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路径分析

2018-04-25韩子璐臧国富

记者观察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生产率山东要素

文/韩子璐 臧国富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过程中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并探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构建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包络分析法(PCA-DEA),运用SPSS19.0和DEAP2.1软件,对山东高校2013~2017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数据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的《2013年~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探讨分析引发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指标体系进行精减,实现高维指标降维,在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指标集和产出指标集中提取主因子,选取投入主成分和产出主成分,并计算出产出主成分得分和投入主成分得分;其次,将所提取的主因子成分得分进一步标准化后,带入PCA-DEA 模型,经计算和整理,得到2013~2017年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值;最后,计算Malmquist指数并分解,获得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动态测度,评价山东各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在2013~2017年之间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为效率改进指明方向。

一、实证分析

(一)不同年度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

运用SPSS19.0和DEAP2.1软件,对2013~2017年间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山东省35所高校5年的数据计算出年度平均的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由时间序列数据可知,2013~201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4.5%,其中,2013~201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科研投入的增长率要高于产出的增长率,2016~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至1以上,说明科研产出的增长率开始高于投入的增长率。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2.9%,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为-7.2%,因此,可以认为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为负增长的关键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的负增长。我们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同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趋势大致趋同,只有2014~2015年期间有所不同,这一年度,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技术效率指数。

从各高校的全要素生产率细分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的高校是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潍坊学院,其余高校,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这几所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的高校,拉动其进步的因素均为综合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指数始终小于1。同时,有23所高校综合技术效率进步,增长率在2.3%~31%之间,但引起其增长的原因不同,有8所高校是因为其纯技术效率的进步所引起的,占全部高校的23%,而且高校之间的差距较大,说明大多数的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够合理;只有6所高校是因为规模效率的进步引起的,占全部高校的17%,说明大多数高校不能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存在浪费,这些地区在科研管理方面有待加强,科技资源利用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有9所高校是因为纯技术效率的进步和规模效率的进步共同导致的。

表 2013~2017年山东高校Malmquist指 数及其分解

(二)在PCA-DEA模型下分析综合技术效率

由上证分析,综合技术效率的拉动作用带动了全要素生产率,但在PCADEA模型下,35所高校仍然存在产出不足投入冗余的情况。2013年至2017年,35所高校综合技术效率都存在DEA无效的情况,其中,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警察学院纯技术效率等于1,这表明在技术和管理上,这些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是有效的。由此可知,尽管在上述研究中综合技术效率提高,但仍然存在产出不足、投入冗余的情况。

(三)纵向对比高校逐年变化情况

从2013年至2017年,只有7所高校的全因素生产率是提高的,占全部高校的20%,其中山东农业大学的增长幅度最大;而另外80%高校处于下降状态。将全因素生产率分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分析纯技术效率变化,35所高校中有13所高校呈现进步趋势,占比37%,另外的高校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校组织管理水平下降;分析规模效率变化,有15所高校的规模效率呈增加趋势,占比43%。分析技术进步变化,只有一所高校指数大1,其余34高校均小于1,说明35所高校大部分全因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下降。

二、山东省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路径

(一)加强科研创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部分高校投入产出效率的上升是技术进步(tech)和技术效率变化(effch)的共同结果,但更多情况下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的提高单一来自于技术进步,或者技术效率的提高。一方面,高校科研设备的更新和科研手段的丰富带来了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但实际上不少高校并没有完全发挥这些设备和手段的作用,即技术效率没有提升并不是由于科研能力的提高带来的,更多的是由大规模的设备引进和更新带来的。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山东高校均为“双非”学校,相比于211学校,并没有高层次的资源扶持,从起步上创新发展就处于劣势。

尽管所研究的35所山东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创新成果,但本文的研究也反映出了不少高校的浮躁心态。虽然配备了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却没有真正实现其利用价值。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改革,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创新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出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能动性,不能让与纯技术有关的科研管理制度等“软实力”成为山东高校科研效率提升的瓶颈,达到整体提升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的目的。相反,那些已经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高校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带动山东高校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资金渠道

产学研合作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互补,而且还为学校增加了资金的来源渠道,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贷款压力。再者,高校是全国人才的汇集地,而科研所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但如果精心孕育出来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企业、社会真正创造有意义的价值,那么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良好的回报。产学研合作打造了一种新的科研方式,企业提出需求,给予资金支持,学校贡献人才,科研所提供技术扶持,这种极具针对性的科研开发能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深入研究实用性项目,最终令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反,如果高校能够将每年研制出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个人或借助校方平台自行寻找当地企业或一些创业报纸、专利中介机构、网络平台进行转让,那么这些专利技术转让的收入也会是十分可观的。

(三)加强管理,合理配置R&D资源

高校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就是实现R&D资源的合理配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创新能力的鼓励支持,我国多数高校仍处在快速扩张阶段,而提高投入产出比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大量的资源投入累积,然而事实上这些资源利用普遍呈现出无序和低效的状态,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善对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情况。这种对建设和发展片面化、规模化的倾向或许可以在短时期内实现学科设置的多元化,但盲目投入与重复建设不会真正可持续的提高R&D效率,因此山东高校必须把目光从累计多投转向资源利用。

目前山东高校的平台层次较低,35所高校中只有3所211高校,高校之间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共享和协作机制;缺乏整体规划,设备仪器使用效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直接体现出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首先,山东高校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投入所擅长的研究实验,并且利用地域优势紧密与周边高校保持密切联系,互通资源,进行技术交流。有能力、有资格的高校也应大力推行国际交流合作,鼓励承办学术会议,提倡多形式国际合作。

猜你喜欢

生产率山东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