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4-28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4054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6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眼肌肌无力胸腺

潘 旭,李 强,李 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4054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6)

20世纪30年代,BLALOCK首次对1例19岁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病患者施行了胸腺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通过手术治疗MG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治疗作为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近8年MG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因MG住院且随访的9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 51例;年龄 13~67岁,平均(37.2±5.7)岁。术前根据胸部CT诊断胸腺肿瘤,新斯的明试验和(或)肌疲劳试验确诊MG。

1.1.2 临床分期 按Osserman临床分型分为:Ⅰ型(眼肌型)42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30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13例,Ⅲ型(急性暴发型)5例,Ⅳ型2例。按Masaoka外科临床分期:Ⅰ期(肿瘤未侵及包膜)69例;Ⅱ期(肿瘤侵犯纵隔脂肪组织或纵隔胸膜,或镜下侵犯包膜)16例;Ⅲ期(肿瘤侵犯心包、大血管或肺组织)5例;Ⅳ期[出现胸膜、心包转移和(或)有淋巴、血行远处转移)]2例。

1.2 方法 围手术期避免出现诱发肌无力危象因素,如发热、感染、创伤等。术前禁用镇静类药物,避免使用可影响神经肌肉传导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溴吡斯的明控制病情(每天150~650 mg),部分患者加用泼尼松(每天10~50 mg)。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尽早预防性行气管切开,药物治疗效果差可予以血浆置换,待症状相对稳定后安排手术,术前常规安置胃管。所有患者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手术范围:原则上以上至无名静脉、甲状腺上级,下至膈肌,两侧以膈神经为界切除胸腺肿瘤及纵隔脂肪组织,若无法切除肿瘤,可行姑息性切除术,必要时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胸外ICU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溴吡斯的明服用量减至术前用量的1/2或2/3,根据病情变化请神经内科会诊调整药物使用剂量。若术前有严重肌无力症状,病程超过2年,术后肌无力危象风险发生率高,氧分压低于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延长拔管时间[1]。术后随访2年,疗效评定根据Monden标准[2],治愈和改善为有效,无变化和恶化为无效。本组术前5例患者因肌无力危象已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在气管切开情况下手术,其余患者均在病情相对稳定时行手术治疗。65例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开手术治疗,27例患者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其中另有3例患者胸腔镜手术中转开胸手术。比较开放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安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有效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临床分型术后有效率情况 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术后肌无力危象,均行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最终3例患者逐渐恢复,病情平稳后出院,1例因肺部感染最终死亡。Osserman分型中Ⅱa型的有效率最高,其次为Ⅰ型,Ⅳ型的有效率最低。而根据Masaoka分期,则是分期越早,有效率越高。见表1、2。

表1 Osserman临床分型预后情况

表2 Masaoka临床分期预后情况

2.2 开放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结果比较 胸腔镜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开放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结果比较

3 讨 论

目前,MG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主要考虑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到累及,从而导致其传导功能障碍。有研究报道,90%以上的MG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升高[3]。但在临床治疗上仍是难点,往往治疗效果欠佳。胸腺瘤是MG的一个重要因素,有20%~40%的胸腺瘤患者伴MG[4],MG合并胸腺瘤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胸腺组织治疗已得到广泛共识[5]。有研究报道,全身型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症状缓解率达84%[6]。因此,对于全身型MS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而相关研究报道,单纯眼肌型缓解率只有20%~30%,因此,对眼肌型MS患者是否有必要行手术治疗仍有争议[7]。EVOLI等[8]和SOMMER等[9]研究指出,眼肌型MG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与非手术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MASAOKA等[10]研究发现,53%的眼肌型MG患者2年内会进展为全身型MS,对于合并胸腺瘤的眼肌型MS患者,手术治疗可减少其进展为全身型MS的风险,而且病情有缓解的可能。NAKAMURA等[11]通过对22例眼肌型MS术后患者随访10年,得出眼肌型MS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向全身型MS的转化率的结论,提出对于眼肌型MS患者也应首选手术治疗。本组42例眼肌型MS患者,术后随访有20例症状有所改善,3例进展为全身型MS,有效率为47.6%,且向全身型MS的转化率为7.1%,低于平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手术治疗眼肌型MS是有效的。但手术指征应严格掌握,应根据患者的患病时间、保守治疗效果、年龄、自身抗体类型慎重决定。术前应调整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尽量使用最少的药物剂量使病情稳定,安排手术治疗相对安全。对症状重且药物难以控制病情的患者,予以输入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待患者相对稳定1周后再考虑手术治疗。KUMAR等[12]研究报道,通过随访35例接受血浆置换的MS患者,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提出血浆置换是MS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胸腺切除开放手术目前以正中胸骨劈开入路为主[13]。由于胸腺脂肪组织可能有残留、异位或迷走的胸腺组织,可能引起复发。因此,在切除胸腺瘤的同时必须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李建华[13]统计发现,胸腺包膜外前纵隔脂肪组织存在异位胸腺的发生率为90.1%。有文献报道,异位胸腺时有发生,其分布在前纵隔和下颈部等处。因此,完整切除胸腺瘤及周围脂肪组织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若仅仅只行胸腺瘤切除,可能会有微小的胸腺瘤遗留在正常胸腺组织而导致复发,术中尽量完整切除胸腺组织及脂肪组织现已得到广泛认可[14]。若纵隔周围组织被侵犯,则应尽量切除,如出现肺部转移,可行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术,侵犯心包时,可行心包部分切除术,术后结合放化疗,部分也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当肿瘤侵犯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等重要器官,时则无法完整切除肿瘤,可行姑息性切除,明确为恶性胸腺瘤时,可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本组研究中,有5例肿瘤侵及心包或肺组织,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切除了部分心包或部分肺组织,术后结合放化疗,2例症状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另有1例出现远处转移,术中行姑息性切除肿瘤,植入粒子行局部放疗,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最终在半年时因出现肌无力危象呼吸衰竭死亡。

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开手术,切除彻底,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更容易引起并发症。而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缺点在于术中可能出现难以完全切除肿瘤,对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往往处理困难,部分患者术中可能出现中转开胸手术。OZKAN等[15]通过对40例MS患儿的术后随访提示,胸腔镜手术治疗MS是安全有效的。2008年以前,本科主要以开胸手术为主,之后胸腔镜手术逐渐开展。从表3可以看出,本科92例患者,开胸手术65例,5例是拟行胸腔镜下手术术中中转开胸,39例有效;胸腔镜手术27例,13例有效,2种术式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种术式疗效相近;而腔镜手术的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对于腔镜手术主要采取右胸入路,以便更清楚地暴露术区及周围重要大血管[16]。

MS围手术期的风险与一般疾病相比更高,肌无力或胆碱能危象均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尤其重要。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溴吡斯的明控制症状,其中有21例术前口服激素治疗,术前请神经内科协助调整药物剂量控制病情到最稳定状态。术后应准确评估病情后严格按指征拔管。本组92例患者中,有9例超过72 h未拔气管插管,1例术后长时间未能脱机拔管,予以气管切开,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8例均取得较好疗效;术前有5例已发生肌无力危象行气管切开,均顺利手术,术后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最后3例顺利恢复,1例死亡,另1例转神经内科继续治疗。肌无力危象是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7],若出现肌无力危象,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不能脱机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为使神经肌肉接头得到休息,需暂停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术后注意加强抗感染治疗,刺激咳嗽、排痰,避免出现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等并发症。

MS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对于合并胸腺瘤的MS患者,临床上已形成手术切除肿瘤及胸腺、脂肪组织为主,药物保守治疗为辅,对于部分侵袭性胸腺瘤患者,术后结合放化疗的共识。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微创手术已得到广泛发展,MS手术治疗的效果也逐渐提高。但MS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患病时间、肿瘤类型、围手术期管理、术后药物治疗等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提高外科技术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争取多学科协同管理患者,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及时随访患者出院情况,总结分析治疗经验,为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有效率打下基础。

[1]秦治明.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的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4):491⁃493.

[2]MONDEN Y,NAKAHARA K,FUJII Y,et al.Myasthenia gravis in elderly patients[J].Ann Thorac Surg,1985,39(5):433⁃436.

[3]陈志明.6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及其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1):77⁃80.

[4]胡巍.3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3(6):952⁃953.

[5]WRIGHT CD.Management of thymomas[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8,65(2):109⁃120.

[6]乌立晖,徐志飞,赵学维,等.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04,19(3):246⁃248.

[7]TOMIYAMA N,MULLER NL,ELLIS SJ,et al.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thymoma:distinctive CT features[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1,25(3):388⁃393.

[8]EVOLI A,TONALI P,BARTOCCIONI E,et al.Ocular myasthenia: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blems[J].Acta Neurol Scand,1988,77(1):31⁃35.

[9]SOMMER N,SIGG B,MELMS A,et al.Ocular myasthenia gravis:response to long⁃term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7,62(2):156⁃162.

[10]MASAOKA A,YAMAKAWA Y,NIWA H,et al.Extended thymectomy for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a 20⁃year review[J].Ann Thorac Surg,1996,62(3):853⁃859.

[11]NAKAMURA H,TANIGUCHI Y,SUZUKI Y,et al.Delayed remission after thymectomy for myasthenia gravis of the purely ocular typ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6,112(2):371⁃375.

[12]KUMAR R,BIRINDER SP,GUPTA S,et al.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myasthenia gravis[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5,19(1):9⁃13.

[13]李建华.6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前纵隔内异位胸腺分布规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1):39.

[14]强益斌.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4):280⁃281.

[15]OZKAN B,DEMIR A,KAPDAGLI M,et al.Results of videothoracoscopic thymectomy in children:an analysis of 40 patientsdagger[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5,21(3):292⁃295.

[16]TRANCHANT C.Therapeutic strategy in myasthenia gravis[J].Rev Neurol,2009,165(2):149⁃154.

[17]CALHOUN RF,RITTER JH,GUTHRIE TJ,et al.Results of transcervical thymectomy for myasthenia gravis in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J].Ann Surg,1999,230(4):555⁃559.

猜你喜欢

眼肌肌无力胸腺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