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龙泉市毛竹林经营现状调查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以上垟镇为例

2018-04-27何小兵戴圣寿付建忠陈雪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竹鞭竹山竹笋

陈 操 何小兵 戴圣寿 付建忠 王 伟 陈雪平

(1龙泉市林业局浙江龙泉 323700;2龙泉市岩樟乡林业工作站浙江龙泉 323700)

毛竹林是高大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种植面积达到34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68%,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伐期短和收益时间长等特点,同时对地区经济发展、竹农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1]。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现有竹林面积3.67万hm2,竹产业是当地的优良传统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竹林的高效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农村老龄化人口加快,劳动力不足,致使竹产业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产业格局化不明显。竹林收入下降的原因包括竹林结构不合理、林地肥力跟不上、产品市场销售与价格难以调控以及技术断层现象等。结合当前竹产业经营现状,利用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技术[2],对龙泉市上垟镇农户基本情况、竹林生产经验及技术知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构建社会技术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上垟镇是龙泉市主要竹产业地区之一,竹林面积约0.45万hm2,占全镇林业用地面积的32.6%,占龙泉市竹林总面积的12.26%。竹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80~780 m低山丘陵地带。根据2014年4月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上垟镇3个行政村中63.77%的家庭劳动力不足,50岁以上的劳动者占62.60%(表1),致使竹山管理粗放、竹林投入与产出不呈正比,大多数农民经营竹林的积极性降低。

1.2 研究方法

根据区位代表性和竹林经营类型多样性原则,按照随机抽样法 (30%抽样强度)对上垟镇3个行政村53户农户进行了访谈与记录。在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法、直接观察法和收集当地林业系统二手资料的基础上[3],对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户生产经验与技术知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与支出、竹业收入构成、现有政策和态度等调查内容进行设计,同时组织人员对当地农户和林业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座谈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表1 上垟镇农户年龄分布及劳动力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垟镇竹林经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表2),上垟镇竹林平均立竹度为1 998.90株/hm2,竹笋产量为3 436.22 kg/hm2,留养新竹量为898.24株/hm2,竹材采伐量为859.01株/hm2,竹林经济总收入为2.07万元/hm2。其中竹笋收入为0.52万元/hm2,占总收入的25.00%;竹材收入为1.56万元/hm2,占75.00%。

2.2 农户竹林经营类型与管理模式

调查显示 (表3),目前上垟镇竹农以材用林经营为主,占调查农户的67.77%,经营笋材两用林的农户占32.23%,经营笋用林的农户几乎为零。与2002年相比,经营材用林的农户增长了1.63倍,经营笋材两用林的农户却下降了16.97%,这主要与当地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关。从竹林的管理模式上看,竹林管理粗放的农户占41.59%、竹林管理中等的农户占48.48%,仅有9.93%的竹农以集约方式管理竹林。集约管理的竹林其林分结构基本合理、垦复周期3~4年、大年施肥2次、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竹林较少集约管理的原因主要是受当地经营与生活风俗习惯、劳动力不足与用工成本高以及种植香菇、木耳等高价值作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劳动力工资为例,每人每天的工资约230元,是10年前的3倍多,但竹笋市场价格与10年前基本一致,竹材价格提升了 4 倍多[2,4-5]。

表2 上垟镇竹林经营现状

表3 农户竹林经营类型与管理模式取向调查

2.3 农户竹林培育技术

2.3.1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施肥方式、施肥时间、施肥次数以及施肥种类等,施肥技术措施不合理会导致水土流失、养分分布不均衡、营养元素分配不均衡以及养分不足等现象,从而影响竹鞭生长、笋芽分化和新竹生长速度等,导致竹林经营效益下降[6]。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表4),当地60.78%的农户对竹山进行了施肥,其中采用穴施的农户占32.77%,采用兜施的农户占15.64%,采用沟施的农户仅占12.38%,并且仅有20.93%的农户对竹山每年进行2次施肥;很多农户对竹山不施肥(39.22%)或者每年仅施1次肥 (39.85%),这严重影响了竹林产量和收益。

2.3.2 林地垦复

竹林垦复深度一般在20~30 cm,其目的是清除杂草、灌木,松土以及及时清除地下老龄鞭、死鞭和竹兜,以利于竹鞭的生长和笋的发育。调查可知(表5),当地79.07%农户对竹山不进行垦复,仅有20.93%农户对竹山进行块状垦复,垦复深度约为15 cm。农户采用的垦复方式与竹林所处的坡度有关,当地坡度较陡 (30°以上)的竹山占62.40%,中等坡度 (16°~30°) 的竹山占20.93%,只有16.67%竹山坡度比较平缓,因此当地部分农户的整地方式是较为合理的,但整体垦复比例太少、垦复深度较浅、恳复时间不合理等,不利于笋芽的分化发育、新竹鞭与新分株 (含竹笋)的生长[5-8]。应鼓励农户采用 “带状垦复、块状垦复为主,全面垦复为辅”的经营方式,降低劳动成本。

表4 农户施肥方式和施肥次数调查

表5 农户竹林垦复方式及竹林坡度调查

2.3.3 留养技术

留养技术主要包括留养竹时间、留养竹株数、竹笋质量的判别等关键要点。合理的留养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竹笋的退笋率,提高竹笋产量,还可减少新竹的死亡率,提高竹林立竹度,培育大径型竹材。调查显示 (表6),当地68.11%的农户留竹选择在春笋盛期,即清明节前后1周之内,13.26%的农户根本不挖春笋。在留养竹要点上,100%的农户是依据笋的大小进行留竹,56.32%的农户依据竹林空隙度进行留养,极少数农户依据笋与竹距和笋与笋距进行留养。

表6 农户竹笋留养时间和留养要点调查

2.4 农户竹林经营技术需求

2.4.1 竹林经营技术掌握程度

竹林经营技术对竹林高产、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培肥管理、竹林结构管理、节水管理、土壤轻耕管理 (垦复)、病虫害防治、挖笋 (春笋、鞭笋和冬笋)和冬笋覆盖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调查结果显示 (表7),当地掌握竹林经营技术较差的农户所占比例最多,为49.31%;掌握中等技术的农户占24.68%,不懂经营技术的农户占16.54%,掌握最先进技术的农户仅占11.42%。这说明当地农户普遍缺乏先进的竹林经营技术,致使竹林经营技术更新慢、生产效益不高。但是,有65.61%农户又愿意接受和学习冬笋覆盖技术,这表明大多数农户有提升经营技术的意愿,对竹林经营效益的 “期望感”也是很高的。

表7 农户竹林经营技术掌握程度分析

2.4.2 经营技术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 (表8),当地农户的竹林经营技术来源主要以人际传播 (邻居和亲戚等)为主,这类农户占50.32%,通过公众传播 (培训班、现场指导)获取技术的农户占37.48%,而自我摸索技术的农户占23.14%,通过大众传播 (技术资料、书籍和媒体等)获取技术的农户只占15.34%[6-7]。这表明当地农户接受技术的主要途径是以邻居、亲戚为主的人际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对大范围、大面积提高竹林经营技术不利,需要根据农户的文化水平、领悟能力和认知能力,实行分区经营,分类管理,加强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力度,普及竹林经营技术。

表8 农户竹林经营技术来源调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显示,当地从事竹林经营的劳动者50岁以上的人员占62.60%,63.77%的农户家庭劳动力严重缺乏,其主要原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出去打工或户口已搬迁。农户每年的竹林经济总收入为2.07万元/hm2,包括春笋和竹材,其中竹材收入是竹笋收入的3倍。67.77%的农户经营竹林以材用林为主,且90.07%的农户采取粗放或近粗放管理为主。在施肥技术上,39.22%的农户对竹山不进行施肥,每年施肥1次的农户仅占到施肥总户数的20.93%,而施肥方式大多以穴施为主。62.40%的竹山坡度较陡,均在30°以上,仅有20.93%的农户对竹山进行部分垦复。68.11%的农户在春笋盛期 (清明前后1周)留笋养竹,并且留养时主要依据笋的大小和林地空隙。65.86%的农户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相对较差,约10%的农户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竹林经营技术。竹林经营技术传播知识以人际传播为主,公众传播次之,还有23.14%的农户接触不到好的经营技术或者对新技术不重视。因此,应加强林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使每一位农户都能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完善技术推广方案,解决农户的技术断层现象,同时加强政府引导力度和拓展市场空间。

3.2 建议

针对农户经营分散与竹林定向培育类型多样化、土壤养分空间差异大、传统施肥用工量较大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难题,结合毛竹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出非均匀性条状鱼鳞坑施肥、地下鞭调控、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以简化操作方法,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林地生产力。

3.2.1 地下鞭调控技术

1)培土。每年1次性培土厚度不宜超过10 cm,一般培土约5 cm。培土可结合施肥进行,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后,培土覆盖,能促进肥料分解和防止肥料的流失。

2)埋鞭。埋鞭时先掘宽20 cm的沟,将鞭置于其中,鞭梢向下,而后覆土8~10 cm,踩实,再将挖起的深土覆上。埋鞭的深度一般以20~25 cm为好,可有效避免竹鞭营养不良,减少笋芽分化率。

3)断鞭 (切断根茎)。毛竹竹鞭发笋率以1.3 m(25节左右)为最高,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有效鞭段为 (1.2~2.0 m),其中对笋用林采取断鞭、施肥诱导等调控措施可使有效鞭段长度增加45%,对材用林采取施肥诱导措施可使地下鞭较大分枝角度(>45°)增加14%,地下分布趋向均匀,同时通过觅养行为诱导优化地下鞭分枝角度、分枝强度和在土壤中分布格局[9-11]。一是结合冬春笋采挖和土壤恳复等形式,一般将7年生及其以上的老鞭清除掉,并保持竹鞭深度在30 cm以上;二是断鞭时间宜在春笋小年的7—9月进行,并且断鞭时要按照 “幼壮龄鞭段所占比例大的竹林断鞭宜短、老龄鞭段所占比例大的竹林断鞭宜长,新老鞭比例适中时粗壮鞭要短、细弱鞭要长”的原则进行,以便形成良好的发笋鞭段,提高单位鞭长发笋的数量[4]。

3.2.2 生态高效施肥技术

1)非均匀性条状鱼鳞坑施肥技术[12-13]。改变竹蔸、撒施等传统施肥模式,采用新型科学配方施肥技术——非均匀性条状鱼鳞坑施肥法,即在林内开设长80 cm、宽20 cm左右的鱼鳞坑为施肥点,施肥点间距200 cm×250 cm×300 cm,坑深20 cm(笋用林)或25 cm(笋材两用林)或30 cm(材用林),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该施肥法较穴施可节省劳力0.4~0.5个工/667 m2,较沟施可节省劳力0.8~1.1个工/667 m2,较撒施可节省劳力1.9~2.1个工/667 m2。

2)竹腔施肥技术。引进消化BNP毛竹增产剂,结合毛竹的特性和海拔效应,选择性注射竹株,其中大年竹林只需在春笋出笋前 (3月份左右)、新竹展叶后至笋芽分化前 (5—9月份),小年竹林只需在新竹展叶后至笋芽分化前 (5—9月份)注射;花年竹林只需注射新竹。通过该技术,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所造成的地表径流而带来的环境污染。

3.2.3 竹笋采收技术

1)冬笋采收。采收冬笋应不伤损竹鞭、鞭芽和鞭根,采挖后及时覆土。同一竹鞭可以全挖或挖大留小,促进小的笋芽发育成大笋。冬笋挖掘可采用全面翻土挖笋、沿鞭翻土挖笋、开穴挖笋等方式。全面翻土挖笋在元旦后至春节前结合松土进行,细致深翻30 cm,翻土时挖取较大冬笋,留下较小冬笋,回土覆盖。沿鞭翻土挖笋选择2~3度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孕笋竹,在其附近浅挖,找到黄色壮鞭,沿鞭跟踪挖取,回土覆盖。开穴挖笋在集约经营的竹林中见地表泥土开裂或松动,并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发展,则地下多有冬笋,可用锄头挖取。

2)春笋采收。以出土后笋高5~8 cm时挖取,此时笋质优、笋体大。挖笋时要注意将竹笋整体挖取,以提高竹笋质量和利用率,并注意切勿伤断竹鞭。

3)鞭笋采收。挖掘时间为6月中旬至10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鞭笋产量的高峰期。挖鞭笋一般隔天进行,若遇雨天,见不到林地裂隙,可延迟1~2 d挖。 “梅鞭”以埋为主,挖掘为辅;“伏鞭”以挖为主,埋鞭为辅。鞭笋挖掘后的穴要覆浮土盖平,用脚踏实。如遇高温干旱季节 (一般8月上旬),应暂时停止挖掘鞭笋,待高温干旱时间过去后再挖[3-4]。

3.2.4 节水灌溉技术

利用毛竹的生长特性,在林内可安装喷头2~3个/667 m2,喷阀间距约20 m,高差大于6 m,1次灌溉时间为6.5~7.0 h,用水量为75~90 t/hm2。根据毛竹林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生理,鞭笋采收期,山地黄红壤的中壤土连续干旱10~15 d,进行1次灌溉。灌溉后耕作层 (3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可达到85%以上[3-4]。

[1] 金爱武,方伟,邱永华,等.农户竹林培育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和福建三县(市)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62-65.

[2] 金爱武,陈有南,张建章,等.龙泉市竹林经营方式选择与技术支持体系[J].竹子研究汇刊,2003,22(3):62-66.

[3] 金爱武.现代竹林培育技术及传播:问题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王宏,金爱武.毛竹笋竹林生态施肥经营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 汪奎宏,裘福庚,蔡纫秋.竹林主要营林措施技术经济效果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1991,4(1):30-37.

[6] 金爱武,傅秋华,方伟,等.浙南山区竹业技术传播体系及运行机制调查与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4):369-373.

[7] 金爱武,黄宝龙.参与式技术发展在竹林笋用林施肥管理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4):87-90.

[8] 金爱武,朱强根.林业技术创新与成果推广的实践[J].中国发展.2017,17(5):37-41.

[9] 陈操,金爱武,朱强根,等.不同经营强度毛竹地下根茎的特征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4,33(3):48-53.

[10]陈操.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根茎克隆生长特征研究[D].浙江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4.

[11]朱强根,金爱武,陈操,等.毛竹克隆构型及其生物量对不同营林模式的响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1):73-78.

[12]邱永华,金爱武,张四海,等.不同施肥方式对竹笋品质的影响[J].竹子学报,2017,36(1):41-48.

[13]周慧,张四海,金爱武.不同施肥方式对竹林土壤铜、锌、锰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17,7(8):17-19.

猜你喜欢

竹鞭竹山竹笋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我把心灵安放在这里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告别竹山小学
竹笋
竹笋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