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

2018-04-22梁雯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梁雯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作为民族预科班的重要科目,对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综合文化素質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教学理论研究的缺乏,在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的科目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定位模糊、厌学现象、评价方式单一等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相应策略以供探讨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为了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接受教育,我国开展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少数民族预科班是一种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是中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桥梁。它主要通过适当降低一定的分数,并择优录用少数民族学生而组成班级。[1]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预科创设之根本宗旨。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开始,大学语文成为内地一年制预科生结业的会考科目之一,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的教学用书、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会考考试大纲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大学语文成为了少数民族预科生顺利进入内地本科学校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当前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本文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应问题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预科大学语文定位模糊

目前各大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班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相应的教学研究在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一个难以绕过的问题,那就是这门课程的定位不够明确。由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很难把握预科大学语文的准确定位。预科大学语文同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之间有何差异,又有何联系,教学方式和教材如何适应目前大学本科格局的调整变化,这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准确把握预科语文的实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准确目标,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当前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和中学语文大同小异,教材多是文选。这在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融入大学的素质教育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二)存在厌学现象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由于从小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氛围缺少汉语环境,与其本民族的语言相比,汉语可以算是一门“外语”。虽然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在进入高校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使用汉语和老师和汉族同学正常交流,但在语言解释能力、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依然与汉族学生存在不小差距。这就使得他们在汉语学习中困难重重,进而影响学习兴趣。[2]尤其在诗词、文言文等方面的学习中,少数民族预科生要比从小生活在汉语环境的学生困难得多。这也导致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课堂上很少参与互动、交流,进一步影响了学习效果。并且少数民族预科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也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困难,使得教师普遍不愿给此类班级授课。

(三)唯分数论

由于现阶段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估方法有限,而考试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方式。但是预科班时间短,而语文的课程性质又绝对积累文学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预科阶段教学管理任务重,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更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评估,这就造成了将学生一次性的分数当做唯一的评价标准,即“唯分数论”的现象存在。而少数民族学生原本就汉语基础薄弱,这样一味地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无疑会大大打击其学习兴趣,是对其大学语文科目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损害。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明确预科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区别,找准定位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是其本质要求。与中学语文相比,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性有更高一层的体现和要求。中学语文课程相对偏重工具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预科大学语文重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

因此,以方面对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材适当调整,以适应预科班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学生从小学道初高中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基础,适当增加古典文献、现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以及民族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的文化修养。以便在中学语文和本科语文之间进行很好的衔接。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用审美、评论、反思的角度来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分享、审美和欣赏能力。

此外,在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课程设置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需求,向学生提供足够的选修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前去旁听,以保证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根据学生水平因材施教,增加教学技巧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语文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对课程内容和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分等级水平对学生进行授课,以达到教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教学技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学生缺乏想象、参与、互动的空间,也使得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可以在具体教学中设计讨论专题,交由同学分组自主研究讨论,以分享讨论的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讲解广度和深度,从而在讲解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与汉语文化的联系,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注重能力考查,多种考核方法并行

预科语文的教育目的更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考试中不仅要考察学生掌握的文化知识状况,也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创造能力、欣赏审美能力,并且应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由于人文素质方面综合能力的特殊性,难以通过传统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呈现,一场闭卷考试也无法体现出真实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需要设置多种评价方式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以半开卷或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以电影、绘画评论或阅读赏析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等,以写心得体会或现场能力测试来考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然后以合适的制度对各种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整合,最终得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实体现。

三、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尚在探索阶段,大学语文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充实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大学语文应当是一门传递价值和文化的学科,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钻研,让广大学生们徜徉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思.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管窥[J].青年与社会:下,2014(9):141-142.

[2]杨青.民族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2):86-89.

(作者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