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现状

2018-04-27伍金林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妇幼儿童医院服务体系

陈 帆,刘 罡 ,伍金林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档案科,成都 610041;2.四川省肿瘤医院院办,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务部,成都 610041)

大多数家庭三分之二的成员为妇女和儿童,其健康是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更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做好妇幼健康工作,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妇幼卫生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建设我国新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进行探讨。

1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配置及服务现状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由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妇产科/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构成。

1.1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数量及床位现状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综合医院有17 430家、妇产科医院703家,儿童医院114家,妇幼保健院3 078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920 770家[1](本文凡未标注出处的数据均来自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2010—2015年间,综合医院增长速度为27.4%,妇产科医院增长速度为76.6%,儿童医院增长速度为58.3%,妇幼保健院增长速度为1.8%,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增长速度为2.1%。虽然妇产科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增长率较其他医疗机构增长速度高,但由于基数小,妇产科医院和儿童医院的绝对数量仍然偏少。从床位情况看,儿科床位占比仍然偏低,儿科床位严重不足(表1)。

表1 2015年妇幼健康机构床位情况

1.2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全国医院中妇产科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和床位占比基本相当,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比儿科床位占比还低,儿科医师严重不足。2015年较2010年,妇产科医师和儿科医师的占比持续走低,儿科医师占比下降幅度更大(表2)。

表2 全国分科执业(助理)医师2010—2015年构成比(%)

1.3妇幼健康服务的主要医疗指标情况全国医院的儿科床位占比仅5.52%,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仅3.9%,全国儿童医疗服务量却占到9%,儿科医师的临床工作量和压力巨大(表3)。

表3 2015年全国医院儿科和妇产科门急诊及出院情况(人次/%)

2010—2016年,全国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都持续降低,但是仍存在地区差异。2016年婴儿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2.1倍,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的3.1倍。201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2.4倍,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的3.4倍(表4、表5)。

表4 2010—2016年全国婴儿死亡率(‰)

表5 2010—2016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0—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城市和农村数据相当,但是西部地区仍是东部地区的2倍。另外,东部地区近三年孕产妇死亡率有所增长(表6)。

表6 2010—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表4~表6的数据来自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2 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主要问题体现在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2.1从服务的供给情况看妇幼健康的优质资源总量不足2013年,中国0~17岁儿童人口2.74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20%[2]。儿童医院数量仅114家,相当一部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没有独立设置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只有50%左右设置儿科。同中国庞大的儿童人口相比,儿童医疗资源严重短缺,难以满足服务需求,大多数医院儿科病床使用率超过100%,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能够提供基本产科服务的机构比例低。我国每年新生儿约1 600万,其中在市级以上、县级、乡级医疗机构分娩比例分别为18.2%、54.1%和27.7%。现有产科机构中能提供综合与基本产科服务的占68.6%[3]。

2.2从妇幼医疗机构的分布看妇幼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稀缺且过于集中妇幼医疗优质资源稀缺,而且主要集中在少数专科医院和大医院儿科和妇产科。妇产科医院的城乡占比为2.5∶1,儿童医院城乡占比为3.8∶1,儿童医院总体数量较少,且几乎都建立在城市(表7)。

表7 2015年妇产科医院和儿童医院在城市和农村的分布情况

2.3从生育形势看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加孕产妇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从2014年起,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6),与我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密切相关,一是生二胎的高龄产妇增多,二是过去20多年中中国剖腹产率的增加导致在生育二胎时危险增加。

2.4从服务能力看基层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员整体学历和职称水平较低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处理危急重症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婴儿死亡率和5岁儿童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表8)。

表8 2015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

我国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为3.9%,每千名儿童仅有0.41名儿科医师,发达国家如美国则为1.46,据测算我国儿科医师数量缺口近25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千人口的助产士人数仅为0.03,柬埔寨的助产士人数是我国的8倍多,据测算我国助产士缺口达80万之多。

2.5从开展的服务项目看妇幼保健机构服务面较窄业务单一化妇幼保健机构的门诊服务仍然停留在“坐堂看病”,没有与健康教育、走向家庭社区充分结合,没有展示出保健特色。仍有10%~20%的妇幼保健机构未能开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营养咨询、高危妊娠筛查、乳腺保健、儿童营养评估与指导、高危儿管理、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常见病防治等服务。

3 构建新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3.1以“国家区域妇幼医疗中心”为核心打造妇幼医疗联合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三级妇幼保健系统为架构,全面提供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完善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共同打造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图1)。

国家区域妇幼医疗中心是集妇幼临床医疗与教学、基础及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心。通过与市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建立妇幼医疗联合体,以“在线”和“在位”两种服务方式,大幅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水平,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本区域的妇幼医疗服务能力。三级妇幼保健系统则注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

图1 三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3.2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3.2.1 提升服务供给 加大对妇产科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建设力度 特别要加大儿童医院在西部和农村的建设力度,应该强制规定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三级综合医院儿科必设五个以上二级科目,以保证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能得到就近诊治。

3.2.2 实施政策倾斜 加大对妇幼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 建议高校恢复妇幼卫生系、儿科系和助产士招生,鼓励普通医师转岗为儿科医师和产科医师。提高儿科医疗收费标准,以政策和资金补偿方式鼓励儿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在基层开展妇幼医疗服务。

总之,要提升我国妇幼健康的总体服务水平和能力,需要构建以“国家区域妇幼医疗中心”为核心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以妇幼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妇幼医疗服务水平,从供给面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培养和鼓励妇幼医疗人才到基层服务,才能缩小妇幼医疗服务的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提升我国妇幼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6.

[2]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2014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R].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2-4.

[3] 罗荣,金曦,胡文玲,等.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8):584-586.

猜你喜欢

妇幼儿童医院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妙手仁心 洞察细微——访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精品优质服务 呵护妇幼健康
崭新的“妇幼发展临沂模式”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湖南省儿童医院青年科技协会成立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