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山水园林校区

2018-04-25邵乘胜

青年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人与自然

邵乘胜

摘 要:要践行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应当进一步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把生态资源更好地转化成生态资本,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要全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发展、构建精致宜人绿色环境、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取得突破。结合工作实际,本文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山水园林校区的方法。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校区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天地自然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在这个历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过程。今天,人类社会正日益达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二、结合工作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践行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应当进一步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把生态资源更好地转化成生态资本,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要全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发展、构建精致宜人绿色环境、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取得突破。作为正在建设发展中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湖一瀑二水三山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态好、环境美的自然画卷,这是最好的发展资源和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未来,我校将继续完善使用功能,优化教学及附属设施空间布局,加快环境绿化改造升级,结合自然地貌、原有生态,构建校园生态文化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将我校建设成为美丽山水园林校区,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和环境保障。

在环境绿化改造升级过程中,要践行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尽可能地保护原生态格局和自然环境。利用好原来几处地势较陡的山体、植被、水系,营造别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校园景观,形成视觉上更有效的立体校园绿化环境。校区内的苏家河水道被完整保留,略施以疏浚,形成小桥流水的新景观。建筑布局上,则尤为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配合,建立建筑与人、自然的親切和谐关系,强调依势、依景而建。

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建设美丽山水园林校区是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表现。在校园环境设计、施工、升级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的自然山体、自然水体、自然植物等,留住白鹭、野鸡等鸟类的栖息地,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宜学环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也是校园的景观主题。新校区按园林式、生态型校园进行建设,以山体生态林、自然水面为主体,并通过其他道路绿化,将各建筑组团中心园林联为一体,创造独特的绿化开敞空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规划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形成连续的山水校园景观系统,在满足开发强度的需求下,尽可能降低新校园建设对基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保留的山林景观空间作为室外交往空间,为师生提供了适宜的休闲交往场所和优美的环境,促进各种非正式交往活动的产生,成为师生乐于停留交往的第二课堂。方案将力求创建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校园,营造亲近自然、多层次、人性化、诗意化的园林空间,山林在校中,校在山林中。西侧缙云山脉的连绵自然景观则通过视线通廊渗透、融入校园景观,契合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对景手法。保留并优化设计原有自然水体,营造亲水环境,结合绿化、广场、平台、汀步、小岛、木船和廊桥形成校园中心生态景观。自然景观与人工园林、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相互映衬,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绿色校园环境,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和环境保障。

为了将十九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到实处,我校山水园林校区的规划、建设、改造、升级方案,例如:关于景观区内绿化草坪问题,一是增加休息设施,来解决草地因过度踩踏和坐压而被破坏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草坪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师生。二是采用一些花墙竹墙、绿篱、群体树木等,营造出一些半围合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关于空间层次单一问题,设计应重视环境的融合,在原有建筑轴线格局的基础上,加强视觉轴线的塑造,创造借景,创造出自由流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统一的空间。同时要注重将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木植物分隔出来,利用好自然山体、自然水体,对保留的山体、苏家河进行改造提档升级。从自身做起,衣食住行要体现勤俭节约、环保绿色,实施雨水收集系统、苏家河提灌工程、景观瀑布、芳草湖补水工程,先为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三、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来,结合本职工作,营造美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方世南.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鄱阳湖学刊,2017(6).

[2]杨舒,叶乐峰,詹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专家、代表热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7(10).

[3]郭兆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J].领导科学论坛,2018(1).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人与自然
社会共生研究的当代性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