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8-04-25赵龙辉

青年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韵律传承

赵龙辉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元代以前中国文学史基本上是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中的格律诗,更是精华中的瑰宝。随着诗词本身的变化,加上社会等一些客观原因,诗词世界鱼龙混杂,让人喜忧参半。尤其在当代社会中,古典诗词创作的力度不够,古诗词创作的潮流并未成高涨的趋势。我们有必要了解掌握古诗词的声律规范,把握其演变方向,从而为我们更好地创作古诗词提供借鉴,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有益成分的传承与创新,从而使诗词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关键词:古典诗词;韵律;传承;创新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颗闪亮明珠,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中的格律诗,更是其精华。一方面,[1]诗词固有格律规范,有利于人们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这个模式若僵化,则不利于表情达意。今人创作的古典诗词有一定的数量,但囿于模式,多数未达到我国优秀古典诗词的高度。

二、以格律诗为例,探究其韵律特征

我国古诗按体式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大讲究格律,自从永明体出现逐渐平仄对应,严守韵部,注意对偶,已具有格律诗的雏形。格律诗于唐代定型,发展成熟,有三个要素:其一,要押韵,要对偶;其二,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其三,字有定音,即讲究平仄。这三大要素构成了格律诗质的规定性,成为区别于其他诗体的显著特征[2]。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作“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所以妇孺皆知,原因之一是因用中国格律诗的形式翻译的,当然它的平仄尚不完全符合。

(一)格律诗的规范性

诗词中涉及语音,中国的语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上古音所涵盖之范围,为周秦及两汉;中古音时代,为自魏晋南北朝,以迄於唐宋;近代音于宋代开始形成。古代音和现在的普通话存有差异,读古代诗词时,有些读音需要改变,或有些平仄似不符合格律规范也不足为奇了。

唐代杜甫,其诗作极其讲究格律规范。就《春望》来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是律诗中的佳作。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评曰:“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3]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极高,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精湛诗艺,伟大而深沉的感情。

诗的声律规则是可以灵活变化的。在格律诗中,为了整体的平仄,声律的均衡,符合发声美学要求,离不开“拗救”这一变通方法。李白的诗作《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不难发现诗句中对句为了避免孤平,进行了本句自救。

(二)格律诗的内在美

在诗词作品中,我们不难察觉诗歌中的意象是与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思想从而建构相关意境。优秀的诗作离不开新奇,也要自然真实,尤其应该体现真实的意味和深刻的思想。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鳴。”我们在诗句中没有看到送别二字,却深深体会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中自然流露出诗人无限关切之意,红日西沉,余光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离开,这不正是诗人此刻心情。可见诗歌中的美感需要有高雅的境界,使人宛如身临其境,不但要有铿锵的音韵,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景致,更要有真挚的感情,深刻的思想,高雅的意境[4]。

三、词的格律规范

词又叫诗余,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相对于格律诗来说是不太注重格律的。一般说来,词主要就是考虑词的用韵、平仄和对仗。它的用韵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有其自身灵活性。一般说来,词押韵的方式有:其一,一韵到底。其二,一调多韵。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每两句用一韵,共用了四个不同的韵。其三以一韵为主,间叶他韵。其四同部平仄通压。其五平仄韵互改。

词的平仄与格律诗相比,要求更为严格。但与诗不同的是,词的平仄并不是对立的。与律诗相比,词可以平仄相对,平仄也可不完全相对,而且不避同字相对。这为我们创作古典诗词提供了突破口,不必完全受其固有规范。为了情感抒发的需要以及意境的营造,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形式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

四、古典诗词的变化

自五四运动后,诗体的创新体现在音韵、音步和行数上。之前我们一直看重诗词韵律的和谐与整齐,而现在的诗词创作更为自由些,它的用韵、字数、行数不是固定的。“我们要重新看待格律诗形式的确定问题,重新认识律诗流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6]像30年代的西洋律体诗,以徐志摩为代表,他的诗讲究严格的押韵,句式长短整齐,使现代化了的格律诗。同时代的现代派,出现了新风格,这一代表是戴望舒。《雨巷》之后,他写的诗很口语化,不仅不押韵,句子长短不齐,而且时常混入古字、外语,诗意耐人寻味。

闻一多先生说:“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魅力的作家,越是带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的好。”[7]我们认识到,格律一方面对诗的形式起到规范化的作用,能将其统一到一个框架中去,但另一方面若囿于格律,那么古典诗词创作将止步不前。因此,格律规范是一块踏脚石,也是一种束缚。我们不能完全丢弃这种束缚,正如人的世界一样,诗词的世界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要在这种无形的束缚下寻找突破口,借用一些形式和技巧使古典诗词在创作中得以升华,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

刘卫东先生的《花甲》:“靓丽韶华岁月磨,风霜未觉鬓边挫。何须回首凌云路,只管前行踏浪波。搁浅才知谋划少,启程再赏稻花多。从今不数朝和夕,拙手调弦唱凤歌。”从这首律诗,我们可以看出诗句突破了格律束缚,句尾韵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并未影响到诗人的情感抒发。读罢,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岁月易逝,年华易老的无奈和感慨,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然。

五、创新古诗词的建议

(一)掌握格律规范,加以革新创造

创新古典诗词,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其韵律的变化,突破其固有的模式,使诗词得到革新。作品的格律要符合一定内在规范,一些创作形式上的标准是不能有差错的。当我们掌握了诗词基本概念和诗词运用的一些原理之后,对其平仄变化等有了较深的认识,才算基本掌握了诗词创作的要领,在此基础上要革新。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8]古典诗词的发展也要表现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形式。

像毛泽东的诗词,在格式方面严格遵循诗词固有格律的要求,但又不囿于诗词格律的束缚。为数不多的诗词作品却蕴含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诗词内容上能够表现出寻常事物的不寻常之处,诗歌形式上有传统优秀古典诗词的精华又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在《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深厚的傳统诗学素养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中学得诗词创新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赋予诗词新的内容和思想,从而使诗词的意境更加灵动宽阔。

(二)传承发扬古典诗词音韵美

我们在诗词的创新中要注重音韵美的继承。不仅在外在形式上,诗词内在神韵也要有所凸显。我们知道语音在古今的差异很大,而诗词的朗诵欣赏与语音又有莫大的关系。现代普通话的普及使古诗词少了原先诵读特有的音色。我们不能认为这种变化对古典诗词来说是消极的,只能认为随着时代历史的发展,事物需要发展、变化、革新,诗词也不例外。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传播古诗词的韵律美,使受众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形式上,诗词内在神韵方面也有独特的美。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欣赏,意境的感受,相信更多的人会意识到古典诗词在当下的创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在我们一致的努力下,古典诗词创作会被推上一个高峰。

(三)表达真情实感,注重思想性

创作者要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感情,诗词内容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文学与性情,“情,情理也;采,词采也。二者得兼,则使文不灭志,博不溺心。”可见辞采很重要,而表达者的性情同样也是重要的。作品的价值本在一个“真”字,只有内心情感自然流露,才能使作品真实感人。像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他们真性情的写照。

单是讲性情是不够的,也要兼顾作品的题材。若题材单调、病态,或者是狭隘的,会影响到诗词的的整体价值。如宫体诗或者是竟灵派的创作。对此,我们建议古典诗词的创作要有广泛的题材,内容上要有思想性,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或者是某些事理的启发,能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注重形式技巧等方面的应用与革新。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适应古诗词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好、更优秀的诗词作品。

六、结语

古典诗词创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审美意蕴可以进一步挖掘。这不仅有利于诗词艺术精神的继承发扬,各种格律规范的掌握和更新,使诗词创作继承传统,又能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从而体现当代精神。笔者相信在新一代人的努力之下,诗词世界会更加绚烂多姿。

参考文献:

[1]褚国荣.格律诗词浅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江风,刘秋瑞.走进格律诗殿堂:格律诗创作与吟咏[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3]陈才智.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4]李方.诗词曲格律新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王力.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修订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6]陈静.唐宋律诗流变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9.

[7]闻一多.闻一多选集:第二卷[M].上海:开明书店,1952.

[8]陈祥耀.我国古典诗词演变的几个宏观规律[J].文学遗产,1986(5).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韵律传承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