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分析

2018-04-24于洪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西药炮制安全性

于洪波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110101)

合理用药是指按照药理学理论和疾病的种类、状况,选择合理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遵循有效、安全和经济的用药原则[1]。中药作为中华文明中的瑰丽宝藏,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2]。但是现阶段由于公众过于依赖中药,而且不了解中药的不良情况,进而导致中药用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制定合理的对策,以提高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就成为了现阶段临床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120例接受中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所收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存在瘀斑、瘀点、毛细血管变性出血、头痛、疲倦、肌肉痛、胃肠功能失调以及睡眠改变等。全部120例患者中,67例男性,5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41.6±6.4)岁。

1.2 研究方法 选择案例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患者在接受中医药物治疗时,需要在治疗后详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内容主要为中医药物的配方、治疗效果、中医药物的配制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如果患者在接受中医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则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进行记录,并对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软件来分析和统计本试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12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例(%)]

3 讨论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是严格遵循中医理论指导原则,安全、有效和经济的选择药物,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进行科学组方,最终实现保健和治病的效果[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疗效,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让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作用有效减轻,最终实现治疗的效果。但是在对患者进行中医药物治疗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例如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炮制和配伍不合理、药物来源问题以及医生用药失误等均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所以严密监护中医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

3.1 辨证论治 在对患者进行中医药物治疗时,应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按照患者的病情发展来选择临床用药。在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后,如果随意给药或者用药失误,不但不能实现治疗的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中,40例患者是因为没有进行辨证论治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和科学诊断的前提下,应保证对症下药。用药时应对药物的慎用对象、禁忌证、适应证等比较熟悉,而且还应按规定剂量用药,也可以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病季节、病程和病情等来对药量进行合理调整,让用药的安全性提高。

3.2 中西药联用应合理 中西药合理联用能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让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让疗程显著缩短,促进患者疾病康复[4]。相反如果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形成沉淀而降低药效、形成络合物而对吸收造成影响、形成毒性而导致并发症等,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例如有机酸类中成药、中药不能和磺胺类西药联合应用,否则就会在患者肾小管内析出晶体,进而引起结晶尿、血尿或者肾功能衰竭。对于药学人员和临床医生来讲,应对新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让业务素质显著提高,严把药物调剂关,进而让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提高。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临床药学的研究,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加以关注,避免因为联用不合理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3.3 对用法和药量进行严格把握 在对患者进行中医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合并症、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过大或者长时间应用同一种药物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例如对于白果、杏仁等临床中常用的中药来讲,其用量就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本研究所选120例患者中,32例患者是因为用法和用量错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例如如果马钱子的药量使用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马钱子的功效主要为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健胃等,但是在入药前需要对其进行炮制,生食马钱子具有高度的毒性,而且马钱子每天的用量应控制在0.3~0.6 g,不能久用、多用。如果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马钱子的给药剂量较大,超出规定剂量的2倍,服用后患者就可能发生呼吸窘迫、严重痉挛,进而引起窒息。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应对药物的用法和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把握,严格管理存在较大毒性的中药,通过多次称量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满足相关规定,如果存在特殊要求则应在处方上标明药物的煎煮方法和炮制要求。叮嘱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盲目服药或随意调整用药剂量。

3.4 中药的炮制应保证规范 对于大部分中药来讲,都需要通过科学和合理的加工炮制才能让药物的疗效增强或者让药物自身毒性降低,所以中药的炮制方法会对药物治疗产生直接影响,对中药进行规范炮制能让药物质量显著提高,炮制方法不合理则会减弱药物疗效或者加重药物毒性。所以在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应按照药物特性对煎煮时间和煎煮方法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降低药物毒性。在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要求,对炮制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选择合理的煎煮方法,对药物和饮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效协调,当炮制期间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让药物治疗得以保证,让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3.5 其他方面 患者随意用药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对医药不是很了解或者存在“久病成医”的思想,自己按方抓药,不了解辨证用药而自己治疗;部分患者过于相信偏方和验方,部分患者恨病服药,对用药剂量进行随意调整,最终导致各种严重后果。有临床研究报道,一位不孕不育男性患者因为对偏方过于相信,一次性服用过量的蝎子、蜈蚣等有毒中药,最终导致死亡,由此可见未严格遵医嘱服药,患者擅自用药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除此之外疗程不明确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果疗程不明确,患者就可能长时间服药,进而积累药物毒性,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能让药物疗效得以充分发挥,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让药物副作用有效减轻。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应严格遵守安全、适当、经济和有效的原则,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理的药物,加强中药配伍、煎煮、对症、辨证以及炮制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遵循相关的流程,对用药与饮食的禁忌进行详细了解,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应合理,进而让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显著提高。积极宣传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中药在联用、疗程、品种以及剂量等环节,均能合理使用,为患者提供有效和安全的治疗,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1]王宇虹.中药调剂管理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27):315-316.

[2]王锦兰.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用药不当的防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43-45.

[3]韩杰.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办法研究[J].医药前沿,2017,7(24):57-58.

[4]付雪薇.临床药学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24-125.

猜你喜欢

中西药炮制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