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足协U23新政对中超联赛的影响

2018-04-24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超联赛青训外援

舒 彬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近年来,中国男子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中超联赛”)在大量资金的注入下逐年火爆,国务院出台的各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计划推动了中超的发展。国内球员身价逐年升高,大牌外援也不断被引入中超。虽然中超比赛的质量大大增加,观赏度得到提升,但外援包办大部分进球,使得国人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感到担忧。中超俱乐部大手笔引援让其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中小俱乐部生存状态堪忧。为此,中国足协于2017年初发布了U23新政,即对U23球员报名及出场做了规定。本文依据2015赛季、2016赛季和2017赛季前10轮中超各项数据,对足球比赛的进攻、防守、U23出场数据及场外因素4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中国足协颁布的U23新政对中超联赛的影响,尤其是U23新政对U23球员的影响,为中超联赛本土球员的培养提出建议。

1 球队进攻情况

2017赛季中国足协调整了中超联赛外援的上场人次,由此前的可上场3+1(3名非亚洲籍外援加1名亚洲籍外援)变成了3名外援,各俱乐部的最大可上场外援人数由4名减少为3名。这项政策使亚洲外援的出场率大大减少。从进攻数据来看,2017赛季前10轮射门、突破、传中3项数据比2015和2016赛季有所增加,但在表现有效进攻的进球数和射正数方面却呈现下降趋势。同时,有效比赛时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有效进攻数据的下降,反映比赛观赏度的降低(表1)。

表1 中超球队进攻情况统计

尽管外援的上场名额由4人减少到3人,但由于外援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外援进球比率仍逐年增加。U23新规效果并不明显,与前2年相比,U23球员进球比率有较大的滑坡(表2)。2017赛季规则规定U23球员必须是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由于国内各地方足协在组建梯队时,为了参加全运会及省运会,1994年龄段的球员出现断档,导致2017赛季前10轮U23球员(1994年龄段)的表现不如前2个赛季(1992年龄段和1993年龄段)。

2 球队防守情况

由表3可知,新政实施后大部分中超球队减少了对外援后卫的使用。新政对防守端的影响体现在有效防守的减少,而犯规和红黄牌数则大大增加。

表2 中超球队进球情况统计

表3 中超球队防守情况统计

3 U23球员出场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2015和2016赛季在没有U23新政的情况下,U23球员的场均出场次数呈递增趋势,而在新政实施后的2017赛季前10轮,U23球员的场均出场次数大幅下滑。究其原因,中国足球青训球员出现断档,在U23新政的影响下,尽管U23球员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但很多球员仅比赛十几分钟就被换下。而那些有能力的U23球员,即使没有U23新政,也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在中超立足。

表4 中超球队U23球员出场次数统计

4 U23新政的利弊

4.1 U23新政的益处

第一,U23新政可以使中超俱乐部的年轻球员得到更多的出场机会,年轻球员的比赛能力、意识及心态,都可以通过比赛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促使中超俱乐部加强后备力量培养。以前,转会预算较高的中超俱乐部普遍喜欢购入成熟的球员,而中小俱乐部没有充足的预算,迫于生存压力,只能加强对年轻球员的培养。新政出台后,为了遵守规则,中超俱乐部会更多考虑梯队建设,增加青训的投入,挖掘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加强后备力量的培育。第三,通过对新人的培养,抑制国内球员身价的飞涨。国内球员身价高昂,根本上是因为青训不力导致的优秀球员稀缺。如果能通过U23新政挖掘一批可用之才,将减少国内球员身价的虚高成分,使其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4.2 U23新政的弊处

U23政策的出台让各个中超俱乐部都有点措手不及,究其原因,中国足协制订政策时并未与各俱乐部进行充分沟通。作为中超联赛的管理者,中超公司只有运营权,没有政策的制定权[1],新政的出台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宗旨背道而驰。同时,U23政策的出台大大压缩了超龄球员的出场时间,如2017赛季1994年龄段球员在2018年将何去何从?1994年龄段球员的出场时间将被1995年龄段的球员所占据,从而得不到稳定的出场机会,也就不能得到持续的成长。U23新政对上场外援人数的限制,使得各队在挑选外援时更关注能力强的大牌外援,相应的引援投入也会大幅增加,从而导致俱乐部长年亏本运作,难以营利。

5 建议

5.1 青训是根本

从足球运动发展规律来说,球员要担当主力,只能以实力论英雄。梅西在16岁时代表巴塞罗那一队出场,劳尔17岁就已在皇家马德里队占据主力位置,18岁的欧文在法国世界杯赛上一战成名,C罗18岁就以1 200万英镑的身价加盟曼联队。足球是团队运动,任何一个没有足够实力的球员得到出场机会,都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外国足球频出青年才俊,与国外完善的青训体制是分不开的。目前看来,国内俱乐部青训意识不足,专业性不强,大多数职业球队虽有各级梯队,但青训设施建设和青训教练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各级梯队比赛也欠缺。实现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仅靠几条强制性的政策行不通,甚至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

5.2 中国足协需科学制订政策

2017赛季中超联赛的冬季转会窗口时间为2017年1月1日—2月28日。中国足协2017年1月16日发布了U23球员的上场规定,2月16日发布了U23球员报名的补充规定。中国足协在转会窗口开始后发布U23新政,显然不合时宜。U23新政打乱了各俱乐部的引援计划,使得U23新政执行不力,也不会得到大部分俱乐部的切实拥护。在2017年中超赛场上,经常出现比赛刚开始十几分钟,U23球员就被换下的场景。U23新政的出台,既仓促又没有进行科学验证,如新政规定首发球员必须有一名U23球员,但没有对U23球员的最低出场时间进行限制,使得新政的效果大打折扣。

5.3 顶级职业联赛的商业意义

中国足协制定U23新政的出发点,是想通过联赛锻炼年轻球员,为2022年世界杯赛,乃至2026年世界杯赛做准备。但是,锻炼年轻球员的代价是损害中超联赛的观赏性和长远发展。直接结果是前几年中超联赛场均上座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2017年前10轮的场均上座人数却有所减少。

中国本土职业球员稀少的根本原因是青训问题,而不是年轻球员得不到上场机会,年轻球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一线队立足。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我国与欧洲国家相比,缺少的是足球气氛,只有办好职业联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才能形成热爱足球的气氛。以联赛为本,这是一个国家发展足球的基本思路,职业联赛从来都不是国家队的“练兵场”,而是足球产业的“聚宝盆”。一个国家的足球产业想要长远发展,靠的不是影响一二代球员的政策,而是足球产业自身的热烈气氛。

中超联赛应当走真正的依托市场、面向社会的企业化、职业化、市场化发展路线,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切实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尊重我国的市场经济规律和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

5.4 借鉴足球强国的经验制订政策

U23新政出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中国足协制订新政的出发点是通过限制外籍球员的出场,增加本土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从而增强国家队的实力,只是政策细节有待斟酌。对此,可参考欧足联及英足总的相关规则。

欧足联要求参加欧冠的球队最多可以报25人的大名单,其中至少8人为本国青训队员(15~21岁年龄段,至少有3个完整的赛季效力于当前俱乐部所属足协的下属俱乐部)。这8人中,至少有4人为本队青训队员(至少有3个完整的赛季或36个月效力于当前俱乐部)。英超的注册规则是大名单最多报25人,其中至少有8名是英足总或威尔士足总的青训球员。英超与欧足联对本土青训球员定义的不同点就在于:球员在15~21岁,至少要为英足总或威尔士足总的下属俱乐部效力36个月[3]。可以看出,英足总和欧足联在对待青训的态度上是相同的,即通过注册规则促使俱乐部发展青训,进而带动本国足球发展。尽管英超各俱乐部拥有充足的转会资金用来购入高水平球员,但他们都很注重对青训球员的培养。同时,因为英国本土年轻球员身价上涨,中小俱乐部也能通过培养年轻球员在转会市场获得收入。如果俱乐部报名人数小于25人,可以在非转会窗口时间签入自由球员。但球队如果在报名名单中没有凑满8名本土青训球员,球队的报名名额就会等额缩减。欧足联和英足总对比赛名单中的青训球员、外援出场人数并没有任何强制要求。

英超球队注册规则及英超密集的赛程,决定了注册球员需具有较高的竞赛水平。英超球队大名单人数最多为25人,然而英超比赛场次较多(英超联赛有38轮,还有英足总的足总杯赛和英格兰足球联盟的联盟杯赛,强队还要参加欧洲冠军联赛或欧联杯赛),赛事安排有时较为密集,强队普遍要在一个赛季打60场比赛,而且英超没有冬歇期。所以,英超球队需要厚实的人才储备面对高强度的比赛。如果球员发挥欠佳,难以得到上场机会,那么球队的注册名额就相当于少了1人。从英超的比赛强度和密度可以看出,英超的注册名额很有限,而英足总规定每支球队的注册大名单中至少有8名本土球员,否则球队的注册大名单将会被削减。这样的规则提高了本土球员的身价。可以说,英足总的注册规则和中国足协的U23政策有相同的出发点:尽可能通过规则促进俱乐部培养本国球员,进而提升国家队的综合实力。

笔者认为,中国足协可适当借鉴欧足联和英足总对球队注册名额的规定。第一,中超俱乐部的注册大名单最多25人,外籍球员最多4人。第二,国内球员中,至少有5名本俱乐部梯队培养的青训球员,即在23岁前至少为俱乐部效力3个赛季或36个月;至少有5名球员为U23球员。第三,对球队每场比赛的报名球员没有任何限制,但同时出场的外籍球员不得超过3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本队青训球员人数的规定,促使各中超俱乐部重视本队青训力量的建设;通过对年轻球员注册的规定,促使俱乐部重视培养新人;将外援人数与亚足联的外援人数规定相统一,避免俱乐部的重复投入。

[1] 王黎明,郝盛国.足球中超联赛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3):118-121

[2] 梁广辉.中超联赛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 Premier League.Home-grown quota for Premier League.[EB/OL].[2017-06-13].http://origin-www.premierleague.com/page/AcademicsPL/0,12306~1804959,00.html

猜你喜欢

中超联赛青训外援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新王登基!江苏苏宁获2020赛季中超联赛冠军!
大牌外援难混CBA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
喊什么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