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的欲望

2018-04-27

新民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偶发性记下日记

从小就断断续续地写日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停了;换成了非以单日为单位的记录法,为了留下感受的记忆,所以文字记下自己的生活思考片段,成了一种方法而不再是习惯,于是日记变成随手的手札。

慢慢地,近十几年写文章从面向自己的自言自语,部分转变成了面向群众的专栏。手札记要和日记仍是随时进行的习惯,趁着记忆鲜明同时也隔了段可客观观察的时间后,选择合适的内容再进行详细的记述放在专栏文字里。

就这样不知不觉也不知写了多少生活上的文章了,并不常回头翻阅,因为眼前的现在,还有太多等待我细看与感受的事物。只有偶尔在媒体上无意中又看到了,随意阅读中常常会觉得自己已经有种非当事人之感,也发现自己至今仍是一个喜恶分明的人,生活里的行为思考常常还是不太理性,还存在着许多偏颇于情感的行为,具体地说:中年如我仍是一个需要练习客观的人。

这些年来纵容自己无目的地去阅读、去享受艺术和旅行,随着时间给人产生的变化,也都渐进地反映在书写的专栏文章里。发现一件事:我最少书写的是“吃”。

生活食衣住行里,“食”习惯性排在第一位,然而对我的生活来说,“吃”很少去书写并非代表吃对我来说不重要,而是我总觉得自己在吃上面不太讲究;同时对于吃的感想又常常与人不同,不太跟得上流行,怕人笑话。特别是这些年来,透过网络社交平台快快成名的各网红餐馆,我是完全没有兴趣的,自然跟不上群众话题。整个生活里,“吃”是自己最不自信,同时也可能是最隐秘、最自我的部分,所以一直选择不写它,任其发展。

为什么称之最隐秘,说来好笑,自懂事以来我总会偶发性地想念食物气味,有时不合时节让自己很困扰;在夏天想着西瓜芬芳冰凉感的甜汁,可以很快实践,我会立刻在很短时间去完成,但是在冬天就会欲求不满而感到失落。这样的反应偶发性地出现在生活中:想起了某个摊子的臭豆腐、想起了某家店的马卡龙等等,这种偶发性的吃的欲望,都会在我随遇而安的饮食习惯中,填上不太安定的标记,扰乱了我原来安部就班的生活计划,停下动作惆怅地发呆与想念曾经与它有关的记忆。

我没有细究其中原因,只感觉这反应是接近于生理需求,理性又告诉我这当然是心理上的原因,到底为什么就真的分析不明白了。幸好关于吃都不是太难的需求,只要不是时令或地域上限制的不可控欲望。

之所以称之为欲望,是之前看过一篇科研文章,关于灵长类生物是动物中已进化到不只为了生存理由而吃的生物,吃已經包括了心理欲望的反应。我想我在吃的偶发性反应可能与这有关。

前两天又发生了一次,起床后在刷牙时,忽然就想吃饺子,而且很强烈地一直在脑子里吵闹着,于是一早上看书都不专心,而我喜欢的饺子馆只有晚上营业,这可闹心了。于是我早早到餐厅附近徘徊,在人家开时营业前半小时,微笑地坐在餐厅内告诉店员:我先点饺子,你们不着急照着你们供餐时间点上菜吧。

活到今日,还是不太理解自己,什么是自己忽略的、什么又是自己还没想明白的。也许从这些思考里,会提醒自己该花多少时间,去关注生活中遗漏掉的边缘事务。毕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皮肤接触的,还有吃入身体里的,都有它存在的前因与后果,而且都是值得透过这些来反观自己。

也许, 往后应该将更多关注放在吃这件事情上面吧,纵然自己厨艺不佳、纵然自己对于味蕾的感受总有着与人不同的差异,但是记下也无妨,2018年开始决定当一个关心吃的人。至于为什么那天早上想吃饺子,我还在思考原因中。

猜你喜欢

偶发性记下日记
童年不同样
浅析偶然性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呈现
浅析偶发性对于艺术家理想创作状态的促进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