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气候概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价

2018-04-25王志春胡桂杰李宝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赤峰市日数降水量

李 超 ,王志春 ,安 娜 ,魏 学 ,胡桂杰 ,李宝生

(1.赤峰市气象局,内蒙古 赤峰 024000;2.宁城县气象局,内蒙古 宁城 024200)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2],而农业生产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3]。近年来,大量学者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进行相关研究。赤峰市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王志春等[4]研究发现,赤峰市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显著增加,降水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但降水变率增大。杨军等[5]分析得出,赤峰市生长季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其次是低温冷害和初霜冻。相关研究指出,赤峰市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暴雨洪涝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加[6];同时,降水变率增大使得干旱发生的概率也在变大[4];赤峰市初霜冻日期呈推迟趋势[7],但近 10 年重霜冻灾害发生频率增加[8]。 随着气候变暖,极端事件的增加,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也趋于加重。该研究通过分析2017年赤峰市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及其影响,以期为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所用资料为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站2017年4—9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198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平均值作为常年气象资料。利用Excel对气象要素进行数理统计,采用柱形图、插值作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2 气候概况

2.1 气温

2.1.1 平均气温高,积温充足:2017年生长季赤峰市全市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1981—2010年,下同)偏高1.0℃,为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历史第四高(与2009年并列)。赤峰市全市各站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其中富河、经棚、锦山、宝国吐、大板、林东偏高1.1~1.7℃,林东站偏高幅度最大,达1.7℃(见表 1)。

表1 生长季赤峰市全市各站气温要素详情 ℃

图1 赤峰市全市各站高温日数空间分布

图2 赤峰市全市各站高温日数时间分布

赤峰市全市平均活动积温(≥10℃,下同)比常年偏多41℃,其中林西、岗子、大板、经棚、林东、富河偏多113~220℃,松山偏少156℃,其余各站基本接近常年。

2.1.2 高温天气出现早、日数多,极端高温事件多:生长季内,全市首次35℃以上高温天气出现在5月18日。季内高温天气共出现90点次,其中37℃以上高温天气出现32点次,40℃以上高温天气出现7点次。空间分布来看(见图1),天山高温日数最多,达11次,岗子高温日数最少,仅有1次。全市有4个站出现过40℃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天山3次,林东2次,大板、林西分别1次。时间分布来看(见图2),全市共出现6次高温天气过程,分别为5月 18—20日、6月14—16日、6月27—29日、7月 1日、7月 11—12日、7月 15—18日。其中,第3次与第4次高温过程仅间隔1 d(6月30日);第6次高温过程强度最高,4个站、6点次出现40℃以上高温。

表2 生长季赤峰市全市各站终霜日、初霜日及无霜期

图3 赤峰市全市各站降水量(左)及降水距平百分率(右)分布情况

图4 赤峰市全市平均降水量逐旬分布

生长季内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赤峰市全市除松山以外,其余各站极端最高气温均在历史排名前十之内,其中富河、林东、经棚突破历史极值(见表 1)。

2.1.3 终霜日、初霜日均偏早,无霜期稍长:赤峰市全市平均终霜期为5月2日,比常年偏早6 d。大部地区终霜期出现在4月下旬,富河、岗子、新惠出现在5月中旬。新惠比常年晚11 d,富河、大板、岗子、林西与常年持平,其余站点偏早6~17 d。赤峰市全市平均初霜期为9月19日,比常年偏早4 d。大部分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富河、经棚、岗子出现在8月末。富河、经棚、岗子、林西、松山比常年偏早5~18 d,林东、天山、大板、锦山偏晚4~8 d,其余站点与常年持平。

赤峰市全市平均无霜期日数为141 d,比常年偏多2 d。其中富河、林西、经棚、岗子、新惠较常年偏少7~18 d,其余站点较常年偏多4~24 d。

2.2 降水

2.2.1 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赤峰市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87.0 mm,比常年偏多8%,各站降水量在286.9~551.2 mm。由图3可知,赤峰市全市大部地区降水量在300~400 mm,该区域降水距平百分率(与常年比)基本在-10%~10%;林东、天义、宝国吐降水量比较充沛,降水距平百分率在37%~42%。时间分布来看,4月至5月中旬,全市几乎无有效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该时段累计降水量占整个生长季的74%,其中7月上旬、8月上旬及8月中旬降水量比其余时段明显偏多 (见图 4)。

2.2.2 降水日数少,有效降水日数、暴雨日数多,出现极端降水:各站降水(日降水量≥0.1 mm)日数在39~59 d,赤峰市全市平均为50.2 d,比常年偏少5.8 d。其中除林西偏多0.8 d外,其余站点偏少1.2~16.4 d。天义降水日数最少,为39 d,偏少16.4 d,但天义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37%,说明天义虽然降水次数少,但强度较大。

各站有效降水(日降水量≥10 mm)日数在7~15 d,赤峰市全市平均为10.9 d,比常年偏多1.9 d。其中大板偏少1.4 d,宝国吐、乌丹、松山与常年持平,其余站点偏多1.5~7.0 d。林东有效降水日数最多,为15 d,比常年偏多7 d。

赤峰市全市平均暴雨 (日降水量≥50 mm)日数为1.1 d,比常年偏多0.6 d。生长季内,全市共出现暴雨15点次,其中天义暴雨日数4 d,林东3 d,松山2 d,富河、大板、乌丹、八里罕、新惠、宝国吐各1 d,其余站点无暴雨出现。

8月3日,宝国吐出现大暴雨天气,降水量达206.4 mm,突破历史极值。

2.3 日照

赤峰市各站日照时数在1 523~1 765 h,全市平均为1 637 h,比常年偏多48 h。大板、林东、新惠偏少50~96 h,锦山与常年持平,岗子、八里罕分别偏多 110、238 h,其余站点偏多 25~97 h。各站平均每日日照时数在8.3~9.6 h/d,全市平均为8.9 h/d。

3 主要气象灾害及极端事件

3.1 6个旗(县、区)出现春夏连旱

4月至5月中旬,赤峰市全市几乎无降水天气出现,降水量比常年偏少8成。春播前期底墒差,播种进度受影响。至5月中旬,6个旗(县、区)出现旱灾。5月21—22日,全市出现中到大雨,土壤墒情得到改善,主要农区农作物正常播种。但进入6月份,全市降水再次偏少,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近4成,尤其北部4个旗(县、区)偏少6成以上,旱情持续发展。7月上旬,全市降水偏多,除阿鲁科尔沁旗外,其余地区旱情得以解除,阿鲁科尔沁旗旱情于8月11日解除。

3.2 透雨迟,暴雨洪涝灾害频发

第1场透雨出现在5月下旬,比常年偏晚10~15 d。进入夏季后,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尤其7月及8月,暴雨洪涝灾害频发。据统计,全市共出现暴雨洪涝灾害30点次,比2016年增加1倍。其中巴林右旗、敖汉旗受灾较为严重,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损失较轻。暴雨洪涝灾害全部集中在7月至8月中旬,与全市降水主要时段一致。

3.3 冰雹灾害出现时间跨度长,损失相对较轻

全市冰雹灾害共出现20点次,比2016年少2次,是2017年损失相对最轻的灾害类别。最早冰雹灾害出现在6月18日,最晚出现在9月16日,呈现出时间跨度长的特点。

3.4 8月末部分地区出现初霜冻

8月28—31日,全市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低于4℃,北部旗县大部分乡镇低于2℃,局部地区最低气温在0℃以下,6个旗(县、区)遭受初霜冻灾害。2017年4—5月气温偏高,全市未出现终霜冻灾害。

3.5 龙卷风、大风灾害损失惨重

8月11日下午,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翁牛特旗毛山东乡出现龙卷风,级别为EF4级。龙卷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牲畜死亡、作物绝收。此外,全市出现2次大风灾害天气,7月26日,林西县统部、大营子、新林、大井等地出现8级以上大风天气;8月11日,巴林左旗隆昌等地出现9级大风天气。

4 气候影响评估

4月至5月中旬,全市几乎无降水天气出现,降水量比常年偏少8成。春播期气温回升快,加之降水异常偏少,旱地墒情迅速下滑变差,气象条件不利于旱地播种,造成作物延迟播种,至5月中旬,6个旗(县、区)出现旱灾。5月 21—22日,全市出现中到大雨,土壤墒情得到改善,主要农区农作物正常播种。但进入6月,全市降水再次偏少,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近4成,尤其北部4个旗(县、区)偏少6成以上,旱情发展,对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同时,5月中旬至6月下旬,全市出现3次高温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情,但未出现高温灾害。7月上旬,全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降水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墒情,赤峰市中部及南部地区旱情得以解除,北部地区旱情得到缓解。8月降水频繁,各地旱情均得以解除,对作物快速生长,补充地下水非常有利。但7—8月,全市多次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8月末,出现一次较强降温天气过程,导致6个旗(县、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霜冻天气,影响晚熟作物产量形成,且对露地蔬菜后期生长不利。

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内,光热条件充足,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均多于常年,无霜期比常年略多;降水总量略多于常年,时空分布为南多北少。秋收期大部时段为晴好天气,对作物的收割、晾晒、打场、储存等工作有利。总体而言,整个生长季内光热条件充足,水分条件南部适宜、北部稍差,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5 小结

5.1 光热和降水

生长季内光热条件充足,平均气温为历史第四高;高温天气出现早,高温日数多,多地最高气温位于历史前列,部分地区突破历史极值;活动积温比常年偏多或接近常年,平均无霜期比常年稍长。全市平均降水比常年稍多,但时空分布不均;有效降水日数、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宝国吐出现极端降水。

5.2 气象灾害

生长季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龙卷风、大风、冰雹等,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4月至7月,6个旗(县、区)出现春夏连旱;7月至8月,暴雨洪涝灾害频发;8月末,部分地区出现初霜冻;冰雹灾害出现时间跨度长,损失相对较轻;龙卷风、大风灾害损失惨重。

5.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内,光热条件充足,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均多于常年,无霜期比常年略多;降水总量略多于常年,时空分布为南多北少。总体而言,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1]秦大河,罗勇,陈振林,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6):311-314.

[2]罗勇,刘洪滨,孙颖,等.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我国的应对战略——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应对[J].时事报告,2008(8):8-18.

[3]居煇,许吟隆,熊伟.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环境保护,2007(06A):71-73.

[4]王志春,杨军,陈素华,等.气候变暖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农牧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4):132-137.

[5]杨军,张少文,孙殊芹,等.赤峰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点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5):88-89.

[6]程玉琴,张少文.赤峰地区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3(1):22-23.

[7]李超,魏学,胡桂杰,等.赤峰市近50年初霜冻日期变化特征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3):93-95.

[8]胡桂杰,于栋阁,王雨婷,等.近55a赤峰地区霜冻的时空分布及其异常性、影响分析评估[J].黑龙江气象,2016,33(4):21-23.

猜你喜欢

赤峰市日数降水量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1961—2016年汛期东天山北坡不同量级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