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效果

2018-04-28陈龙开秦建平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贵州遵义563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医学学时西医

陈龙开,秦建平,罗 晓(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贵州遵义563000)

中医学与西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教学理念及方式上存在不同[1]。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长期实践积累出的具有中国特色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包含了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预防养生及康复的广泛内容。目前,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较为普遍,但因为教学要求、培养目标不同,许多西医院校中医课程为限修及选修课程,因内容多而学时有限、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的影响,学生重视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2];另一方面,教师上课也无教学创新,上课平铺直叙,导致上课质量差,成绩不理想。面对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的诸多困境,中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个人能力[3]。本教研室针对常见教与学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兴趣,旨在提高学生课堂满意度,学生学习技巧及能力、教学质量。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样学时及同一学期上课的2014级二本临床专业6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教改组(136人)和对照组(149人)2个大班进行教学。两组教学教材均选用由魏睦新、杜立阳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中医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相同,同为54学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改组 教改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相应教学方法:绪论2学时;中医学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学时采用视听教材+PPT的教学方法;中医学生理观脏腑、气、血、津液12学时采用中西医对比法;中医学病理观病因病机8学时;中医学的诊法6学时采用练习法;中医学辨证体系14学时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CBL);中医学治疗概要2学时;中药学概述及方剂学概述6学时采用实物展示法。其中在练习法时指导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望诊、脉诊实践操作;在辨证体系进行CBL教学法,让一部分学生课后自行查阅资料、组织、准备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制作课件并上讲台进行实践讲课;中药及方剂概述授课中以实物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药物的气味、味道等特性,由此讨论引出常见药物的性能、功效、主治。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与教改组相同,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加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1.2.3 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以不记名问卷调查、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两组的问卷调查、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验及期末考试全体学生均参与。两组均于期中及期末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中医学课程是否感兴趣、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是否有意见或建议。期末进行1次临床病例的病案分析专项测验,了解两班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以分数段人数进行统计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教改组学生对本门课产生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教改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提出改进建议人数明显多于教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问卷调查情况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验结果比较 教改组在全对、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析、诊断、治则代表方的正确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验结果比较[n(%)]

表3 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n(%)]

3 讨 论

西医院校开设的中医学课程课时少,但中医学内容多、理论跨度大、抽象难懂,实践也少,加上学生对中医学课程重视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认真,被动听课。一方面,学习方法也不正确,掌握知识靠考试前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差;另一方面教师准备不足、上课呆板、教学方法落后等情况也导致教学质量差。本教研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取恰当临床病例,结合更优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如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学时采用视听教材+PPT、脏腑采用中西医对比法、辨证采用CBL教学法、诊法采用练习法、中药及方剂采用实物展示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又切合主题、理论深奥又联系临床实际、中医为主又融汇西医,让学生能学懂、记得住,切实感受到中医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满意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脏腑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核心内容之一,但内容繁杂、抽象,也易与西医体内的脏器产生混淆。这部分内容怎样讲是非常讲究的,如果只是按书本照本宣科给学生念一遍,那学生肯定云里雾里,听不懂。如果采用中西医对比法来讲解就比较清楚,因为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生理学的时候脏器的生理功能也是重点掌握内容,容易引起共鸣,易于对比掌握。比如讲中医五脏的心、肺、肝、肾时,可以对比西医4个内脏器官来讲,相同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不同的功能是什么,差别在哪里,一对比就很清楚。讲中医脾脏,因为中医脾脏的定位模糊,不是单纯的西医的脾,无法精确地解剖定位。中医脾脏有消化、吸收、运送营养、水液的功能,我们就要从生理功能方面与西医的理论对比学习,知道中医脾脏相当于西医的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且,与造血系统、水液代谢系统及口腔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医学的脏腑不仅是形态学结构的脏器,也是具有某些功能的生理病理学系统[4]。中西医学最基本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体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去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所认识到的生理病理规律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认识的方法、出发点不同,所认识到的层面及角度就有差别[5]。中医学教学中尤其需要知识内容的类比,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树立大医学观的基础[6]。这样对比学习容易理解和记忆。

中医学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蕴含中医的哲学思想。辨证的目的是正确的诊断,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依据,有了正确的辨证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辨证体系内容多,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理论相互交错,没有好的方法学起来就会困难,感觉哪里都一样,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上课时要给学生归纳、理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各种病理状态下的特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公式化,学生学起来就容易。比如给出一个黄疸患者的临床病例给学生进行分析,患者全身皮肤及目睛发黄⁃辨病为黄疸;胁肋胀痛、胁下有痞块−定位在肝胆;苔腻、脉滑表示有湿;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提示有热;总结出来就是黄疸病,辨证为肝胆湿热证。脉络清晰,不用死记硬背,容易学习。教学过程中采用CBL教学法,在辨证体系中进行案例式教学给出临床病例,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资料,组织讨论,最后制作课件上讲台进行实践讲课,把讨论的结果以上课的形式在讲台上讲出来。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对重点及难点再进行系统讲解。CBL教学法的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7],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知道怎样去学。CBL教学程序较为简单,学生可以从讨论一个临床案例开始,经过1次或2次课堂讨论及可达到教学目的[8]。

中医诊法是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容之一,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各章节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这个桥梁搭得好,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医学内容[9]。诊法教学讲究让学生实际掌握和熟悉诊断疾病的方法,如果只是照书过一遍,学生很难掌握,特别是中医望诊里的望神、五色诊病、舌诊、脉诊等需要反复的练习。所以,在教学时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以小组形式进行相互练习,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感受中医诊法的神奇,而喜欢上中医学课程。

中药的分类较多,每类药物里一些药物功效相似,难以区分。中药与方剂的内容太多,不可能在几个学时里面面俱到,往往只讲概述部分。怎样讲才有趣、印象深刻,避免因乏味而影响学习,以实物形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主讲教师让学生了解中药饮片标本主要从外观性状进行辨别,通过眼看、鼻嗅、手摸、口尝(有毒药物除外)等方法辨识体会,增强记忆,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10]。实物形式可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的特性,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尝到黄连的苦、饴糖的甜、薄荷的辛、五味子的酸,看到不同质地、形态的中药,也知道了乌头、蟾蜍、砒霜的毒,学生可谓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通过感官的认识,再进行性能和应用的讲解,或者二者穿插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高。

总之,对于西医院校学生而言,中、西医学思维方法、理论体系的巨大反差,使已经系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很难再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掌握中医学基本诊治方法[11]。中医内容广泛而繁杂,理论抽象、难懂,西医院校学生要在几十个学时的时间里学习中医院校几年的课程,没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普遍希望将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以增加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12]。采用C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效果显著,切实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及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1]尚德阳.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教学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99⁃200

[2]张雪梅,吴标.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3):219⁃220.

[3]王科峰,杨海卿,李小龙,等.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之管见[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 37(1):129⁃130.

[4]高鹏翔.中医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

[5]王华楠,毛兵.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导报,2009,15(10):88⁃89.

[6]叶太生,姚琼,张莹雯.大医学观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3):79⁃80.

[7]SRINIVASAN M,夏颖,顾鸣敏.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的比较——基于两种教学法的转换在临床课程学习上的效果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7(5):88⁃91.

[8]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9]王竹,李睿萍,孙万森.西医院校中医诊断学在教学中的难点及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9):35⁃37.

[10]卢志雁,赵晔,李红霞,等.基于实物及影象标本制作的中药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6):45⁃46.

[11]王华楠,毛兵,马建昕,等.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教学探究式建构学习评价[J].河北中医,2016,38(1):155⁃158.

[12]刘丹彤,曲维忠,杨学琴,等.多种教学方法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53⁃55.

猜你喜欢

中医学学时西医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