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皮肤接触1 h对剖宫产母乳喂养的影响

2018-04-28罗玉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3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母乳母乳喂养剖宫产

罗玉婷,徐 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30)

母乳是婴儿出生数月内最好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被国际公认为婴儿6个月内最佳喂养方式[1]。然而,国内仅62.9%的新生儿在出生42 d内获得完全母乳喂养[2]。完全母乳喂养是指只给婴儿喂母乳而不给其他任何液体和固体食物,甚至不给水,但可以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和药物滴剂或糖浆[3]。近年来,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低[4]。剖宫产的新生儿发生乳头错觉的比例(82.4%)明显高于阴道分娩(17.2%),因此不利于母乳喂养。剖宫产产妇由于术后手术部位疼痛、缺乏睡眠时间等因素不利于早期皮肤接触。有研究显示,早期皮肤接触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之一[5]。国外早期皮肤接触1 h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良剖宫产产后体位,降低剖宫产手术带来的不适进行母婴皮肤接触1 h,提高了剖宫产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分娩产妇400例。纳入标准:(1)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2)初产妇;(3)分娩方式为剖宫产;(4)母婴同室;(5)新生儿体重大于或等于2 500 g,胎龄37~42周;(6)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大于或等于8分;(7)新生儿无唇腭裂、舌系带过短等并发症;(8)产妇无妊娠期糖尿病、无使用特殊药物不能喂养。40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两组产妇年龄、学历,新生儿胎龄、体重、性别和身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两组共同干预内容 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1)判断新生儿出现觅食反射的表现、协助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早期皮肤接触的方法、如何评估母乳喂养成功、产后42 d复查喂养方式等。(2)术前1 d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温习早期皮肤接触的方法及告知注意事项。(3)参与研究的产妇床边均有床帘,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和哺乳时注意保护产妇隐身。(4)限制陪人数量,保持病房相对安静的环境,防止早接触和吸吮时被干扰。

1.2.1.2 对照组 新生儿出生后按剖宫产产后常规护理后放恒温箱保暖3 h,期间加强巡视。注意新生儿有无出现呛咳、发绀、呕吐等现象。新生儿出现觅食反射时,护士抱回产妇身旁,协助产妇母乳喂养。

1.2.1.3干预组 新生儿出生后按剖宫产产后常规护理并干预新生儿与产妇进行早期皮肤接触1 h。具体方法如下:(1)上好床栏,解开产妇上衣前扣,用三角枕垫于产妇后背,协助产妇取侧卧位。三角枕垫于产妇上至肩胛骨下至腰部。(2)脱下新生儿全部衣物,戴上帽子,根据需要更换新生儿尿片。(3)新生儿放于产妇胸前,头偏向一侧,产妇一手从新生儿身体下方绕过头颈,抱住新生儿背部;另一只手从新生儿身体上方,绕过新生儿身体抱住新生儿臀部,新生儿与产妇胸贴胸、腹贴腹。产妇与新生儿应盖好毛毯。在实施过程中,产妇可与新生儿轻声说话,抚摸或亲吻新生儿,这一过程不予任何打扰。当新生儿出现觅食反射时,指导产妇进行首次母乳喂养,这一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指导进行。

1.2.2 评价方法 采用于秀荣等[6]改编的母乳喂养测量量表进行评分。此量表共评定项目10项,每项评定范围分0、1、2共3个等级,最高分为20分,得分大于或等于17分为母乳喂养有效。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客观信度为0.901 5,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该项研究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职护理人员进行。分别调查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充足时间、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按照1989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母乳喂养定义将母乳喂养分为3个类别:即完全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7]。母乳达充足时间:乳量充足为乳量适中或者哺乳后乳汁仍有剩余,每天哺乳大于或等于8次,哺乳后新生儿有满足感,不啼哭或安静入睡,新生儿每天小便大于或等于6次,否则为不充足[8]。产妇产后42 d复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调查产后42 d的母乳喂养方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比较 干预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得分[(17.33±0.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1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母乳达充足时间比较 干预组母乳达充足时间在产后24、48 h的产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在产后72 h的产妇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母乳达充足时间比较[n(%)]

2.3 两组产后42 d喂养方式比较 干预组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产后42 d喂养方式比较[n(%)]

3 讨 论

3.1 早期皮肤接触1 h有助于首次母乳喂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得分[(17.33±0.92)分]高于对照组[(15.1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高峰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吸吮反射最强,早期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嗅觉、触觉和觅食反射都有良好的刺激,有利于新生儿顺利找到乳头、刺激乳汁分泌,能尽早地建立正常的吸吮反射。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产妇也能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从而调动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产妇在哺乳期遇到困难时更可能坚持,从而对困难做出积极的应对,也不会轻易因奶水不足或没有奶水而要求工作人员添加配方奶。另外,本研究通过三角枕协助产妇取得舒适的哺乳体位,减轻由于剖宫产伤口疼痛、体位等原因引起的不适;有助于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建立,也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指导产妇早期皮肤接触和吸吮。产妇更容易观察新生儿情况,避免新生儿出现呕吐、呛咳和发绀时未能及时发现。而对照组新生儿由于未能持续感受母亲的体温、气味等对其产生嗅觉和触觉的刺激,首次母乳喂养表现出吸吮能力弱、吸吮尝试时间短、甚至不吸吮。因此,干预组新生儿母乳喂养量表得分较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皮肤接触对于初次母乳喂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3.2 早期皮肤接触1 h可促进乳汁分泌 泌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新生儿吸吮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将此信息传达到脑下垂体前叶,使之产生催乳素,催乳素经血液输送至乳房,使其泌乳。吸吮的刺激越多,乳汁分泌量越充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产母乳达充足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接触、早吸吮有助于乳汁的分泌,这是因为早期皮肤接触的新生儿能尽早地建立正确的吸吮反射,强化吸吮能力,从而提高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干预组新生儿受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吸吮积极性高。通过频繁的吸吮乳头使母乳喂养的分泌量增加。而对照组新生儿未能尽早建立正确的吸吮方式,母乳喂养时出现哭闹、拒绝吸吮产妇乳头,产妇及家属积极性降低。当新生儿出现哭闹时应选择添加配方奶,从而吸吮乳头的次数比干预组产妇少,母乳达充足时间将推迟。

3.3 早期皮肤接触1 h有利于产后42 d完全母乳喂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早期皮肤接触有利于完全母乳喂养。有研究显示,早期皮肤接触直接影响产后完全母乳喂养率[5]。早期皮肤接触可以刺激新生儿觅食反射的建立,强化吸吮能力。新生儿更愿意接受和习惯纯母乳喂养。非纯母乳喂养的产妇主要原因是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而添加配方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的产妇确实存在母乳不足的情况。因此,这也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指导产妇学会判断乳汁充足及添加配方奶时的知识,从而避免由于喂养不当导致新生儿呛咳,甚至窒息的发生。有研究发现,进行健康宣教时提倡母婴同室和按需哺乳,可以使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11]。

早期皮肤接触1 h有利于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得到最好的喂养方式时能减少家庭购买配方奶的开支,符合母婴医院的优质护理模式。同时研究发现,家属对母乳喂养越配合、支持,母乳喂养效果越好,这与香寰等[12]的研究基本一致。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动员产妇家属共同参与。国外有研究发现,早期皮肤接触达2 h,产后42 d完全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90%,极大地提高了完全母乳喂养率。说明早期皮肤接触的时间越长,产后42 d完全母乳喂养率越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延长早接触时间。

[1]葛圆.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3.

[2]刘冬梅,鲜文滢.新生儿乳头错觉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4,29(16):26⁃27.

[3]王惠珊,曹彬.母乳喂养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院出版社,2014:9⁃11.

[4]邓丽.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母乳喂养的情况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1):71⁃73.

[5]黄蓉,候燕文,刘宏等.早期皮肤接触一小时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20⁃1424.

[6]于秀荣,催景珍,李健华,等.母乳喂养量表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17(2):125⁃128.

[7]刘萍,许凤莲.我国母乳喂养定义、分类和母乳喂养率的变迁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27⁃3931.

[8]杨世萍,张淑萍,红方.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1):24⁃26.

[9]高峰,陈京立,周彩峰.早期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52⁃854.

[10]金海鸿,张宇杰,孙颖.早吸收对剖宫产术后初乳分泌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5):15⁃17.

[11]吴缃琪,孙晓勉,何珊茹.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90⁃93.

[12]香寰,黄晓丽,陈月兰.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护理研究,2017,24(18):166⁃168.

猜你喜欢

母乳母乳喂养剖宫产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剖宫产之父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