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产业扶贫“春之声”

2018-04-20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8年10期
关键词:食用菌花椒贵州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思瑾

脱贫攻坚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2月23日,2018年贵州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发布,要求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其中,最难的一场硬仗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完成玉米调减500万亩,蔬菜种植1400万亩(次),投产茶园560万亩,食用菌种植12万亩(亿棒),中药材种植345万亩,生态家禽出栏8000万羽、禽蛋7.5万吨;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围绕产业扶贫行动目标,要全面推行“五个到村到户到人”,即产业规划和项目到村到户到人、春耕物资备足备齐到村到户到人、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产销链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

思想观念革命

“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是为经济作物发展腾出土地、留出空间,充分发挥经济作物在脱贫攻坚中的比较优势。”贵州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说。

看似减种玉米,实则解放思想。

贵阳花溪区石板镇水果批发市场几位水果商,回到家乡毕节市黔西县太来乡菁口村,看到村里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带小孩守着一亩三分玉米地过日子。

“不种玉米,种什么?种水果?食用菌、水果这些东西不能当饭吃啊!”村里的老人们发出疑问。

在菁口村村民看来,玉米栽种简单,投入也不高,耐旱又容易储藏,一亩地不管能收多少总算有粮食,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吃玉米,种其他东西能填饱肚子?

这种陈旧观念,正是这些在省城贵阳闯荡过的年轻人面临的难题。但他们决心已下,通过调查市场需求、咨询省农科院专家,又集中讨论几天几夜,设计出发展种植蜂糖李的计划。

为什么要改变玉米种植的习惯?一组数据可说明问题:据贵州省统计局测算,玉米每亩产值680元,种植中草药、蔬菜、食用菌的每亩产值分别是玉米的9倍、10倍、46倍。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要将“为吃而生产”转变为“为卖而生产”。

黔西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谈说:“贵州省大力提倡食用菌种植,食用菌长在菌棒上,用大棚立体培育,不与农争‘地’;不影响百姓耕作,农闲时间可完成培养,不与农争‘时’;无需施肥,同时废菌棒也是有机肥,不与农争‘肥’。每年食用菌可培育两次,一亩地产三万多斤食用菌,按4元/斤市场价计算,亩产值十几万元。”

贵州各地正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通过院坝会、板凳会、大喇叭宣传等方式开展讲习活动,大力推广青菜、辣椒、经果林、中药材、早熟马铃薯、大头菜、皂角等高效经济作物,从品种改调、产值比对、经济效益等多角度宽领域为群众算好经济账,打消群众疑虑。

各地还结合实际,邀请农业专家、乡村“土秀才”、致富能人等相关专业人员对群众进行讲习培训,切实做到“讲”有实招、“习”有抓手、“干”有效果。

发展方式革命

“花椒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不愁,每亩花椒种植收益可达10000元,比过去种植玉米强多了。”在花椒种植动员会上,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安村花椒种植合作社技术指导员夏明全为社员细算种植花椒的经济账。

夏明全在重庆种植花椒已有20多年,积累了丰富种植技术和经验,被安村花椒种植合作社聘为技术指导员。

春风行动令要求,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

根据《贵州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将重点支持贫困村合作社和联合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申报扶贫、水土保持、农产品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统筹安排新增财政资金,优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方向,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重点支持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广且增收效益好的合作社和贫困村合作社;从涉农部门、农经机构、龙头企业和省级示范社选聘一批专业人员,担任合作社经营管理业务辅导员,明确责任、包联到社,全方位指导合作社特别是联合社的组建。

春风行动令要求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培育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每个主导产业都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都要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村社合一”。要求继续强化农产品定向直通直供直销,全力推进“校农结合”,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拓展对口帮扶城市等东部发达地区大市场。

在黔西,食用菌产业也是采用了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动的模式,努力开拓食用菌市场。“发展食用菌产业,我们采取‘聚散聚’模式,以合作社引领农民种植,公司则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与市场保障。”陈孟谈说。

转变作风革命

人勤春早,干字当头,贵州大地希望的田野上春潮涌动。

春风行动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带头干又要带领干,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认真研究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路径方法和具体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来一场革命。要组织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农户一起研究市场特点,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研究,确保在产销对接上、流通环节上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上规模、扩产量、成批量。

让我们来看一看各地展现的镜头:

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峰岩组,村民打窝、扶苗培土、移栽方竹苗,井然有序,分工明确;六盘水市水城县龙场乡国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茶园,村民们哼着小曲,采摘“水城春”第一批春茶;黔南州福泉市陆坪镇洞铁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树稳在县里的培训结束后,立即回村组织村民院坝会,把好政策及时讲给村民们听;黔东南州剑河县南明镇南明大坝,一个占地500亩的羊肚菌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黔西南州望谟县石屯镇菊花苗圃繁育基地,200多名布依群众忙着栽培菊花苗,起垄、下苗、覆土。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贵州各地农民已积极投入到春耕备耕中来。“事情都要靠人去做,靠干部去带头做,我们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不种玉米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卖给谁?利益怎么分配?这个全过程谁是责任人?县委书记、县长是责任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一起来干。大力推广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见效,这样才能够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

“春风行动”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这是贵州的“春之声”,也是贵州干部群众春天里的“进行曲”。

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峰岩组,村民正在移栽方竹苗。(蒋隆荣/摄)

猜你喜欢

食用菌花椒贵州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如何识别假花椒?
临夏花椒飘香
贵州古驿道