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停车场项目活动的思与行

2018-04-20王琦玮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车位停车场设计方案

王琦玮

大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过很多困惑,例如,如何选择驱动性问题?如何制订项目活动的方案?怎样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推动项目活动的进程?等等。本文以“创意停车场”项目活动为例,从反思的视角具体阐述我们对项目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问题一:“停车场”话题是怎么产生的?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对“城市的地下”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在分享有关地下场所与设施的经验时,有些孩子带来了有关地下停车场的介绍,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见图1)。

我们通过简单的调查发现,班级中89%的孩子家中有一辆或一辆以上私家车,62%的孩子居住在有地下车库的小区,100%的孩子进过停车场,其中85%的孩子每周至少一次进入停车场。上述数据为我们进一步展开停车场话题的讨论提供了依据。

在有关停车场的讨论中,孩子们表达了各自不同的经验和兴趣点:有的孩子问为什么要有地下车库;有的孩子谈及进入地下车库时转得太厉害,会晕;有的孩子提及停车难;有的孩子想要了解地下车库最多能停几辆车;有的孩子担心空旷的地下车库是否坚固;有的孩子关心地下车库最深可以挖到几层……孩子们还将自己的问题用图画的方式作了记录。我把这些问题呈现在问题墙(见图2)上,希望引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

随着“停车场”话题讨论的深入,孩子们发现停车场有不同的类型,除了常见的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有一种停车场是建在高楼里的(孩子们把它称为“空中停车场”),还有一种停车场是会转的,在汽车之上再停一层汽车的,是“机械车位”。这时,孩子们开始对“哪种停车场更好”展开讨论,他们发现每种停车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究竟谁好谁坏很难判断,设计建造一个停车场并不是简单的事。有孩子提议在活动室的建构区造一個停车场。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否要开展停车场项目活动。

问题二:停车场是否有作为项目活动深入探究的价值?

首先,停车场的发展折射城市变迁,反映科技进步,凸显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城市的停车场越建越多,为了节省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停车场开始向地下发展;为了市民停车便利,停车场从人工收费、监管发展到实现自动缴费和智能管理,停车场的功能也不再单一……这些变化都和“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要求幼儿关注城市特征(建筑、设施等)、变化(过去、现在、未来)、关系(城市与人的生活)的核心经验相吻合。

其次,停车场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小停车场处处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车位和路线的设计要既能停更多车辆又能方便司机停车;车位的大小要合适;入口和出口的设计要合理,让进出的车辆少绕路……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都需要幼儿调动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

再次,停车场的建构需要跨学科知识,有助于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建造一个停车场需要具备工程、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虽然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但不影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搭建稳固、便利、美观、有创意的停车场。幼儿在持续探究中发现问题,运用跨学科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正是停车场项目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问题三:在项目活动的推进中,如何把握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关系?

尽管项目活动是幼儿自发围绕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过程,但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也应有自己的前期思考与预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对项目活动的进程和需要突破的难点,我作了这样的预设:

1.项目活动的进程:在“停车场”项目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经历积累相关经验、形成设计方案、实施搭建和展示成果四个阶段。

在经验积累阶段,幼儿可能会通过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丰富有关停车场设施的经验,并对不同种类停车场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比较。

在形成设计方案阶段,幼儿需要将前期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形成合理、可行的停车场建造方案。

在实施搭建和展示成果阶段,幼儿要将设计理念转化为成果并进行展示。

2.需要突破的难点:如果说收集信息和形成设计方案都还停留在经验层面,那么将设计方案落实到建构中则上升到了实践层面,因此将停车场切切实实地“造”出来对幼儿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例如,怎样表征停车场的设施和功能?如何实现真实停车场中的便利优势?这些都需要幼儿具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经验积累阶段,我发现孩子们对探究停车场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停车场的图片资料:有的是网上查找到的,有的是他们自己前往停车场拍摄的,还有一些是他们自己制作的小报。我对这些图片作了分类和进一步加工,呈现在墙面上,以帮助孩子进一步梳理和整合经验(见图3)。

然而,与我的预期不同的是,对于不同停车场的优势和不足,孩子们缺乏感性的认识,更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对停车场的新闻十分感兴趣。有一次,泽泽介绍了一则关于杭州年内将落成由AGV机器人服务的无人停车场的新闻,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陆续分享关于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小黄人机器人等话题后,也打开了停车场设计的思路,他们萌发了各种新奇创意,如由机器人运作的智能停车场、具有娱乐功能的摩天轮停车场、带有太阳能发电的环保停车场、使用APP的便捷停车场等(见图4)。

这时,作为教师,我在思考项目活动是否应该转向。应该说,基于真实停车场的探究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后续搭建停车场提供了经验保障。而富有创意、智能化的停车场虽然在生活中比较少见,但孩子们对它感兴趣,能大胆想象,将看到的、听到的科技的进步结合到自己的设计中来,并在探究和搭建停车场的过程中持久地学习。因此,随着孩子兴趣和需要的改变,我们的项目活动从原先基于真实停车场的探究、比较和搭建,延伸到了融入创意的未来停车场的设计和搭建,最终落脚在“创意”停车场。

然而,教师需要处理好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合情合理的设计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创意固然要鼓励,但我也抛出现实的问题来提醒孩子在设计时要考虑停车场问题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比如,车子停哪里,怎么停进去,等等。

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案时,停车场设计的合理性常常受到挑战。有一次,乐乐说他的停车场是四季停车场,春天给越野车停,夏天给大巴士停……妞妞立刻反驳道:“这样的话,其他车停在哪里呢?”很多孩子也说停车场是给大家停车的。于是,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孩子们选择了他们心中既有创意又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环保智能停车场。在这一设计中,孩子们表征了三层停车场的内部设施,还包括智能机器人、外部的太阳能环保发电装置以及具有娱乐功能的复合摩天轮(见图5)。

问题四:幼儿在项目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怎样给予支持?

确定了环保智能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后,孩子们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的建构和表征,这是最具挑战性的,他们在建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

困难一:停车场里有什么?

起初,孩子们用从建构区找来的积木搭建,可是他们发现这样搭出来的停车场很容易倒塌,难以保留下来。究竟用什么材料来建造停车场呢?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到了纸箱、纸盒等废旧材料,他们共同收集这些材料。我把常用的剪刀、胶带等投入储物架中,“材料工具区”诞生了。乐乐带来的几个一样大小的纸箱很有用,几个小伙伴将三个纸箱叠在一起用胶带固定,搭成了三层停车库,再把剩余的纸板展开铺设成马路。短短几天时间,停车场的主体建筑成型了。“太棒了!停车场那么快就造好了。”孩子们似乎满足于自己的成果,一下子从忙碌变得茫然了。

面对没有头绪的孩子们,我指着墙面上有关停车场设施的图片以及设计图纸引导他们:“大家看一看,停车场里有什么呢?”“停车场里有各种管道。”“停车场里有灭火器,我在我们家小区的停车场见过。”“停车场里有柱子,柱子有不同的颜色和编号,用来分区,停车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车。”“停车场里有反光镜,能帮助司机扩大视野。”……孩子们对照图片和设计图纸争先恐后地补充着,墙面布置给了孩子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过了几天,“停车场”里的设施越来越丰富了(见图6):有用各色即时贴做标记的立柱,有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灭火器,有用银色贴纸剪出的反光镜,有用软管排布的通风设施,有用彩笔绘制的充电桩,有用黑黄两色的超轻黏土做的减速带……这些细节的表征都源于孩子们前期积累的大量的停车场的相关经验,经验水平越高,表征内容就越丰富。虽然孩子们的制作显得稚嫩、粗糙,但合理的表征比精美的制作更重要,其过程更具学习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组每个成员对于停车场的经验、制作和表征的方式、所用的技能各不相同,他们在交流、协商的过程中既强化了自己的已有经验,也习得了他人不同的经验,并将两者整合成为新经验。在小组学习中,个体差异变成了珍贵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同伴之间的学习和交往。在对照图片和设计图纸制作与表征停车场设施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任务意识也增强了。

困难二:怎样划分车位?

洛洛找来纸板,在上面随意划分出大大小小的若干个格子作为车位。明明质疑道:“停车位不是一样大小的吗?”洛洛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为了画出同样大小的车位,她找来了长方形积木作为模板。这一次,她画的车位排列整齐,大小一致,还在边上留出空档画上了车行道。

在旁边观察的我意识到这样的车位是不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我问洛洛:“这样的话,里面的车位能停车吗?”洛洛点点头。我用玩具车演示了一下,洛洛似乎还是没有明白。我拿着洛洛画好的车位图问其他孩子,他们也都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我用玩具车在“车位”上演示,试图让孩子们明白当外围的车位都停满时,里面的车位是停不进车子的。看了我的演示,孩子们终于明白了。

我在建构区旁邊放置了桌椅和纸笔,以方便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涂涂画画。我鼓励洛洛先在白纸上打草稿,并继续尝试,想一想车位和路线应该怎么设计才方便停车。

第二天,我观察到洛洛用几张白纸粘贴在一起拼出了整层的“停车场”,然后在纸上画车位。这一次,她巧妙地把车行道留在中间和两边,这样一来,车辆便能四通八达,停车也方便多了(见图7)。

洛洛的困境并不是个例,幼儿关于空间想象与推理的经验不足,抽象思维和运算的能力较弱,如果投放大量同样大小的仿真车供他们摆弄、体验,会有助于他们设计车位和路线。因此,我提议孩子们共同收集仿真玩具车,帮助他们化抽象的空间想象为形象的操作摆弄,同时增加停车场的情境性。

困难三:旋转弯道怎么搭?

由于孩子们选择将三个纸箱垒加作为停车场的主体,因此他们需要将各层相连,就像真正的地下车库那样通过一个弯道下到更深的一层。孩子们虽然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来搭建一个既能旋转又有落差的弯道。

朵朵尝试用积木来搭,但硬梆梆的积木显然不行。于是,她选择了可以变形的扭扭棒,扭扭棒虽然可以扭成弯道,但并不坚固,也无法承载车辆,朵朵陷入了思考。我发现朵朵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目标意识较强,也很会动脑筋,她对于弯道已有模糊的概念,但在表征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困难,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她缺乏经验。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突破这一瓶颈呢?我陷入思考:对于三维立体的旋转弯道,孩子们是很难想象的,即便他们去过停车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弯道。我突然想到专用活动室的停车场玩具中就有一个这样的弯道,小巧形象,孩子们一看就会明白。

第二天,我把停车场玩具带到活动室,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朵朵似乎立刻就明白了,她把纸板剪成长条并试图使其弯曲,但她马上发现这样是不行的。过了一会儿,她将纸板剪成了几段,用封箱带连接固定,做成了既能旋转又有落差的弯道,辰辰还用超轻黏土糊在边缘作为弯道的防撞护栏。可是,孩子们马上发现了车辆通过弯道无法进入“停车场”的问题。于是,朵朵又在每个纸箱连接弯道的地方费劲地挖了一个缺口作为车辆入口。至此,旋转弯道终于完工了(见图8)。

困难四:怎样实现环保和智能?

停车场的主体是用纸箱制作的,具有娱乐功能的摩天轮是用建构材料搭建而成的,孩子们对照设计图发现,太阳能环保发电装置和无人驾驶的智能机器人还没有制作。

为了制作太阳能环保发电装置,孩子们想出了用银色即时贴贴在纸板上作为太阳能板的主意。他们将“太阳能板”斜靠在积木上,放置在“停车场”最上面一层的顶上。孩子们说这个太阳能环保发电装置的设计灵感来自家里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样白天可以储存电能用来给“停车场”提供照明。

接着,贝贝用纸板做了一个键盘,在旁边画了一个机器人,然后放在“停车场”的进口处。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就是管理“停车场”的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车辆并帮司机把车从“摩天轮”处开到“停车场”。原来,贝贝是为了实现智能停车。虽然贝贝的任务意识较强,能够根据设计来建构和表征,但是受到认知和技能的局限,他很难将自己的想法表征出来。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这一创意呢?

看着贝贝的纸板机器人,我立刻想到了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幼儿编程活动里有KIBO机器人的内容,为何不引导幼儿将这一资源和“停车场”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将机器人投放到建构区,供幼儿操作探索。看到熟悉的KIBO机器人,贝贝和洛洛很兴奋,他们立刻研究起来。为了让机器人从“停车场”的外部入口(“摩天轮”的位置)开到“停车场”的入口(也就是三层纸箱的位置),他俩组合了前进、转弯等指令模块,一遍遍尝试行进的路线,并不断作出调整(见图9)。在尝试了几天后,机器人终于能够顺利按照既定路线行进了,搭建智能停车场的想法初步实现了。

随着环保智能停车场的成果完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项目活动也进入了尾声。回顾项目活动开展的历程,孩子们从产生兴趣到萌发建造停车场的愿望,从形成设计方案到自主选择材料合作探究建构表征的方法,最终成功实现目标,无不体现出孩子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理想状态。在一个个难题得以攻克的探索中,在一处处细节的稚嫩表征中,展现了孩子们非凡的智慧和热情,让我们看到了在幼儿园开展项目活动的可能性和价值。

猜你喜欢

车位停车场设计方案
《小学英语时态-现在进行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停车场
云南省电视广告监看系统智能化升级设计方案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Maxe 迷宫闯一闯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我自己找到一个
停车场迷宫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