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生理指标筛选及评价

2018-04-2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雌雄冬青抗寒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我国北方,由于低温的气候条件,城市园林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较少,冬季园林景观相对南方地区较为单一。冬青属植物大多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是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在欧洲和北美洲,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耐寒性,已成为当地重要的露地栽培园林绿化树种。在我国,毛志滨等[1]测定了7种冬青树种的相对电导率,计算了它们的半致死温度(LT50),发现其耐低温能力较好。张纪林等[2]研究了11种常绿冬青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其半致死温度最低可达-23℃左右,抗寒能力强,适合向北方园林引种。曾雯等[3]通过测定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指标并结合半致死温度综合评价9个杂交冬青品种的抗寒性强弱,发现抗寒性最差的‘Savannah’冬青在我国北方也能很好地露地越冬。

华中冬青Ilex centrochinensisS.Y.Hu为冬青科冬青属雌雄异株常绿乔木,又名华中枸骨,具有形态美观、叶色青翠、果实大且色泽艳丽、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等优良特性[4],能够很好地弥补冬季园林景观萧条、单调的缺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对华中冬青的研究仅局限于李路军[5]和林立东等[6]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和黄海燕等[7]的扦插繁殖及蒸腾耗水特性研究。田建平[8]和陈铁芳[9]对冬青属植物资源调查与种质资源评价中虽有涉及到华中冬青,但有关华中冬青抗寒性的研究报道却十分少见。因此对华中冬青进行抗寒性试验,研究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雌雄株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保护酶等8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值,对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性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为其向北方园林的引种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冬青属其它植物的抗寒生理指标筛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试验材料取自湖南省长沙市沙坪试验基地的6年生华中冬青雌雄株。2016年3月(待华中冬青经过充分的低温锻炼后),选取生长健康、粗细均匀的华中冬青雌雄株木质化枝条,雌雄株单株分别采3株,每株采6个枝条共18根枝条,用湿纱布包好,迅速装入密封袋中,放入冰盒带回实验室。

1.2 低温处理

取枝条的倒二、倒三片成熟叶,清洗干净,将试材分成6组,置于5 ℃的低温恒温槽(天恒SDC-6)中预冷2 h后,进行低温试验处理。试验共设置6个温度梯度,分别为5、0、-5、-10、-15和-20 ℃,处理时间为2 h。将低温处理后的材料取出,放入5 ℃冰箱解冻12 h,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1.3 指标的测定

相对电导率(Rec)采用雷磁DJS-1D电导率仪测定法;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蛋白(SP)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SS)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法(NBT)比色法;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提取法[10]。Logistic 方程的拟合和半致死温度(LT50)的计算参考朱海根等[11]的方法。

1.4 计算公式

(1)权重

式中:Di表示各指标对抗寒性的作用大小;i表示某一指标;Fij表示该指标在第i主成分上的负荷量;Yij表示第j主成分的贡献率;Wi表示各指标的权重。

(2)隶属函数值的计算

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为:

反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R(Xi)代表华中冬青雌雄株在某一温度处理下所对应的指标隶属度[0<R(Xi)<1];Xmax指供其对应指标的最大值;Xmin指其对应指标的最小值[12]。与抗寒性呈负相关的参数Rec和MDA采用反隶属函数计算,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的参数SOD、脯氨酸等采用隶属函数计算。

(3)抗寒性综合指数

参照王琪和于晓南[13]的方法,根据各指标隶属度值与各指标权重,通过加乘法则计算出抗寒性综合指数I,依据其大小确定植物的抗寒性强弱。

1.5 数据的处理

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Excel软件进行图表的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对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2.1.1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当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细胞膜会最先遭受破坏,从而使透性增大,细胞电解质大量外渗。由图1低温胁迫对华中冬青雌雄株Rec和MDA含量的影响可知,华中冬青雌雄株的变化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的降低,华中冬青雌雄株Rec呈“S”形上升:5~0 ℃温度处理下,Rec上升平缓;在0~-5 ℃处理下急剧上升,雌株分别增加了75.10%和96.05%;-10 ℃处理后,Rec逐渐趋于平稳;在-20 ℃时,雌雄株Rec平均达到了98.97%。

MDA作为膜质的过氧化产物,其含量的变化同电导率一样,均是反映植物抗寒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由图1可知,华中冬青雌株MDA含量在5~0 ℃时上升平缓,在0~-5℃时急剧上升,-5 ℃后趋于平缓;而雄株MDA含量在5~0 ℃时上升迅速,0~-5 ℃时上升平缓。不同温度处理下,雄株的MDA变化比雌株更为敏感,华中冬青雌雄株MDA含量差异不显著。

图1 低温胁迫对华中冬青雌雄株Rec和MDA含量的影响Fig.1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n Rec and MDA of I. centrochinensis

2.1.2 低温胁迫对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SP、SS和Pro均是植物体内一种有效的亲和性渗透调节物质,当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其含量均会受到一定的变化。从图2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雌雄株SP和SS含量的变化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降低,华中冬青雌雄株S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半致死温度附近波动较大,0 ℃时达到峰值,雌雄株SP含量分别为5.57 mg·g-1和5.66 mg·g-1,雄株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雌株。华中冬青雌雄株在低温胁迫下SS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见图2),随着温度的降低,SS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在0~-5 ℃时波动较大,雌雄株SS含量在-5 ℃时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1.03 和 27.30 mg·g-1。

图2 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雌雄株SP和SS含量的变化Fig. 2 The changes in soluble protein and sugar contents of I. centrochinensis und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Pro含量的变化趋势(见图3)与SP相似。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株在 -5 ℃时达到峰值(206.24 μg·g-1),雄株在 0 ℃时达到峰值(172.46 μg·g-1),雌雄株分别增加了34.38%和23.69%。雌株的积累速度明显大于雄株,不同温度下Pro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

2.1.3 低温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4可知,低温胁迫下雌雄株SOD含量的变化差异显著,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SOD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株在0 ℃时达到峰值(535.9 U·g-1);雌株在-5 ℃时达到峰值(581.46 U·g-1)。通过计算SOD的变化量发现,在达到峰值时,雌株和雄株的增值分别为31.87%和15.20%,雌株的增长速度大于雄株。

图3 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雌雄株Pro含量的变化Fig. 3 The changes in free proline contents of I.centrochinensis und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图4 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雌雄株SOD活性的变化Fig. 4 The changes in SOD activities of I. centrochinensis under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2.1.4 低温胁迫对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体色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催化反应的结果。在低温环境下,植物叶片合成叶绿素的含量被阻,导致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华中冬青雌雄株叶绿体色素含量具有一定差异。由表1可知,叶绿素(Chl)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5~-20 ℃期间,Chl雌雄株分别下降了61.46%和69.49%,雄株的下降速度大于雌株;而类胡萝卜素(Car)的变化值很小,在0.07~0.09 mg·g-1之间,基本趋于不变的状态;雌雄株在0 ℃和-20 ℃时Chl含量差异明显,Car含量差异不明显。

2.2 华中冬青抗寒生理指标的筛选

2.2.1 抗寒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各抗寒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差异显著。由表2低温胁迫与华中冬青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可知,低温胁迫与Rec和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和Chl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温度的降低,华中冬青细胞膜受伤害程度增加,Rec和MDA的含量随之升高,SP和Chl含量随之降低。Rec与MD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和Chl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低温胁迫过程中华中冬青Rec升高,MDA含量也会升高,SP和Chl含量降低。SOD活性与Pr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华中冬青SOD活性升高,Pro含量也会随之升高。

表1 低温胁迫下华中冬青雌雄株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Table 1 The changes in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I. Centrochinensis under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2.2.2 抗寒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对华中冬青的Rec、MDA、SOD和SP等8项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贡献率的大小得知各生理指标的重要性。由表3华中冬青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这两个主成分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到87.92%,说明前2项主成分能够充分地反映华中冬青的抗寒性情 况。其中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356,贡献率为54.46%,包含了Rec、MDA、SP、SOD和Chl 5项生理指标;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68,贡献率为33.463%,包括Pro、Car和SS 3项生理指标。

表2 低温胁迫与华中冬青抗寒性指标相关系数矩阵†Table 2 The indexes of cold resistance in I. centrochinensis under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s

表3 华中冬青抗寒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indexes of cold resistance in I. centrochinensis

综上所述,Rec、MDA、SP、Pro、SOD等8项生理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华中冬青的抗寒性影响显著,其中Rec、MDA、SP、SOD和Chl的贡献率最大,可作为华中冬青抗寒性鉴定的指标。

2.3 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性综合评价

2.3.1 华中冬青雌雄株半致死温度

通过对华中冬青雌雄株的Rec计算得到Logistic方程各参数(lna、b、R2)及LT50(见表4)。华中冬青雌株和雄株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0.544和1.027 ℃,雌株的半致死温度略低于雄株。

表4 华中冬青雌雄株半致死温度(LT50)Table 4 The semi-lethal temperatures (LT50) of I. centrochinensis

2.3.2 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指标隶属函数值

对Rec、MDA、SP、Pro、SOD等 8项生理指标的抗寒性隶属函数值进行计算,并根据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各指标进行合成,获得华中冬青雌雄株的抗寒性综合指数(见表5)。雌株综合指数为0.464,雄株综合指数为0.456。综合指数越大说明抗寒性越好,根据抗寒性综合指数的大小,发现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性强弱差异不显著,雌株略优于雄株,与LT50结果一致。

表5 华中冬青抗寒指标的隶属函数值Table 5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the indexes of cold resistance in I. centrochinensis

3 结论与讨论

当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植物体内各生理指标均会发生变化,如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等都与植物抗寒性有密切关系[14]。本研究通过对华中冬青的8个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筛选,发现低温胁迫与Rec和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和Chl呈显著正相关。Rec、MDA、SP、SOD和Chl这5个生理指标的含量变化与华中冬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性差异不显著,雌雄株LT50分别为0.544 ℃(雌株)和1.027 ℃(雄株),雌株略优于雄株,与综合评价的结果一致。

植物遭受逆境胁迫时,膜结构首先受损。王红亮等[16]以及刘霞等[17]对多种绿化树木的Rec进行测定发现,Rec与低温胁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还有许多研究者[18]发现,通过Rec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能准确地获得植物组织的半致死温度,并且已经证明LT50是评价一个物种抗寒性强弱的准确指标。本研究通过此方法获得华中冬青LT50分别为0.544 ℃(雌株)和1.027 ℃(雄株),发现雌雄株抗寒性差异不显著,雌株的抗寒性略优于雄株。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其含量的高低与Rec同样是鉴定植物抗寒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19]。MDA含量越高,叶片膜结构和功能的受冻害程度越严重,植物抗寒能力越弱[20]。本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MDA含量呈“S”型变化,且与抗寒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姜丽娜等[21]研究结果一致。SOD保护酶活性与植物抗寒性有着密切的关系[22],本研究中,随着温度的降低,SOD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雄株SOD值在半致死温度附近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华中冬青在逆境条件下,通过增加SOD活性来清除细胞中产生和累积的生物氧自由基使细胞免受伤害。当环境胁迫过大时,SOD活性就会降低。SP具有亲水性,它不仅可以增强细胞的持水能力,而且可以束缚更多的水分,从而减少原生质膜的损害。本研究表明,SP含量变化与低温胁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SP含量越大。杨宁宁等[23]对冬油菜的抗寒性进行研究发现,SP的含量变化是影响冬油菜抗寒性的直接因素。可溶性糖是植物重要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其含量变化与植物的发育状况、抗性等密切相关。李鹏等[24]在研究扁桃花蕾的抗寒性时发现,SS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Powles S B[25]提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的基础,也是植物受低温影响最明显的生理过程之一。叶绿体对低温反应极其敏感。本研究表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基本处于不变,说明在低温环境下,植物叶片合成叶绿素的含量被阻,导致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则对低温胁迫不敏感。苏敬[26]在研究常绿植物的抗寒性时也获得了相同的研究结果。

影响植物抗寒性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研究植物抗寒性时,不能单一的从某个指标来判断植物抗寒性强弱。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半致死温度结合隶属函数值来综合分析植物的抗寒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植物的抗寒性强弱。本研究通过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华中冬青雌雄株的LT50,分别为0.544 ℃和1.027 ℃。结合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发现,华中冬青雌雄株抗寒性差异不显著,雌株的抗寒性略优于雄株,与田间观测结果一致。

华中冬青向北推广的适应范围应在我国0 ℃等温线附近,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由于试验材料为当地品种,存在一定地域局限性,所以华中冬青在高纬度地区的具体表现还需在当地进行引种试验。同时,相对其它耐寒的冬青品种而言,华中冬青抗寒性较差,因此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如何提高华中冬青的抗寒性,为其向更高纬度地区引种以及推广应用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毛志滨,谢晓金,汤庚国.7种冬青树种耐低温能力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0 (1):33-36.

[2] 张纪林,谢晓金,教忠意,等.几种冬青属植物抗冻能力比较[J].园艺学报, 2005,32(3):477-481.

[3] 曾 雯,金晓玲,邢 文,等.9个常绿杂交冬青的抗寒能力比较[J].植物生理报, 2016,52(1):55-61.

[4]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李路军.华中构骨和榕叶冬青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6] 林立东,秦国伟,徐任生.华中冬青化学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4,36(5):393-397.

[7] 黄海燕.华中冬青的扦插繁殖及蒸腾耗水特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8] 田建平.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的研究与种质资源评价[D].海口:海南大学,2014.

[9] 陈铁芳.福建省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冬青属野生植物资源调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2):160-164.

[10]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1] 朱根海,刘祖祺,朱培仁.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半致死温度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9(3):11-16.

[12] 董万鹏,罗 充,李秀琴,等.低温胁迫对西番莲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5,51(5):771-777.

[13] 王 琪,于晓南.3种彩叶树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5):104-109.

[14] 陈 洁,金晓玲,宁 阳,等.3种含笑属植物抗寒生理指标的筛选及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 (2):113-118.

[15] 杨晓玲,郭守华,齐艳玲,等.三种女贞叶片几个抗性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J].经济林研究,2009,27(3):94-97.

[16] 王红亮,陈丽丽.低温胁迫对9种绿化树木相对电导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67-169.

[17] 刘 霞,侯乐峰,郝兆祥,等.以电导法评价12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J].经济林研究, 2015,33(3):150-153.

[18] 邓仁菊,范建新,王永清,等.低温胁迫下火龙果的半致死温度及抗寒性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4,50 (11):1742-1748.

[19] Moran R, Sun Y, Geng F,et al. Cold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Trunk and Root Tissues in One- or Two-year-old Apple Roots tocks[J]. Hort Science November, 2011, 46:1460-1464.

[20] 夏清柱,万 红,刘惠民,等.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经济林研究,2012,30(2):28-32.

[21] 姜丽娜,张黛静,宋 飞,等.不同品种小麦叶片对拔节期低温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J].生态学报, 2014,34(15):4251-4261.

[22] 王 依,靳 娟,罗强勇,等.4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比较[J].果树学报,2015,32(4): 612-619.

[23] 杨宁宁,孙万仓,刘自刚,等.北方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与生理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3):452-461.

[24] 李 鹏,田 嘉,唐开文,等.基于隶属函数评估法的扁桃花蕾抗寒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2):39-43.

[25] Powles S B. Photo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duced by visible light[J]. Annu. Rev. Plant Physiol., 1984,35:15- 44.

[26] 苏 敬.自然降温过程中五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雌雄冬青抗寒性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花光卉影
免雌雄鉴别的省力高效蚕种生产新技术
基于EMS诱变的晋麦90号小麦抗寒突变体创制
英国冬青
冬青叶治口腔溃疡
冬青叶治口腔溃疡
雌雄时代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