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2018-04-25于宝龙李卫星温学慧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恶性乳腺动态

于宝龙 李卫星 温学慧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乳腺疾病是女性多发病、常见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肿、纤维瘤以及乳腺癌等,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1]。核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的信号,进而经图像重建成像的技术,其因分辨率较好,无放射损害,且不会产生CT检查中伪影而逐渐被临床所应用,但其无法对病变血流供应情况清晰观察[2,3]。为此,本研究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采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并探讨其对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0~63岁,平均(46.36±4.57)岁;病灶直径4~72mm,平均(19.63±8.69)mm;其中乳腺增生30例,乳房胀痛24例,乳头溢液19例,乳头凹陷9例。

1.2 方法

采用PHILPS Achieva 1.5T型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检查,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前臂上举,双侧乳腺垂悬在专用的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内;先定位扫描横断面、冠状面与矢状面,然后横断面扫描T1W2加脂肪抑制,扫描参数为TE=2.65ms、TR=5.62ms,T2W1加脂肪抑制,扫描参数为TE=70ms、TR=3787ms,此次扫描层隔=1mm,层厚=5mm,矩阵=256×160,4次激励;然后平扫显示病变后采用动态增强,高压注射15mL钆双胺注射液,以3mL/s速率持续注入,行T1WI加脂肪抑制,注射后推迟55s再进行动态薄层增强扫描,层距=0mm,层厚=2mm,矩阵=320×320,1次奖励,连续扫描7次,每次间隔47s。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核磁共振平扫与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结果以及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病理诊断确认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49例。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度为98.78%(81/82),明显高于核磁共振平扫诊断的76.83%(6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0,P<0.05),见表1、2。

表1.平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 (n)

表2.动态增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n)

2.2 诊断价值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核磁共振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种方式诊断价值对比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核磁共振平扫,说明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能有效提高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核磁共振平扫是非介入探测技术,是由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对人体无害,安全性较高;其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敏感性高于乳腺X射线检查,可三维立体观察病变;其成像更加清晰,可显示脂肪、快速流动的血液、脏器内部结构,为临床医师识别人体内坏死病变、功能阻碍、炎症、肿瘤提供重要依据,但其对定性诊断方面并无优势[4,5]。若平扫发现可疑病灶,而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血供情况显示不清,不能准确判断病变的类型,此时,则需进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6]。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是通过注入造影剂,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然后观察病变信号强度,进而对病变处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能从多个切面观察肿瘤的边缘、形态,病变组织内血管通透性、血管密度;还可以显示肿瘤与胸壁之间关系、腋窝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肿瘤供血血管[7]。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技术、序列的应用能更好的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而且还可显示血流动力学特点,当造影剂随血液流至各个血管时,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以及正常血管,进而发现高位、深位的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漏诊发生;而对于超声、乳腺钼靶不能诊断的乳腺病灶,能进一步明确病灶性质,从而做出正确诊断。

综上所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采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提供重要依据,且对人体无放射损伤、可重复操作,可作为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1]范光荣,陈翠芬,黄奕巧,等.核磁共振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23(1):51-54.

[2]李贤华,王长生,崔洪涛.钼靶MRI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4):745-746.

[3]李萍,周云,黄岩.X线摄影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河北医学,2016,22(11):1821-1823.

[4]薛晨晖,赵兰空,赵吉平,等.乳腺钼靶联合MRI检查在老年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7,23(1):74-76.

[5]费正华,罗志琴,李志,等.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类型乳腺炎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628-631.

[6]张竹伟,华婷,徐婷婷,等.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8):588-591.

[7]蔡毓琦,周研,吴先衡,等.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5(3):333-335.

猜你喜欢

恶性乳腺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动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