辆装有多个摄像头的无人驾驶车飞驰过去,路两边的实时街景及设施迅速回传至多维平台,实时反应加上高速的数据处理,每一天拍摄图像进行数据对比,有没有发生病害变化将清晰可识别,这样的效率对巡查行业会是一个颠覆。”

猜你喜欢

井盖面子巡查
井盖上面智慧多
面子≠尊严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小井盖学问大
某贪官的面子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面子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