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队心理训练实战化问题与对策初探

2018-04-24牛子旭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军人部队

牛子旭

【中图分类号】R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现代军事领域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引进而使得未来战争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对抗性与破坏性,而这无疑是对军人心理的一项重大考验。此外,鉴于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其各类装备的最终操作者仍是军人,故军人个人的心理素质在高科技的现代战争中亦极为重要。

一、军人心理素质的构成

(一)适应能力。所谓适应能力,即人体于适应外界环境时,其机能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若当军人在融入某一新的环境时始终伴随着高度紧张、焦虑等症状,那么当其遇到紧急情况时,势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更遑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由于基于高精尖的技术条件,使得传统战争的地域界限被彻底打破,而军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诸如严寒、酷暑、沙漠、风暴等环境更是随时可能遭遇,此时,唯有拥有极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方能尽快适应各种地域及自然条件,进而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1]。

(二)承受能力。承受能力通常是指人对心理应激的承受或抵抗能力。在军人的职业生涯中,随时可能遭遇各类情感方面的打击,诸如亲人亡故、亲属下岗等。到了残酷的战场,其将面对更加震撼心灵的挑战甚至于死亡的威胁。对此,若军人不能始终保持理智,且长时间处于过于亢奋或紧张的状态,则势必将导致其战斗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精神崩溃的严重后果。因此,要想切实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其在平日里便必须加强对此方面的锻炼,唯有拥有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方能增强军人对各类挫折的抵御能力[2]。

(三)康复能力。所谓康复能力,即当人们在遭遇某种心理应激后,其心理创伤的自我修复能力。面对如今这种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常人皆无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刺激,军人更是如此。对此,为避免工作调动、晋升以及评功、评奖等敏感问题给军人心理造成过大的压力,加强对军人心理康复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部队心理训练实战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心理训练思想观念认识不足。虽然部队的相关条令对军人心理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军人在对心理训练的认知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其认为在如今这种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心理训练无法发挥多大的实效性。而导致军人存在此种思想的原因:一是部队当前的军事变革心理训练体系建设的敏感程度不足;二是对军人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其并未意识到强化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二)心理训练软硬件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近年来因我国各级均致力于心理训练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使得部队的心理训练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确保了心理训练的正常展开。然而,就基层部队反映出的训练现状来看,其训练效果并不理想,且效率亦十分低下,究其原因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心理训练设施建设的标准及理念不够完善,以致配套的器材,其无论是在功能或是可操作性方面都呈现出较差的水平;二是心理训练的内容过于简单,当前,我国大多数部队仅是引进了诸如“合力冲击”、“信任背摔”一类的简单心理行为训练,如此训练方式,势必无法满足心理训练的实战化要求[3]。

(三)心理训练开展深入程度不够。经调查发现,当前,国内许多部队,其心理训练场地存在“训练基本不用,应付领导检查,经常用于材料汇报”的现象。二是缺乏对心理训练的研究,致使实际的心理训练工作开展难以深入军人内心。当前,部分军队缺乏对心理训练的研究,故仅片面强调提升军人的心理素质,并认为心理训练只要能在训练场地中训练好即可,从而忽略了心理训练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联。诸如行政管理、部队作风等。

三、部队心理训练实战化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对任何组织而言,高效的领导方式是确保各项任务完成的关键,军事任务更是如此。对此,要想切实保障军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需从军人的思想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加强对军人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一线的带兵人员,应务必大力展开对其的实时实战教育,如此方能将“练兵打仗”的思想深植于其脑海中,从而消除此前普遍存在于部队中的心理训练“游戏化”的现象。其次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部队心理训练工作的有效落实,各部队均应成立专门的心理训练领导小组,一是对部队的心理训练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二来则是为了找出当前部队在开展心理训练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当然,成立心理训练领导小组的另一重要目的还在于考察部队的心理训练成效,以确保各部队的心理训练任务均能顺利、有效地完成。

(二)强化基础设施配套,突出训练的任务实战性。要想切实保障心理训练成效,另一重要关键便在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完整性与训练的真实性。对此,针对心理训练器材,我军可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挖掘基层军人个人的聪明才智,以促使现有器材的不断改进。其次,为了突出心理训练的真实性特征,部队的心理训练更应注重体现其时效性,此点在外军的基地心理训练中便有着绝佳的榜样。例如,美军应用了光电、音像合成、极光等技术,于阿拉斯加州建立了名为“北方作战训练中心”的实训基地,该基地的战场实景构建极为逼真,故不仅考验了军人心理,且能极大提升部队的适应能力。当然,若部队所营造的战争氛围,无法给军人心理以及生理上形成足够的震撼,则势必难以确保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打破訓练周期规律,坚持全面系统施训。任何训练计划都需做到长期的坚持以及合理的规划,如此方能起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效果。对此,针对军队的心理训练,其时间上亦需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而所谓的不可预见性,即在完成除上级规定的心理训练任务外,部队还应不定时、不定期的开展业务心理训练。由于在此时间段内,军人注意力通常不会集中于此,而突然开展实训会让其不知道是否为真实情况,故这样的训练将更加接近于实战。其次需确保培训的系统性。针对军人的心理训练亦需结合其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并遵循由单一逐步到多元的训练原则,如此通过一般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方有助于提升训练成效。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越趋复杂化,加之战场环境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使得对军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因此,我军需要不断强化部队心理训练,通过实战的形式来提升军人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军人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王芳,娄振山,朱霞.军人心理训练研究进展[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9(3):228-230.

陈艳.加强军人心理训练的思考[J]. 科教导刊,2013(32):28-29.

许闯,吴敏波. 用“实”招加强军人心理训练[J].政工学刊, 2017(8):69-70.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军人部队
俄部队军演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儿在部队又立功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军人画军机(六)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